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在武术项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形式

2016-11-30 02:02闫增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实验班分组武术

闫增印



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在武术项目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形式

闫增印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以重庆邮电大学武术俱乐部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运用到武术俱乐部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分析,旨在探究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形式下对武术项目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武术;体育俱乐部

武术是集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体现民族文化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被誉为我国的“国术”。高校武术教学作为武术传承与发展的载体形式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近些年来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形式兴起并逐渐推广起来,但好的教学形式要优配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打破了传统班级制,是一种非填鸭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体能、技能、个性等特征为原则,自愿组合的一种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会竞争的教学形式。

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

公共体育课是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各大学根据自身地域条件和教学条件,结合本区域独特的体育项目开展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和体育活动[1]。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一部分。

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是近几年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2],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教学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既不受班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限制,又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此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3、4]。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某些局限和弊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运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符合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由于这种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是当今高校一种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2 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

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是以“层次教学”法和“合作互助教学”两个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基础建立而来的,又有学者称之为“分组互助”。这种方法就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并根据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体活动,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该教学组织形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层次教学、合作学习、竞争[5]。

体育教学中的分组合作互助教学就是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了共同的目标,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以运动练习为学习方式,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奋斗,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生存的基本生活技能,促进学生体育合作与竞争意识和能力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式。研究表明,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具有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等。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重庆邮电大学2012、2013级4个武术俱乐部计1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从中选择2个教学班作为实验班,其中男生36名,女生50名,共计86名;另2个教学班作为对照班,男生35名,女生49名,共计84名。

表1 班级人数统计表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需求,查阅相关领域著作、教材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论文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3.2.2 调查问卷法

根据本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相关资料,并参考香港课程发展会议《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设计问卷初稿,通过向专家请教,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后形成本研究调查问卷。经专家效度、重测信度检验,本研究调查问卷有较高的信效度。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问卷170份,有效问卷170份。

3.2.3 访谈法

本研究的实验过程、问卷设计、教学模式等有关问题咨询及访问相关教师及专家;在课堂教学之余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访谈。

3.2.4 实验法

本研究实验班采用合作互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教学内容、时数、进度、场地、教师、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等均相同,考试采用考教分离,由另一个武术专业教师在不知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情况下进行考核。

3.2.5 数理统计法

问卷及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利用Excel及SPSS16.0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4 教学实验设计

4.1 教学控制

为保证学生不受实验的影响,在学习和练习时投入的精力一致,不向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讲解两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然地认为在相同教学环境下学习及练习。通过调查及访问实验班及对照班学生的武术基础水平基本相似。教学实验中在教学内容、时数、进度、场地、教师、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等均相同。

4.2 教学模式

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并非完全两个异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步骤上存在相同环节,而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更注重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与竞争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如图1所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步骤:集体授课(教师讲解)-示范-模仿练习-集中纠错-自己组合单人或多人练习-个别指导。而实验班采用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教学步骤:集体授课(教师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分组练习-教师分组指导-组内互助-组间比赛。

图1 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认知情况的比较分析

表2 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武术认知情况比较分析表

本研究在实验前、后,对学生武术认知情况进行测试。由表2可知,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测试结果中显示组间无差异(Pab>0.05),这与实验班及及对照班学生的武术基础水平基本相似有关,对对照班、实验班进行T检验后结果显示各组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不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武术认知情况有显著性影响,武术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师均会对学生进行武术基本知识、武德等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学习技能时也都会得到认知方面知识的学习,故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武术认知情况均有变化;而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ab<0.05),可见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对学生武术认知情况的影响力度更强于传统教学模式,这与学生对武术认知情况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有关,传统教学模式下,多以教师讲,学生学,类似与“填鸭式”的形式传授课堂知识,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主要通过老师讲解,自己进一步查阅学习相关知识的学生较少,而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下,小组之间存在讨论、学习、竞争,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外,还会通过小组之间或自己主动查阅学习等方式进一步获取相关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方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更丰富,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接收到的知识面较传统班更加广阔,可见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武术的认知情况的发展。

5.2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试验后学生技能考评的比较分析

表3 对照班和实验班技能考评T检验分析表

表4 对照班和实验班试验后技能考评情况比较分析表

由有表3可知,对照班与实验班在试验后技能考评结果为83.9±6.75对85.7±6.29,Pab>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对同基础学生进行武术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与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对学生技能影响结果差别不大,这与武术项目自身的特点有关。武术项目对身体素质各方面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未有武术基础的学生通过武术俱乐部短期学习中,对武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多为初步学习、基本掌握,故对照班与实验班之间技能水平差异不大。但根据五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技能考评标准细化考核结果发现对照班与实验班在不同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布情况有所不用,由表4可知,实验班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19.05%对27.91%),而不及格率(0%对2.38%)明显低于对照班,且实验班优良总人数高于实验班(72人对63人),由此可见,同样基础学生(无武术基础)的在同样教学环境下通过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或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技能考核整体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这与在该模式,学生对武术技能学习的方法、途径、态度有直接关系。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改变了被动的“权威-服从”为特征的单向知识传授方式,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结成了“学习交流-探讨-互帮互助-共同参与”的愉悦平等的新型交往关系,弥补了传统教学交往结构上的欠缺[6],各小组内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互帮、互助、互惠、互动是分组合作互助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学习化的课堂,现全体学生成绩提高[7],更有利于学生武术技能的掌握。

5.3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情意的比较分析

表5 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情意情况比较分析表

表6 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情意情况比较分析表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体育教学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体育教学除应达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最基本的要求之外,还应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审美趣味、竞争意识和个体社会化的要求[8]。由表5可知,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自信心、人际交流、合作精神、环境适应指标方面两组间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ab>0.05),而在试验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在自信心、人际交流、合作精神、环境适应指标方面两组之间的组间显著性有所不同,其中自信心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15.23±1.8对15.66±1.7,Pcd>0.05),而人际交流(13.37±1.8对16.26±1.3,Pcd<0.05)、合作精神(13.11±2.0对15.87±1.6,Pcd<0.05)、环境适应(13.29±1.9对15.14±1.8,Pcd<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传统教学模式与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不同有关,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上不同的是更加侧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各小组学生在教师讲解后彼此之间看看、练练、想想、问问、议议是互助式教学的一大特色,学生观察同伴、阅读同伴、思考同伴、帮助同伴、聆听同伴的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利于课堂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交往技能、合作精神、环境适应能力。

针对于自信心测试指标,在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变化,为探究武术教学是否对学生自信心不存在正向性影响,故作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情意情况比较分析,如表6显示, 实验前后对照班(12.42±2.3对15.23±1.8,Pab<0.05)与实验班(12.57±1.9对15.66±1.7,Pcd<0.05)学生在自信心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上述分析中,对照班和实验班不存在组间显著性,这可能与武术项目练习形式有关。高校武术俱乐部武术项目练习多以单人完成项目,故在练习、展示中多以单人形式进行演练,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着正向发展作用,故在传统教学模式和分组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下,学生演练模式变化不大,对两种模式教学下对学生武术自信心的影响的组间差异性较小。

6 结语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以公共体育俱乐部形式开展体育教学及体育活动,俱乐部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兴趣,锻炼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而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本身的特点及功效与俱乐部教学特点相互呼应。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武术项目教学中,合理运用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武术的认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武术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对武术项目情意的发展。这对于公共课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参与、终身体育的培养具有正向推进作用,对于高校武术的弘扬和继承也具有重大作用。

分组合作互助教学中学生分小组学习或练习的状态下(以学生为主体)并非完全脱离老师作用,仍是一种师生相互协作的互动过程。武术教师在运用分组合作互助教学模式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人际交往状态、小组风气等,适时进行团队意识、合作与竞争精神作用及重要性讲解。有目的的组织比赛活动,借助于比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终身体育的意识。

[1] 王亚慧.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建设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2.9(1):49-50.

[2] 周威,周爱光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3.23.(1):81-84.

[3] 刘建坤,王桂欣.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北京体育学.2005.2.(2):232-233.

[4] 孙华勇.上海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与发展模式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

[5] 谭华.华北科技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运用“分组互助”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2008.10.

[6] 石平.论高职合作互助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144-145.

[7] 孙晔.“互助式”学习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7.2(87):68-71.

[8] 宋永晶.浅谈互助式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探索.2011.1.60-61.

Practical Research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Teaching Mode in Martial Arts Program——Based on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ub Mode

Yan Zengyin

This study uses literature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aking the martial arts club student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id teach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Wushu in the form of public sports club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aim of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id teaching mode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Wushu.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Wushu club an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spirit of cooper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for the studen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operation and mutual assistance; teaching mode; martial arts; sports club

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K2014-112)

闫增印(1987-),男,河南许昌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重庆 400065

PE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Chongqing 400065, China.

G852

A

1005-0256(2016)011-005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1.022

猜你喜欢
实验班分组武术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分组搭配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