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平+郭翠敏
【摘要】目的 分析活血化痰通腑醒脑汤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1例与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功能锻炼以及对症治疗;研究组加用我院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检查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1%,高于常规治疗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的IL-6、TNF-α均降低,研究组两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自拟活血化痰通腑醒脑汤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改善血清学指标,提高疗效,对患者预后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中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3.0.02
脑梗死高发于中来年人,是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神经内科常见病[1],对患者家庭的经济、精神均有较严重影响。中医认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2]我院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自拟了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功效的中药汤剂,辅助治疗部分患者,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MRI检查、头颅CT检查确诊,排除近3个月有外伤者,肝肾、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其中,男96例,女45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6.3±1.8)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评分轻型59例、中型71例、重型11例;大脑半球梗死129例,脑干梗死12例;合并冠心病50例,糖尿病34例,高血压病67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1例与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评分、梗死部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功能锻炼以及对症治疗,静脉注射辅酶A100 U+ATP40 mg+胞二磷胆碱0.75 g+生理盐水250 mL以及奥扎格雷80 mg+生理盐水250 mL,1次/d;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研究组加用我院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活血化痰通腑醒脑汤剂处方:桃仁、陈皮、川芎、竹茹、石菖蒲各10 g,远志、半夏、胆星、赤芍各12 g,栝楼、丹参各20 g,茯苓、地龙各15 g,制大黄6 g,加水煎煮,1剂/d,分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变化,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检查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各项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1%(64/71),高于常规治疗的77.1%(5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变化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IL-6、TNF-α均降低,研究组两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为急骤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采用内科非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挽救梗死周围半暗带[3],使得闭塞血管再通,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中医理论认为脑梗死即脑卒中类疾病的共性为“不通”,应在搜风解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原则下指导治疗[4]我院在这一治疗原则指导下,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中药方剂,包含陈皮、川芎、石菖蒲、半夏、胆星、赤芍、丹参、茯苓、地龙、制大黄等药,均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常用药物[5],临床实践发现,该汤剂可有效降低血黏度,促进脑血管的扩张及闭塞血管的再通,达到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我院自拟中药汤剂辅助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改善血清学指标,提高疗效,对患者预后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的提高均有重要作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崔世祥,毛宇光.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J].中国医药论坛,2007,5(5):18-19.
[2] 孟 健,杨先凯.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41-42.
[3] 李观荣,李彩兰,刘黎蓝,等.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2):121-123.
[4] 季 平,吕建卫.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5(35):87-89.
[5] 季 平,吕建卫.丁苯肽胶囊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10):1590-1593.
本文编辑:徐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