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龙
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以吹衣。走啊,田园将芜胡不归?谁想为五斗米折腰谁是小狗,哥哥我采菊东篱下,去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那份决绝,那份潇洒,让兄弟心动如马奔吧。人道机关美如宝,谁知也是一棵草?
出走时难回头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弃官回家后的陶渊明同志,日子过得并不逍遥;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却为五碗饭点头(有无哈腰,无考)他不能不吃饭哒,隔壁老王送他一筒面条,他受了;对面王婆送他一篼白菜,他收了,他可不吃,他崽要吃啊。陶公恰好五个崽,分别叫陶舒俨、陶宣俟、陶雍份、陶端佚、陶通佟,据说没一个成器的。陶公基因那么好,生儿却是愚且鲁,混得蛮差,传统解释是,他喝高了,二醉二醉爹上床,二傻二傻崽下地。是这样吗?现在解释或更靠谱:输在起跑线上。孩子无钱送长沙四大名校,哪能考得上北大清华?输起跑线上的也蛮多,没学好数理化,有个好爸爸,孩子若没当委员长,便当了董事长。
离了官场就活不成?我呸,离了官场,范蠡活得更爽歪歪。说来范蠡先前也是一心想着治国平天下,只是平了天下又如何?范哥帮了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您知道的,范哥一家子都是越国开国功臣,他堂客西施牺牲可大了,当过美女间谍,还抛了节操,上吴王床,当个越国首任安全局首席局长,没问题吧。范哥范嫂对仕途却很灰心,齐齐退出。他做生意去,搞农业产业化去,“夏则资皮,冬则资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范哥范嫂看准商机,诚信经营,“候时转物,逐十一之利”,薄利多销,不求暴利,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做了中国历史首富,当一代富豪,成百代商圣。
有多少官场中人,都是京华倦客,那几个死工资,不过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可是兄弟,你准备好了吗?司马懿哪都不去,不下海,不经商,不事产业,他就呆在官场。有曹操在,那日子也是难熬的。难熬,也熬吧,司马懿,人称“冢虎”,他甘心被埋没不?他在研究时势,他在研究领导艺术,他在研究政策,他也在研究人事——曹操神龟虽寿,也有竟时。忍吧,忍一年成事,忍三年天上飞,忍十年就是司马懿。兄弟知道,挥剑只要一下,磨剑需要十年。
在官场呆久了,说个现实话:我们不能从心了,得从能了。陶渊明退出官场,你说他是失败,不,他不能从事产业,但他能从文啊,会写诗啊;陶朱公退出官场,不是他不能干官场,而是他更有能力从商,他有商业天赋;司马懿熬官场,他晓得官场有太多潜规则,但他成竹在胸,他能把握时机,该出手时便出手,他有从政本事。大家都羡慕隐士,隐士之成功,先在隐,而是先在士。
好吧,你不是陶渊明,也不是陶朱公,也不是司马懿,那你可不可以干些别的?苏轼通过国考考进机关,当年有主要领导说:朕又为朝廷选了两个宰相(另一个是其老弟苏辙),领导放出这话来,苏轼貌似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了。他改变了什么?王安石在时,把他踢出群;好吧,司马光上台了,情况好了吧?司马光把他踢出了群。苏轼也不恼,也不搞潜规则,他干该干的事,领良心工资外,他写诗,他作词,他著作文章。苏轼不能治国平天下,那么他力所能及,到杭州,修苏堤;到惠州,除瘟疫;到海南,指导原住民种中原庄稼;不能改变世界,且改变地方。什么都不能改变,干点别的,干自己能干之事,擅长之事。兄弟若真不能官场出头,可否利用衣食无忧,搞些别的研究如何?
兄弟,刘老师想跟你说的是:不是你想干什么,便干什么;而是你能干什么,才干什么。要想干事,关键是得想想,能干什么事,才去干什么事,这样才能干得成事。从政也罢,从商也罢,从文也罢,从学也罢,都得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