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高端」新政鼓勵加工貿易轉型

2016-11-29 00:21朱景瑞
台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貿易產業大陸

朱景瑞

勞動力成本、土地、資源的成本持續走高,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跨國公司主導的大規模國際產業轉移明顯放緩。競爭選手越來越多、跑道卻越來越窄,貿易占比從半壁江山降至三分之一,加工貿易正在面臨轉型。

依靠勞動力等低成本要素發展起來的加工貿易,一直是中國大陸外貿發展的「傳統強項」。在大陸走向世界貿易第一大國的過程中,加工貿易的貢獻率一度超過50%。而如今,這種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卻難以為繼,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加工貿易近年來承受著較大的下行壓力。統計表明,2005年加工貿易占進出口總量的55%,2015年已下降到35%。到2016年5月為止,加工貿易進出口下降7.5%,已連續15個月處於負增長態勢。加工貿易到了改革關口。

在此之際,從國家到地方紛紛出台相關新政,鼓勵加工貿易轉型。7月1日,東莞召開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發佈了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45條措施。早前的6月28日,在廣東省商務廳和南方日報社共同召集部分地市商務系統的專題座談會上,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吳軍透露,廣東省即將在年內出台促進加工貿易發展的實施方案。而近期,廣西、福建、山西等地也出台了促進加工貿易發展的相關政策。

目前,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主要採取科技創新、自主品牌和出口轉內銷等手段,加快「微笑曲線」中間的加工製造環節提升和向產業鏈、價值鏈兩端延伸。

從沿海到中西部加工貿易陣地大轉移

加工貿易,簡單說是指企業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自己加工或裝配成成品後,再出口國外。一直以來,它也被稱為「無根工業」,說的是產品原料、市場「兩頭在外」,賺的是「貼牌代工」的錢。上世紀80年代起,大陸依靠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引進外資的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逐漸成為面向全球的加工製造基地。從珠三角地區鄉鎮承接外商的「三來一補」開始,拉開了大陸城市利用外資和經濟數據飛速增長的序幕。

但如今這種優勢在新的世紀裏,卻受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雙向擠壓」。一方面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推動「再工業化」戰略,鼓勵外資回流本國製造業;另一方面則是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以更低廉的勞動力、土地成本促使加工貿易訂單轉移。這也意味著,當前拉動沿海經濟的一大動力源,很可能逐漸抽離。

以廣東省為例,該省的加工貿易總量在高峰期時占據全省進出口總量的70%左右,到2015年已經降到43%。在廣東省商務廳和南方日報社共同召集部分地市商務系統的專題座談會上,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吳軍分析說,廣東加工貿易正在遭遇兩重挑戰:從發展環境上看,以TPP(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為代表的新一代國際貿易規則,對全球新一輪產業分工產生重大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仍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有效需求疲弱;從傳統優勢上看,廣東原材料、勞動力、土地、環境等生產要素約束不斷趨緊,加工貿易原有比較優勢和政策紅利逐漸弱化甚至消失。

針對加工貿易的困境,商務部多名相關負責人已在多個場合強調,要盡量把加工貿易留在境内,「把根留住」。其主要的思路是,一方面要穩住東部沿海地區的存量,一方面推動加工貿易業務往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轉移。為此,商務部提出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推動加工貿易騰退用地轉做旅遊、養老用地等措施。

事實上,一些中西部地區顯然已做好了籌備工作,如與珠三角地區相距不遠的廣西已啟動第二輪「加工貿易倍增計畫」,對東部轉移而來的加工貿易企業給予15%企業所得稅等優惠。加工貿易在本土的轉移非一日之事,針對國際市場需求乏力問題,已經有許多企業選擇「出口轉內銷」。伴隨著轉移格局的同步進行,中國大陸的加工貿易有望從「海外接單—沿海加工—國際市場」加工製造模式轉向「接單服務—境內加工—內外市場」製造服務模式。

向「中高端」轉型

並不是所有的企業主都有轉型的意識。許多加工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都是「被逼的」。一名企業主的回答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態:當年訂單太好接了,做加工貿易相當省事,只要按照顧客的要求生產就行了;做內銷,搞品牌太累了,又要建立管道,又要設計行銷,挑戰太大。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國際訂單急劇下滑,企業管理層才如夢初醒,選擇走向轉型升級之路。

專家指出:「我們需要轉變觀念,不能把加工貿易當做低端的產業,而應該當做一種貿易形態。這種形態經過轉型升級,可以向中高端轉換。」

作為大陸「三來一補」的發源地之一,東莞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進程中的表現有著標誌性意義。東莞手機產業,是加工貿易形態下興起的典型產業。而2015年華為終端總部的進入,是東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標誌性事件。

從深圳遷來的華為終端總部,給東莞貢獻了超10億元人民幣的稅收,躍居當地納稅企業排行榜的頭名。在諾基亞時代,手機產業鏈上的東莞企業,主要依靠勞動力成本優勢接海外的代工訂單;而在華為時代,企業需要依靠的是高附加值的技術和自主品牌。華為終端之所以選擇東莞,跟東莞手機配套企業早前做為諾基亞做代工有很大關係。諾基亞在東莞不僅集聚了手機產業鏈條的企業,同時培養了技術開發人才和企業的品牌意識。這也就是說,以往的產業積澱,為當地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供了條件。

事實上,從手機行業中顯現出來的「招數」,如注重研發創新、自主品牌建設等,也在很多行業出現。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大多看重科技、品牌等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作用。如東莞的45條措施中就提出,對加工貿易企業研發、創立高新科技企業進行獎補;疏通企業研融資管道,確立累計大陸發明專利授權量4000個,擁有自主品牌數量達15000個的「十三五」目標。

廣東省早在2013年就提出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3年計畫,到2015年已取得一定成效。據廣東省商務廳《廣東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研究報告》的梳理,廣東加工貿易已呈現的變化,包括產業結構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轉變、銷售結構向內外銷共同發展轉變、市場結構向傳統和新興市場均衡發展轉變、企業結構向內外資協調發展轉變。其中,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加工貿易企業占比為35.2%、28.9%,基本上完成廣東省設定的兩者比重相加占60%的目標。

猜你喜欢
貿易產業大陸
冰之大陆
近10年中美贸易额变化
「一帶一路」系列報導「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增速首超出口
「一帶一路」系列報導「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增速首超出口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帮助红尾鸢回家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積極進取 敢於嘗試 台灣青年靠什麼在大陸發展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