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新佩
摘要:歌曲写作课程涉及作曲技法,是音乐学专业需掌握的必须课程之一。该课程之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歌曲创作力,音乐作品品鉴力。由此可见,于地方高校音乐学相关专业教学之中,落实歌曲写作教学之实效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结合教学之实际,斟酌教学之利弊,阐释歌曲写作课程教改之得失。
关键词:音乐 《歌曲写作》 地方高校 教改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5-0128-02
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已然融入到国际文化交流、建设洪流之中。近代社会,西方音乐艺术对我国文化浸淫颇深,音乐学不再是西方人视为禁脔的“阳春白雪”,它已然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一部分,并推动我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加之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向前推进,音乐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结构,其教育质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为推动音乐艺术与社会文明并肩发展,在音乐学专业教学中,就应该培育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鉴于此,歌曲写作课程在音乐学专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歌曲写作课程如果仅仅是“走形式”的机械教育、专注理论教学的应试教学,那么其教学成效必然也流于表面,这便是披着光鲜外衣的“素质教育改革”。歌曲写作课程教育之纲领是突出学生的创新力,因此教育者也应该从这个层面入手,抓住教育的本质,全面培育学生音乐创作力。于兹,下文我们需透过分析音乐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过渡到其教改内容的探究。
一、地方高校歌曲写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一)过度重视理论教学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标准之一,然而实践也是检验并发展理论的途径之一。歌曲写作课程,旨在培育学生歌曲创作能力,那么教学之中教师就需以此为指导思想,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之结合。然而理论与实际剥离,闭门搞理论教学之教学误区,也曾困扰地方高校音乐教学。究其根本,不过是因为部分地方高校教育资源存在局限性,实践教学阻力颇大,因此只好作罢,最后不得不“专心搞好”理论教学。然而新时期的歌曲写作教学应该兼顾理论与实际,应该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并以理论推动创新。
(二)学生主体性不强
音乐教学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提高其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然而部分地方高校歌曲写作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时常受到钳制,这就导致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专注学业。学生主体性之所以受到钳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主体过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除上述问题之外,于地方高校歌曲写作教学之中,仍然存在诸多流弊,为矫治诸如此类的问题,部分地方高校在教学改革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二、歌曲写作课程教改
(一)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之中没有教材甚至没有合格教材都将导致教学活动受阻。诚然,于地方高校歌曲写作课程教学中,遴选合适的教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就现实而言,地方高校所开设的音乐专业主要职能是培育中小学音乐老师,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的文艺骨干等。该类型人才除需具备歌曲创作才能之外,拥有一定的歌曲解说、分析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歌曲写作课程的教材选择,应该突出多元化特色,并融入歌曲分析内容,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单一的“写作”教学。诸多地方高校最初在选择教材上或许都出现过上述以偏概全的现象,但随着教育改革活动的推进,教材选择上就越发契合实际诉求。诸多地方高校都开始选择包含“歌曲分析与写作”内容之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正视歌曲分析之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歌曲歌词、旋律、节奏、音韵等要素的分析能力,促使学生使用分析之理性推动创作之感性的发展,以此全面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二)演奏能力的训练
诸多音乐院校教授歌曲写作课程时,往往将理论与实践剥离开来,即仅仅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演奏能力的培育。音乐的灵魂是其内涵及表现力。然而如何突出音乐的内涵,抑或如何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这些问题需通过实际演奏去寻找答案。换言之,演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助力于学生歌曲写作能力提高的。然而在音乐演奏中,演奏者需具备一定的技艺才能完成演奏。首先演奏者要灵活运用手指,干净利落却不失精准的在黑白琴键上敲击音符,并且在演奏时也应当注意节奏、音阶等要素。总而言之,没有合格的演奏技巧,我们便不可能要求演奏者将音乐表现力做到极致,同样这也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歌曲写作能力。
音乐大师莫扎特曾指出:要想在音乐上取得成就,至少需花费一万小时进行练习。诚然,正所谓业精于勤,术业有专攻并非天生使然,没有后天不懈的努力我们决不能期盼莫名就能取得成功。言归正传,地方高校歌曲写作教改工作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从而培育学生演奏技能是其主要工作之一。譬如诸多地方高校在进行歌曲写作教学之前首先开设了音乐演奏技能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的入门级练习也难住不少同学,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同学根本不能一蹴而就的精准拿捏节奏及控制音色,其演奏效果及音乐表现力我们可以想见。这就是钢琴演奏教师经常说的,“教会学生弹琴不难,真正难的是教会学生好好弹琴”。为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音乐演奏能力,部分学校还另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技能提升课程。例如“模仿练习”,这是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及拿捏按键的音色表现最为基本的练习阶段,学生可以边放音乐边跟着节拍弹奏,久而久之便能够有效的掌握音乐节奏、音色等要素,以此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歌曲主题的写作教学改革
歌曲的主题是歌曲的核心,其普遍处于作品的句首,且多以主题乐句结构出现。在传统歌曲写作课程教学中,诸多教师不甚注重歌曲主题写作练习,而是采取离散的单元式练习。然而歌曲主题能够反映出歌曲诸多内涵,其中包含了作品体裁、风格、感情等,是引导音乐作品发展的基点,因此做好歌曲主题写作教学工作同样至关重要。现代歌曲写作课程教改中,歌曲写作练习逐渐重视主题练习之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也时常引导学生进行主题练习,且创新了诸多练习模式。譬如,教师命题创作,即教师给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如《红军哥哥》《村童戏水》《远方故乡》等,学生选择主题形式并按照特定情感布局旋律;再如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标题自由创作,如学生根据《月光》《山溪》《赶集》等小标题,并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歌曲写作练习。总而言之,主题创作练习将有助于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创作思维。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创作能力
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从某种角度讲,音乐创造也来自想象,诸多华美的乐章都是来自瑰丽的想象。据有关研究表明,贝多芬的《英雄进行曲》是基于对拿破仑加冕情景的想象,以此创造出的雄浑激昂的乐章。由此可见在歌曲写作教学中,想象力的作用更加不可小觑。因为歌曲创作本身就是基于想象的主观行为,是创作者有感而发创作的乐章,其音律节奏折射出的是其心境的变迁,音符则是其想要诉说的心声。一曲乐章皆是创作的情感宣泄,并且这样的情感多数时候是基于一种想象。音乐家创作音乐时,总是喜欢利用想象将自身投掷于一个莫须有的情景中,并在自己构建的剧本中“颠沛流离”或“扶摇直上”,从而表达一种抑郁或欢快的心情。总而言之,想象力是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在歌曲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应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促使其创作出动人的音乐。于歌曲写作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提升其演奏音乐的表现力以及音乐创作力。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也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臆想,它是基于实际并捏碎现象本质再重组的心理活动,在钢琴演奏时想象力则来自于演奏者与创作者的共鸣,这主要是建立在对音乐理解、体验能力的基础之上。要养成对音乐理解、体验的能力,我们应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辩证认知力。具体的做法是,给定学生即将演奏的乐章,并向其展示不同基调的情景,然后学生根据情景殊异变换演奏风格,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简单描述有关音乐表现的情景。通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便能够培养其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
(五)新旋律创作能力教学
正如上文所言,歌曲写作教学基础课程是模仿教学,是“拾人牙慧”般的练习。音乐是宣泄情感的艺术,是用非语言旋律建构情景的方式。因此在歌曲创作过程中,由于创作者阅历、性情、心理、认识、思维能力等因素的差异,其创作的风格与内容也不尽相同,譬如音乐艺术家爱好民族歌曲,有的偏好流行音乐,有的喜好交响乐,而有的人喜好又是多元化的。正是由于创作喜好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创作中,作者脑海总会泛现出自身喜好的旋律,然后就容易陷入套用的窠臼,如此窘境很容易降低作者的创作力。因此歌曲写作教学改革的最后步骤则是培养学生创作新旋律的能力。譬如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脑海泛现个人喜好的熟悉旋律时,主动绕过这样的旋律,而采用与熟悉旋律不同的音位上去,如此一来既可以保持习惯旋律因素又能创作出新的旋律。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歌曲写作》课程不同于其他音乐理论课,其不仅具有理论性特色,同时也需兼顾实践性与创新性特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歌曲创作能力为基点,认清教学弊病,采取科学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楠.艺术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方智诺.歌曲写作与作品分析[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
[3]傅天满.歌曲作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4]王安国.复调写作[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5][德]保罗·兴德米特.作曲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6][美]Patricia Fallows―Hammond.钢琴艺术三百年[M].冯丹,姚纯青,张凯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7]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8]刘丽娟.论钢琴艺术指导课的价值取向[J].乐府新声,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