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仁钢
摘要: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作品,是歌曲作品中最常见的两种曲式结构类型,它们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它们的作品类型涉及到歌曲领域中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作品,在歌曲的总量中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在歌曲创作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怎样让学生快速、熟练地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歌曲创作 单二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意义 方法
歌曲作法课(或称“歌曲写作”或“歌曲分析与写作”或“歌曲创作”课等)是本科音乐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歌曲作法课的学习,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得到规范和提高旋律记谱和记忆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他们得到旋律在数量和质量上的积累。通过对歌曲作法课的学习,还能够综合性地全面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和素质,使学生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及在进行音乐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与帮助。
一、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的意义
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在整个歌曲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学习歌曲作法的每一个人,如何在老师的指导下快速、熟练地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才是学习歌曲作法的核心所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盲目的无意识创作向计划性的理论指导创作转变
从歌曲存在的时候起,它由于其题材广泛、内容明晰、形象生动、旋律优美、结构短小、易唱易记等特点而成为世人极其喜爱的艺术形式。
谈到歌曲作法,虽然是本科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由于歌曲创作的特殊性(一方面它需要掌握多项音乐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考生来不及准备;另一方面又因本科音乐专业的扩招而起点降低所至),使其在歌曲作法课开设之前或开设之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进行歌曲创作的经历。就是有少部分学生因其对音乐的热爱有过歌曲创作的经历,而由于其对歌曲创作方法的不了解,其歌曲创作的过程往往是无理论指导的、盲目的,完全依靠感性去创作完成,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创作出来的歌曲作品没有章法,自然就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就不容易流传下来了。
作为今后社会音乐工作者角色的音乐本科生,对于歌曲创作这一音乐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因此,在音乐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开设歌曲作法课教学自然就显得意义重大了。
在歌曲创作的学习过程中,“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作品不但在数量和质量上占据了歌曲总量的较大比重,关键是“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作品不但具有自身极为严谨的结构体系,而且还具有独立的完整性。除此而外,“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作品还涉及到歌曲作品的各种体裁和风格,如:群众歌曲、队列歌曲、儿童歌曲、通俗歌曲、艺术歌曲及大型歌剧中的浪漫曲和咏叹调等。
“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作品除自身具有严谨的结构形式和独立的完整性外,它从曲式的角度上来说,还可以作为其他大型曲式作品的某一部分而被普遍应用。因此,熟练掌握“单二、三部曲式”歌曲作品的创作方法,一方面完成了本科生在歌曲创作方面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大型器乐类作品的音乐创作也起到了奠定一定创作理论基础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音乐创作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音乐本科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通过歌曲作法课的教学过程,把“单二、三部曲式”歌曲创作的理论方法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使其从盲目的无意识(感性)的创作方式逐步向有计划地、有理论指导地理性创作转变,使其名副其实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音乐本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以创作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规范的记谱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达到音乐语言积累的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上的全面增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高校全面扩招的现状下,音乐专业录取的学生,受小学、初高中阶段单一应试教育学习的影响,音乐素质普遍较低,多数学生“只唱一首歌曲”甚至是“只唱一首歌曲中的一段”就被录取到音乐本科专业学习的现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地方院校更是常见。因此,要想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为今后对社会有用的音乐人才,必须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和修养,而学习歌曲创作这门课,恰恰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修养最有效的途径和捷径。
歌曲作法这门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求学生对经典的歌曲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包括曲式、调式调性、节奏节拍、体裁风格,甚至速度、情感、音域音区等),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歌曲进行有步骤的创作(包括分析歌词、创作主题、对主题进行发展、创作乐段、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再现型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再现型单三部曲式、较复杂的曲式结构、多声部、钢琴伴奏、小乐队伴奏等)。通过学生对歌曲作法课这两方面内容系统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歌曲的各种曲式结构类型,达到提高学生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对歌曲进行分析和创作的过程中,达到规范和提高学生对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能力,达到使学生进行旋律积累的目的,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和修养,为其进一步的进行音乐方面其他内容的学习和进行音乐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歌曲作法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其“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作品,结构合理、成熟、缜密,对乐思的陈述比较完整。因此,熟练地掌握“单二、三部曲式”歌曲作品的写作,对学生音乐素质和修养的提高及对其进行音乐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歌曲创作的全过程来看,歌曲音乐主题的写作及歌曲主题发展的写作属于片段性的创作范畴,对歌曲的写作还不具有完整性,虽然在塑造全曲的基本音乐形象、为全曲发展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它仍然具有很强的即兴性,它还应该归属于感性创作的范畴。
单乐段、复乐段及一部曲式歌曲的写作虽然已经属于较完整的歌曲结构形式了,但由于其篇幅、容量太小,虽然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却很难完成歌曲在情感上的对比,很难或几乎不能形成歌曲的高潮。就是有些创作者使用“分节歌”的形式,用反复多段歌词的方法来表现其作品思想感情的多样性,也很难使创作者的创作思想与听众在对歌曲作品欣赏时的情感要求相吻合。
“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由于其结构由两到三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部分来创作完成,因此,整首歌曲可以很容易地使用各种创作手段来完成段与段之间的各种对比,可以在情感、形象等方面形成主题——发展——对比——收拢的完整格局,整首歌曲的高潮很容易被合理地安排在对比段的对比部分(歌曲高潮所处的最佳位置),对歌曲发展形成强烈的推进,使之得到完满的收拢。
“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由于结构完整、乐思表达清楚,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有机的整体,使其在应用范围上极其广泛,因此,它在歌曲创作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较复杂的歌曲曲式结构(如:多段并列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复二、三部曲式等),以及多声部、钢琴伴奏、小乐队伴奏等内容,由于其基本属于器乐曲式的范畴,篇幅、容量大,组织安排难,对于现行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较短的时间段及有限的课时内来完成对它们的掌握是不现实的。对学生的教学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只需要做到知识性的了解即可。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歌曲写作的课程内容来说,牢固掌握“单二、三部曲式”歌曲的写作,不但可以使学生真正完成歌曲写作课的学习任务,还能从音乐领域的全方位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音乐素质和修养,这种教学上的改革对学生真正学习到歌曲创作的核心内容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因此,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打破现行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以如何使学生快速、熟练、牢固地掌握“单二、三部曲式”歌曲的写作为出发点和重点来进行。这样的话,才能真正达到开设歌曲作法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
二、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方法
多年来,诸多作曲家和作曲理论家们经过艰辛的努力,总结出了较多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规律和方法,为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单二、三部曲式”歌曲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要想在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重点进行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学习,就必须要进行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想进行歌曲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得对现行所使用的歌曲作法课教材进行分析。
目前,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选用得较多的歌曲作法课教材为朱敬修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歌曲写作基础》一书。纵观此书,“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写作内容只安排了6学时(总学时为72)的教学,显得极为不合理。而在之前却安排了20学时的时间进行歌词分析、歌曲主题创作、歌曲主题发展、乐段与一部曲式歌曲内容的创作教学,使得进入歌曲“单二、三部曲式”的创作教学时间被大大地耽误了下来。也就是说,半个多学期过去了,学生还没有接触到结构较完整的“单二、三部曲式”的歌曲创作教学内容,只是在旋律的片段创作和即兴性创作上浪费时间。特别是编者在“单二、三部曲式”歌曲创作内容的后面安排46学时进行较复杂曲式、多声部、钢琴伴奏、小乐队伴奏等内容的学习,一方面用大量时间去做这些让学生根本不可能做好的事,另一方面反而让学生无法巩固“单二、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内容,这种安排实在不尽合理。
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熟练地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必须要做到一方面进入要快,要让学生“第一节课”就能有创作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大量的“单二、三部曲式”歌曲作品的分析与对比写作训练及独立写作训练,而且,“单二、三部曲式”歌曲创作的内容应该一直贯穿在整个歌曲写作课的全过程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72学时中完成对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创作手法的熟练掌握。
(一)基础性的乐段或一部曲式的创作方法
在学习一部曲式写作之前的歌词分析及歌曲主题写作内容,完全可以与一部曲式的写作同时进行,因为歌词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在歌曲创作的过程中解决,歌词中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涉及到与旋律的搭配。而带有强烈即兴性创作的歌曲音乐主题写作内容,也可以在一部曲式的写作中讲授,因为主题音乐是为其发展成乐段而准备的,把它孤立起来教学反而显得更不合理。教材在这两项内容上分别安排了6个课时去完成,实在是浪费时间的做法。其实,主题发展的结果就能形成两个乐句或两个以上乐句的一部曲式歌曲作品。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单独进行歌曲一部曲式的创作方法应该是感性多于理性。但为了对“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歌曲创作进行铺垫,对学生进行理性的一部曲式规范的创作教学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以两个乐句或三个乐句创作构成的歌曲,人们大多习惯称之为乐段。而四个乐句或四个以上乐句创作构成的歌曲,人们大多不称之为乐段,而常常称之为一部曲式,实际上,一部曲式也只是相对二部或二部以上曲式而称呼的。在现实中,无论多少个乐句创作构成的歌曲几乎都通称为一段体,也就是乐段或一部曲式了。
要进行乐段创作的教学,首先应该了解乐段的类型,一个完整乐段可由两个乐句、三个乐句、四个乐句及多个乐句构成。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课外选择好不同句式的歌词归类成册供学生选用,另一方面在课外选择好不同句式的歌曲作品供学生分析使用。
在乐段创作的教学中,有规律可循的为两句式中的上下句(a+a1)结构型歌曲,三句式中的(a+a1+b)或(a+b+ b1)结构型歌曲,四句式中的起、承、转、合(a+ a1+b+ a1)或(a+ a1+b+ a2)结构型歌曲,五句式中的四、五句为上下句结构型歌曲,六句式中的第三、四句与第五、六句构成复乐段结构型歌曲。其余结构型的歌曲基本属于无意识即兴创作的作品,理论指导意义不大,大多随旋律自由发展,直至结束。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乐段创作的教学中,重点教学的应该是四句式方整性乐段(每一个乐句小节相同,且为二的倍数)的教学。因为它一方面是歌曲作品中最常见的典型结构之一,另一方面它不但可以以独立作品的形式呈现,它还能成为其他曲式(特别是“单二、三部曲式”)歌曲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还能为写好“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句式方整性结构的歌曲有以下几种典型的结构类型,在教学中应该作为学生重点分析和创作练习的内容。1.(a+b+c+d),如:《思乡曲》(电影《海外赤子》插曲)等。2.(a+a +b+c)或(a+a1+b+c),如:《思恋》(维吾尔族民歌)等。3.(a+b+a +c)或(a+ b+ a1+c),如《鼓浪屿之波》等。4.(a+ a1+a2+b),如:《大海啊故乡》等。写好四句式方整性结构的歌曲,对于将其发展成成熟的“单二、三部曲式”歌曲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四句式方整性结构的歌曲作品规律性较强,只要准备充分,加上针对性的分析与写作训练的话,教学上是相对容易的。这部分内容一般4个课时可以完成。
(二)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歌曲的单二部曲式是歌曲中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曲式,因为,一方面它比单一部曲式的歌曲完整性强,另一方面它比单三部曲式的歌曲既简单一些,又在创作技巧上比较容易掌握。因此,规范学习和熟练掌握单二部曲式歌曲作品的创作方法意义十分重大。
单二部曲式的歌曲又分成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和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歌曲两种类型,由于单二部曲式的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之为“两段体”,通常标记为“A+B”。
单二部曲式的歌曲由于两个乐段所使用的主题材料不同,因此,它在乐思的陈述上产生了不同阶段的量和质的对比,形成了两个明显的组成部分。单二部曲式歌曲的两个部分既相互对比,又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一般用于表达同一音乐形象的两个不同侧面,或表达两种对比的音乐情绪及刻画两种对比的形象。
单二部曲式的歌曲作品,根据B乐段中是否明显地有旋律与A乐段中的旋律相同或相近而分为带再现型的单二部曲式歌曲(B乐段的旋律中有与A乐段旋律相同或相近)和不带再现型的单二部曲式歌曲两种类型。
1.带再现型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带再现型单二部曲式歌曲的第一段通常可以由不同类型的乐段构成,但由于其作为主题乐思最初陈述的呈示部分,它一般都具有平和、稳定、清晰的特点。因此,它的写作方法一般采用两句式并列或对比收拢乐段,如:《欢乐颂》《大海啊,故乡》等;四句式对比或混合收拢乐段,如:《游击队歌》《我的祖国》等;乐段的变化反复和复乐段,如:《长城谣》《金风吹来的时候》等几种情况较为多见。在第一段中一般不出现对比或较大对比的写法。比较常见的还有将A段的乐思在尾部逐步推进,形成开放性的终止,进入B段对比部分(高潮)的写作方法。
带再现型单二部曲式歌曲B段的写法很有规律性,多数为方整性乐段,有些也带点变化(如尾部加补充增加结束感等)。B段的写法一般分成两个部分完成,第一部分为对比部分。对比部分的写法可根据旋律中的各种元素,如:音区(这种方法用得最多,写法也极为简单,A段收拢结束在中音区的主音上,B段直接从高音区的主音上开始或通过两、三个音就推进到高音区的主音上站稳)、节拍、节奏、速度、情绪、调式调性等进行对比性写作。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音区对比的写作方法应作为重点的教学方法。因为音区对比的写作方法既容易掌握又容易使好的作品产生。如:《祖国之恋》《我的祖国》《英雄赞歌》《小白杨》《大海啊,故乡》等等,数不胜数。
B段第二部分为再现部分,这部分写作相对较容易,即重复或变化重复A段的后半部分即可。但要提醒注意的是,第一,再现部分不能是A段的完全再现,这样的话整首歌曲容易形成复乐段或是分节歌结构形式。第二,B段的第一部分写作规模不要扩大,否则就容易形成再现型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形式。第三,如果因为再现的原因,歌曲的终止感不强的话,可采用将最后一句或最后一句的后半部分旋律重复,并放宽节奏、提高音区步入终止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可使歌曲得到非常完满的终止效果。
2.不带再现型的单二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不带再现型单二部曲式歌曲的第一段与带再现型单二部曲式歌曲第一段的写法基本相同。不带再现型单二部曲式歌曲第二段只承担对比因素的写作,因此,它的写法较为自由,它不但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对比方式进行创作,而且乐段的结构还可大可小,使创作出来的歌曲始终具有非常完满的终止效果。如:《玫瑰三愿》《绒花》《从归苏莲托》《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三)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又分成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和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两种。由于单三部曲式的歌曲由三个乐段构成,因此,人们也把它称之为“三段体”,通常标记为“A+B+A(A1)”或“A+B+C”。
单三部曲式的歌曲由于其从第二个乐段开始便出现了不同的主题材料,因此在乐思的陈述上就产生了不同阶段上的量与质的对比,段落之间显得相对独立,各乐段可以是不同的类型或相当于乐段结构功能的段落,它们之间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由于三部曲式的歌曲完满地体现了乐思的呈示——展开——收拢的发展全过程,因而在运用上也同样较为广泛。由于它的篇幅容量较二部曲式大,所以它构成的歌曲作品在艺术性和艺术价值方面自然就比二部曲式的歌曲作品更高、更完美一些。当然,同时它的创作难度相对来说自然就会更高一些。
1.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由于三部曲式的歌曲各段之间相对独立,因此,带再现型单三部曲式歌曲第一段的创作方法并不像单二部曲式歌曲的第一段那样具有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它无论在创作的规模上还是在创作的手法上都较为自由。但从它的结构上说,它处于呈示地位的第一段,多数还是以陈述的方式开始,一般都还是具有平和、稳定、清晰的特点。
带再现型单三部曲式歌曲第二段的旋律可以与第一段的旋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节拍、节奏、移位、模进、移调等。但运用得最多的写作方法是对比性的中段写作方法,这种方法是在B段中出现新的旋律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就是说,B段创作的自由度更大,运用的对比手法更多。要特别强调的是,在B段的创作中将其尾部的旋律逐步推进,形成开放性的终止,将音乐引向再现段的创作方法特别常见,反而在主调上进行全终止的收拢性B段写法较为少见,因为把B段写成全终止的方法阻碍了音乐的发展。
带再现型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三段几乎都是很明显地从A段的开始处进行再现,形成独立的乐段结构,这是它与再现型单二部曲式重要区别的标志。
带再现型单三部曲式歌曲的第三段有严格再现和自由再现两种形式,严格再现称完全再现,也就是第三段的旋律和第一段的旋律完全相同。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往往会有结束感不强的感觉。因此,这类作品在结尾处多数的写作方法都是用最后一句旋律重复,并放宽节奏、提高音区步入终止的方法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通常能使歌曲得到非常完满的终止效果。
带再现型单三部曲式歌曲中自由再现的歌曲,一般都是在再现段的后半部分做文章。有的在结构上进行扩充或缩减,有的进行调性转换,有的改变力度、速度、音区等,使歌曲结束得极为完满。甚至有些歌曲还在再现段的尾部安排歌曲的第二高潮出现,使得歌曲的终止感十分完满。如:《在那银色的月光下》《黄水谣》《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支山歌给党听》《那就是我》等。因此,一般来说自由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创作方法比严格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歌曲创作方法要运用得广泛一些。
2.不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创作方法
不带再现型单三部曲式的歌曲由A+B+C三个各不相同的音乐材料构成各自的乐段,每个乐段都相对独立,都具有乐段的规模,各部分的分量相当或相近,在写作上更具奔放性和自由性。
不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的各段之间,在创作方法上是对比发展的,这种形式的创作在旋律发展上和情感发挥上有较大的空间。但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如若教师在教学时再不对学生的作创作技法有所要求的话,学生便会不出意料地出现不讲章法的乱写一气的现象,这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不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在内容上基本上是使用层层深入的创作方法,有一定的逻辑发展,但整个全曲统一的因素大多体现在曲调的内在联系上。
不带再现型的单三部曲式歌曲在音区、力度、情绪上有A低——B中——C高或A中——B低——C高两种典型的创作方法,歌曲旋律自然有机地延伸发展,到第三段形成高潮,最后完满收拢。如:《啊!中国的土地》《火车司机之歌》《北京颂歌》《思春曲》《松花江上》《渔光曲》等。
三、结语
歌曲是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它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歌曲中的“单二、三部曲式”作品又是歌曲中最常用、最受人们喜爱的曲式结构形式。作为今后的音乐教师或音乐工作者的当今音乐本科专业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单二、三部曲式”作品的创作,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打破现有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对歌曲写作的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在歌曲写作课中扎实熟练地学到所应该掌握的知识,这才是歌曲作法课开设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敬修.歌曲写作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方智诺.歌曲分析与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苏夏.歌曲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