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松柏 何小英 苏小芳
【摘要】以“以问题导向学习模式”的教学在医学教育教改的流行,本文对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用PBL模式来进行康复实训。
【关键词】问题导向 学习模式 教学 康复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30-01
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鄄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又称“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目前许多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教改都朝着此方向进行。PBL模式的教学是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偏重小组学习、融入情景脉络、着重学习者主动性及教学者为引导者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及教研室的同事根据历来学者对“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的认识进行了简单分析,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到康复实训中,以提高康复教学的质量:
一、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
Barrows认为PBL是针对问题的了解与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PBL教学的基本流程均是围绕问题在进行,包括问题的导学、导论、导释等。康复医学是一门主要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即患者现阶段的功能问题进行康复治疗的一门医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康复意识,在实训中,老师假设“患者”现在的功能障碍情况,学生围绕问题,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查找资料去解决问题,帮助患者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独立自主的活动能力,最终能够重返家庭和社会。
二、偏重小组学习
Marsh认为在PBL的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应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合作解决问题,透过此历程,学习者获取知识,习得问题解决技巧、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等。偏重小组学习的方式,使组内成员必须彼此分享知识与分担责任,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康复医学针对的患者往往同时具有各种功能障碍,如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针对不同的问题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也有不同,如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为了解决患者的功能障碍问题,各专业的人才必须要小组协作。只有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康复治疗才能达到康复目的,是患者各个方面的功能障碍问题得到改善。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康复实训时进行小组分组,让学生从事不同的角色,共同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实训中,因没有真正的患者,因此是学生扮演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提高了学生的实训热情的同时,还加强了医生对有功能障碍患者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同情心。
三、融入情境脉络
PBL的教学应该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在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尝试解决真实性问题,以问题为核心,并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在康复医学已经是一级学科了,学生进行康复实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临床。因此老师必需将问题与临床情景相结合——临床上各康复对象常见的功能障碍,并且是患者迫切希望解决的功能障碍,同时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功能障碍。这些问题真实有用,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着重学习者主动性
PBL强调学习者应该为自我学习负责,同时必须改变被动的学习态度。PBL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其焦点集中于所欲探讨的问题之上,学习者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资料等。刘有华认为PBL模式中的问题提出结合了问题所处的情景,让学生更有意愿和动力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解决学习困难。康复医学区别于临床医学就在于他的主动性,为了提高病人的主动性,要求医生需要具备同情心——角色互换,因此学生要用心去当“患者”,去体验“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充分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同时康复医学本身就具备主动性因素——康复医学提倡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中来,即康复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指提供指导作用,教会患者及家属进行各种康复训练,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中的一种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中医生或治疗师就是康复实训时的老师,病人及家属就是学生。
五、教学者为引导者
教学者是PBL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在PBL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必须创造能引起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环境,一旦教学者确认环境设计完成后,教学者便要转化其角色为催化者引导者、资源的提供者。在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学者居于辅助学习的地位,不能直接指导,应该帮助学习者的学习步上轨道。在康复实训的过程中,操作的学生就像康复治疗师需要自己动手解决“患者”的功能障碍,老师只是在旁边指导学生,甚至是旁观操作者和“患者”的互动。
据上所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真实情境中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而教学者是辅导者的PBL教学模式应用到康复实训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提倡。
作者简介:
袁松柏(1982.1-),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康复治疗专业。
何小英(1987.5-),女,汉族,四川资阳人,硕士,医师,研究方向:康复医学与理疗性。
苏小芳(1995.9-),女,汉族,四川江油人,大专,保健按摩师,研究方向:康复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