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森林 石维 姜菁菁 黄伟
【摘要】根据地方新升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为了培养实践技能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行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块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模块化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基于政产学研用的大学生课程体系改革”(2015SJJGXM006);铜仁学院教改项目“固体物理与化学的课程内容改革”(2015xjkcgg-0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1-01
当前,很多地方新升本科院校都在走转型发展之路,突出“应用型、地方性、服务型”的办学定位。基本明确了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围绕地方支柱产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学生就业面向行业、面向产业、面向地方[1]。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改革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改革,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通过模块化教学改革来实现。模块化教学已在高职院校中广泛采用[2],主要用于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而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技术过硬,还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因此,为了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的,需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块化教学的改革,提出以下思考。
一、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标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改进教学模式的必然选择[3]。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老师只管“教”和“传”,学生被动“听”和“学”的方式,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难以跟上新时代的要求,最终结果是“学生不好就业、企业招不到优秀人才”的局面。而模块化教学确立了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理念[4],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于高职院校的模块化教学,本科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适应力和创造力。因此,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二、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模块化教学改革,关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岗位群和岗位能力相对应,通过前期行业、企业的深度调研,特别是走访地方企业的需求,确定岗位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这些核心能力分解成若干个子能力,分析这些子能力需要哪些知识点来支撑,最后将这些知识点重新组合构造成一个小模块,所有小模块的集合就构成了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5]。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因为模块化的课程对应于岗位能力,通过座谈会、谈话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需求,以此总结岗位能力需求,确定能力对应的知识要素。根据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总的目标要求,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构建模块化课程,共同确定课程内容,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制定合作共赢的实施方案。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来,学校与企业形成办学的双主体,共建专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三、模块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是实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模块化教学的核心,也是改革的难点。传统的专业教育主要考虑学科体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强调理论知识点,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解题。而没有考虑企业与行业标准,没有考虑企业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传统教学内容存在重复性、理论与实践脱节、很少甚至没有实践实训内容,由此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学校与企业无法有效对接。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学科逻辑,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每一个小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改变以往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授课方式。根据模块的能力要求,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模块化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知识能力的整合要求教师自编讲义和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引入前沿技术和行业标准,可采用“项目制”、“案例式”等多种授课方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模块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识性模块、基础性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实践应用模块等。其中通识性模块是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思想、人文艺术、职业道德、科技创新、组织协调等。基础性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如理工科的基础数学物理知识、专业素养等。专业能力模块是人才培养的重点部分,也是占学分最多的部分,要求体现出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各专业可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若干个能力模块,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培养出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实践应用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力[4]。包括见习、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独立实验课程、校内外集中实践环节等。
四、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落实好模块化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平时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就要建立配套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建设一支以专业负责人为组长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管理队伍,全程负责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过程管理、效果评价。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校内评估,定期检查和监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度,检查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改革进度、教学效果、教学成果和特色等,确保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模块化课程教学的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教案、讲稿PPT、教学进度、试卷论文、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参考。建立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和反馈,同时,每年对毕业班的学生开展座谈会,以专业为单位,结合四年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并且结合实习、就业的经历,对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对模块化课程设置、实验实训课程、课外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意见,反馈给教研室和专业负责人,从而对人才培养方案反复论证和修订。
五、结语
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改变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模块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与企业岗位能力相对应,形成不同能力要素的模块,各模块的知识结构重新组合,形成有机整体,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模块化教学的过程管理、评价方式和监督反馈,确保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士中.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不宜跟风.光明网,2014年12月.
[2]王卫霞.高职院校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3-15.
[3]孙凌毅.高职模块化教学的教育学分析[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24(5):55-58.
[4]郑浩,陶虎,王晓辉.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J].科技信息,2010,(25):439-441.
[5]袁暋,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1,21(4):56-60.
作者简介:
冷森林(1981-),男,汉族,江西宜春人,教授,主要负责材料物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