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互动教学模式基于情感教育,不少教育工作者都期望通过情感教育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在课堂上时常以情感为载体交互影响。可以此为突破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感互动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教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编号:2015JSUJGB4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7-02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大多数行为和反应都与他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就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社会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础,这种互动对社会成员的观念、人格、信仰都影响深远,有利于激发个人潜能。我们可以把课堂中的师生看成一个情感丰富的特殊社会群体,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互动。教师与学生在情感、认知、态度、意志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会对人们的情绪造成影响,使人们潜移默化地产生与情境相一致的情绪。教育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要素,要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妨借鉴情感理论,这种思路会带给我们全新的启示。
一、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源自于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情感因素,调动学生情感,优化改善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情感教育特别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是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身心愉快的教育。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更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反馈,教师倾注情感,学生用情感来应答,在这种融洽的情感氛围中,教学活动得以自如、顺利的开展,构建这种全新的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达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必须构建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从内容上看,又偏重理论性,比较抽象、枯燥。传统教学中,由于重理论灌输,轻情感渗透,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匮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必须构建情感互动教学模式。通常,在认知、情感、行动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风尚得以形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变量,他们能否拥有健全的心灵世界和人格,关键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互动机制,来营造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不仅限于教学内容,彰显其个性特点的情感也会感染学生。学生的情感、精神、追求、爱好和人格都深受教师影响,积极的师生情感互动,使学生能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养成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可见,构建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形成的有效途径。
最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构建情感互动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深刻影响着整体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师生之间彼此的暗示、感染、合作甚至冲突,对教学效果都有着独特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语言、情感、表情、教态等情感投入,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当教学提升到这种高度时,整个课堂会极富感染力,师生均能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愉悦,同时保持一种高度的兴奋。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第一,从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来看,构建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可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阵地。要抛弃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程任务,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培养。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局限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一种狭隘的思维。课堂教学的目标,还应该包括学生的意志、精神、群体协作能力、及交往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中理应包括情感目标,应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细腻的感受。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情感与心灵的互通,有了更多的平等对话,更多的熏陶,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被欣赏、被关爱的温暖与幸福。
第二,从课程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来看,构建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是可行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并配合必要的实践环节。情感总是从不同的情境中产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营造符合需要的情境。利用学生好奇、好玩的特点,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用视频、音乐、图片、动画、多媒体课件等元素来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以境怡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情感需求后,教师可结合课程理论知识,把握学生的情感脉络,有针对性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加以熏陶,使学生更深刻、完整地理解教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
三、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中介及教学环境,是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所包括的基本要素,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互式信息传递和交流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着互相促进,和睦友好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合作以情感互动为前提。可从以下方面来探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途径:
第一,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了丰富的情感,应选择最适合的部分来强化情感教育,视课堂教学内容为互动载体,创设情境。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一定场合下产生,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大纲、教材,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塑造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景。使学生产生直接的情绪体验,萌发积极的道德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团队合作意识等,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着的大量情感内容,有的表现得较为显著,有的则潜藏在教学内容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挖掘,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第二,加强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和师德建设。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素质和形象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修养、知识能力、教学风格、性格、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导者,在互动过程中,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得到学生心理上的认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与学生的关系也最密切,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参照标准,师生关系也会受到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教师的威信必须通过其崇高的道德情操、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广泛的兴趣爱好来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平时须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掌握理论界的最新成果,提升人格魅力,加强师德建设,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第三,强化师生间的互动沟通。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互动教学的前提,师生的沟通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教师要把握与学生沟通、交往的主动性,擅于运用沟通的策略与技巧,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教学方案。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机制,通过相互接触和交流,使积极的情感在学生之间传递,增强集体凝聚力,令学生产生归属感。要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寻找与他们交流互动的主题,如生涯规划、毕业求职等,激发其强烈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教师的尊重、理解、信任、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依赖,学习热情油然而生,也将进一步促进师生间的平等沟通和双向互动。
第四,重视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如天平的两端,缺一不可,不管是用现实生活去印证基本理论,还是用所学理论去思考社会热点问题,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亲身体验各种情感,产生共鸣,使情感得到升华,并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教师引导下,以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志愿者行动、社团活动等课外活动为舞台,让学生主动探索。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使他们在此过程中感受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情感教育资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利用各种情感教育资源,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令学生产生亲切感和新鲜感,为师生的情感互动创造条件。一方面,教师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来加深学生印象。教师的举手投足、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影响学生。他们澎湃的激情,饱满的精神,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之轻松愉悦,精神振奋。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网络平台及多媒体,增强感染力。教师可利用网络空间与学生对话,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还可以通过影像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生动的资料,进一步增强说服力、感染力。
教师与学生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把情感教育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情感互动教学模式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融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晖,刘碧霞.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月
[2]邹国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互动效应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3]卢卫林. 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情感互动[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作者简介:
马琪(1978.11-),女,河北省丰润县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