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2016-11-29 07:52徐建国黄学文童宗焰邢克飞
西南国防医药 2016年8期
关键词:肠系膜抗凝体征

徐建国,黄学文,蔡 龙,童宗焰,邢克飞

·高原医学·

高原地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徐建国,黄学文,蔡龙,童宗焰,邢克飞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例M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有MVT高危因素,其中11例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例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例为人流术后1 w。13例中,4例保守治疗,手术9例治疗;治愈11例,死亡2例。11例存活病例均坚持抗凝治疗半年以上,无复发病例。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MVT最主要高的危因素,腹部增强CT是诊断MVT的有效方法;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的溶栓抗凝和手术切除坏死肠段是降低死亡率关键,长期的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的重要措施。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危险因素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MV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危重急腹症,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难以早期诊断,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很快引起肠坏死和弥漫性腹膜炎,病情危重,病死率高[1]。外科治疗的重点是对本病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及时诊断,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据统计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在拉萨市为2.5%,个别高海拔地区可高达70%[2]。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红细胞数量增加和变形能力减弱,血黏度增高,极易在脑、肺、下肢、肠系膜等部位形成血栓。我院地处海拔3650 m的高原地区,近年来由于诊治条件、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确诊MVT的病例逐年增多。现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9月诊治的13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以期提高对高原地区MVT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MVT患者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28~73岁,平均51岁。患者均有MVT高危因素,其中11例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例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另1例女性为行人流术后1 w。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5例,暗红色血便6例,呕吐咖啡色或暗红色胃内容物4例;9例出现明确的腹膜刺激征,行诊断性腹腔穿刺,8例抽出血性浑浊液体。

1.2诊断13例均行血常规、生化、腹部X线片和腹部彩超检查,其中11例血红蛋白增多(220~263 g/L),7例腹部X线平片可见阶梯状气液平,9例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内积液,2例生化检查提示氮质血症。8例行腹部增强CT检查,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完全闭塞无造影剂。

充填1例;管腔内充盈缺损5例(图1);主干通畅,部分一级分支闭塞未显影2例。CT间接征象包括腹腔、肠间积液,肠管壁增厚、水肿,肠管扩张和积液。

1.3治疗根据临床分型采取不同治疗方案:4例入院时无腹膜炎体征、经增强CT明确诊断为MVT的,给予低分子肝索抗凝和尿激酶溶栓治疗;2 d后停用尿激酶,第7 d停用肝素,改肠溶阿司匹林及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维持PT值为正常值的1.5~2.5倍。在临床溶栓及抗凝治疗的同时,监测血常规、血生化及凝血等指标,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的变化,做好手术准备。一旦有腹膜刺激征或怀疑肠坏死时,及时行剖腹探查术。术前一般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贫血、休克者予输血抗休克治疗。其余9例入院时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均有大最暗红色浑浊的血性腹水,坏死肠管长度120~450 cm。手术切除失去生机的小肠及其含静脉血栓的系膜,并行端端吻合术。术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待患者恢复口服饮食后,停用低分子肝素,改肠溶阿司匹林及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

2 结果

入院保守治疗的4例经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腹痛、腹胀、便血等症状消失,多普勒彩超提示肠系膜静脉通畅,痊愈出院。另外9例均在入院后12~48 h内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果6例顺利康复;1例术后第5 d并发吻合口瘘,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1例切除肠段达450 cm的患者术后第3 d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另1例术后3个月死于短肠综合征。所有存活病例均在出院后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华法林6个月后,再次行CT检查未发现血栓;停用华法令并长期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随访2年,没有发现复发迹象。

图1 腹部增强CT显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内充盈缺损

3 讨论

MVT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原因不明,约占20%~25%;后者又称为有诱因的MVT,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腹部手术或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腹腔内感染、口服避孕药及产后等[3]。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由于红细胞的过度增加,血液黏稠,血流速度缓慢,导致血液流变学、动力学的变化。此外有研究表明,高原地区的人凝血因子Ⅷ、X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4-5]。以上因素均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造成多脏器血栓形成。

在高原外科急腹症的诊治工作中,我们发现MV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内地平原地区。由于该病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加之高原牧区基层医院条件薄弱,对该病认识不足,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多数患者到院时已出现明显肠坏死和腹膜炎体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提高高原外科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利用现有条件做出及时的诊断,早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血栓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重病情,并导致肠缺血坏死和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根据本研究患者的MVT诱因分析,认为对原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或其他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如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呕吐咖啡色或血性胃液,血便而又不能用其他疾患解释时,应考虑MVT的可能。

早期确诊是成功抢救的第一步,对怀疑MVT的患者,应及时行血常规、生化、凝血、腹平片、腹部B超等常规检查,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高原边远地区的基层医院,在缺乏MRI和DSA等高端技术设备的条件下,腹部增强CT仍是MVT患者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6]。腹部CT平扫可发现腹腔、肠间积液,肠管壁增厚、水肿,肠管扩张和积液。大部分患者增强CT可发现肠系膜主干静脉或一级分支内的充盈缺损。该病需要与腹型过敏性紫癜、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及其他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相鉴别。

确诊后应根据临床分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单纯MVT早期局部易建立起理想侧支循环,出现肠出血坏死可能性较低,对于此类患者,治疗应以溶栓、抗凝为主。早期溶栓、抗凝可阻止血栓继续蔓延,并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减轻肠管缺血状况从而降低此类患者发生肠坏死机会。多数患者经单纯溶栓、抗凝后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临床溶栓、抗凝治疗的同时,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监测血常规、血生化、凝血等指标,并做好手术准备。本组4例单纯MVT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于腹膜炎体征明显、腹穿液为浑浊暗红色血性液体的患者,应考虑有肠坏死可能,需即刻手术切除坏死肠管。由于部分患者病情还在继续发展,血栓有进一步扩散可能,切除范围不够,术后有可能出现未切除肠管坏死而再次手术可能;而切除范围太广,术后易导致短肠综合征甚至死亡。术中可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注入亚甲蓝,可较准确地判断肠系膜及肠管受累的范围和程度[7]。术后患者应继续接受抗凝治疗,以避免血栓范围进一步扩大或血栓复发。

[1]SafioleasMC,MoulakakisKG,PapavassiliouVG,etal.Acute mesenteric ischaemia,a highly lethal disease with a devastating outcome[J].Vasa,2006,35(2):106-111.

[2]李素芝,高钰琪.高原疾病学[M].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59-60.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4-1505.

[4]吴天一.我国高原医学研究进展[J].高原医学杂志,2005,15(1):1-8.

[5]张理,昝文明,李国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高原医学杂志,2006,16(3):34-36.

[6]莫友发,张礼鹃,李想良,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1):22-24.

[7]尤龙.亚甲蓝在判断肠坏死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2):167.

R 364.15/339.54

A

1004-0188(2016)08-0939-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8.042

850007拉萨,西藏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

徐建国,E-mail:gj1xjg@163.com

(2016-03-20)

猜你喜欢
肠系膜抗凝体征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utually Beneficial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