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刘洪清 特约通讯员 宋欣然 胡叶
降费“红包”驾到
■文·图/本刊记者刘洪清特约通讯员宋欣然胡叶
近年,在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砥砺前行,是一道大考题。在供给侧改革中,工业是主战场,企业是主力军,如何撬动企业的生机与活力,一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攻坚战打响。从企业在市场中“抢红包”,到政府为企业“找红包”,减负降费就是当下企业最为期盼的“红包”之一。
2015年国务院先后下调失业、工伤、生育三类共计1.75个百分点的社保费率后,社保5项险种总费率降至39.25%。今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拉开了新一轮下调社保费率的序幕。
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突显,民营企业举步维艰。为此,国务院派出9个专项督查组,赴江西、黑龙江、广东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组组长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9大部委副部长挂帅,级别最高的为正部级,组员则以厅局级领导为主。这个规格颇高的督查组发现了哪些问题,民营企业倒出了哪些“苦水”?
据新华社消息,反映最为普遍的是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平均算下来,社保费占到了工资总额的32%左右。”五洲传媒副董事长徐登权说,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利润普遍下滑,政府应该进一步降税减费,让利企业和百姓,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
本刊记者自今年4月开始赴湖北、广东等地调查追踪社保降费率之策,其间,既有企业对社保“想说爱你却不容易”的无奈,也有企业对社保降费“红包”的欣喜,还有企业和员工同心期待社会经济发展向好的期盼。
湖北省孝感市毗邻武汉,便利的交通,发达的互联网络,给孝感居民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但也给孝武集团的发展带来了尴尬和无奈。汤雄军是孝武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他扎根这家1994年成立的商贸流通企业已经多年,见证了企业的萌芽、成长、壮大、辉煌和衰退,与企业荣辱与共、喜怒哀乐的表情写在他的脸上。汤雄军介绍,孝武集团主要从事超市、电器、百货等连锁性经营,其卖场主要分布在孝感城区和各县市区,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有5000余人,其中,自营业务人员有1200余人,其他均为厂家促销人员。曾经一直稳居孝感市商贸流通行业龙头地位的孝武集团,最近几年,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冲击,这个“龙头”瘦下来了。
“目前,商贸企业面临网购的冲击非常大,前些年国家对电器行业的扶持政策较多,比如,以旧换新、节能补贴、家电下乡等优惠扶持政策。由于家电产品不是易耗品,而是耐用品,在政策红利期结束以后,销售就出现了严重问题。我们主打的社区连锁超市,也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萎缩,银行融资成本的高涨,社保成本、用工成本的逐年增高,导致企业总体情况不景气,经营压力非常大。”在汤雄军的言谈中,“抢红包”的好时光迅速变为了“找红包”的改革阵痛。
汤雄军就社保成本报出了一笔账:孝武集团的年工资总额为3200万元,每年社保成本1105万元左右,其中,养老保险759万元,医疗保险267万元,失业保险53万元,工伤、生育保险分别为13万元。社保费用总体占企业工资成本的34%左右。如果按正常的缴费基数,实际成本占比是远远不止34%的,总体负担水平会更高。
孝感市恒久实业有限公司同样经历了从繁荣到萧条的境况,恒久实业是一家从事机械加工的企业,前身为湖北钢窗厂。说起湖北钢窗厂,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有过辉煌的岁月。当时,企业经济效益非常红火,位居孝感市工业企业的前三甲,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湖北钢窗厂就业,也不愿去工商、税务部门“吃皇粮”。然而,时过境迁,湖北钢窗厂在市场的洗礼中被打垮了,经历改制的阵痛之后,更名为恒久实业有限公司,员工也从1000多名减至不足100人。
往事唏嘘,企业仍要继续负重前行。恒久实业的行政副总裁王保英表示,企业承担的社保费压力确实非常沉重。
王保英说:“降低社保费用,我们是举双手赞成的。但我们是由一家国企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有一些老职工,他们非常担心降低社保费以后,是否影响未来的社保待遇。要加大降低社保费率的宣传力度,消除老职工的思想顾虑。”高企的税费成本不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希望降成本、减负担能够成为拯救企业的“好红包”。
“高,的确是高。”关于社保费率高企的声音,不仅来自于企业,来自于专家学者,也来自于社保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仰东认为,高费率对经济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一,高费率增加了企业经营困难,减弱企业活力,在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突出,不利于促进就业;其二,缺乏制度吸引力,导致企业参保积极性不高,造成扩面难征缴难,增加执法成本;其三,过高的费率会恶化投资环境,减弱竞争力,影响对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的吸引,对拉动经济不利;其四,高费率从眼前看好像能多筹集资金,其实无异于杀鸡取卵,对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极为不利。
社保费率为啥高?改革的车轮滚滚,历史的脉络依然清晰。孝感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局副局长雷晖从事社保工作数十年,是一名“社保老专家”,梳理起社保费率变迁历程如数家珍。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是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当时的养老保险费率为18%,其中,单位费率为16%,个人费率为2%。后来,实施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间,养老保险费率由18%调整到28%,其中,单位费率为20%,个人费率为8%。费率一直延续至今。
孝感市是全国较早开展医疗保险的城市,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医改试点的58个城市之一。1997年医疗保险费率为8%,其中,单位费率为6%,个人费率为2%。2010年调整为10%,其中,单位费率为8%,个人费率为2%。
1993年待业保险费率为0.6%, 1999年失业保险费率为3%,其中,单位费率为2%,个人费率为1%。2015年失业保险费率调整为2%,其中,单位费率为1.5%,个人费率为0.5%。工伤保险费率由原0.5%、1%和2%三档基准费率调整为0.2%、0.4%、0.7%、0.9%、1.1%、1.3%、1.6%、1.9%八档基准费率。同时,实行浮动费率。生育保险费率一直保持为0.5%。
雷晖表示,孝感市社会保险总费率区间为40.7%—42.4%。其中,单位费率区间为30.2%—31.9%,个人费率为10.5%。通过对企业的调查,总的反映是社会保险费率偏高,特别是近年经济下行,企业感觉社保负担压力大。
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社保费率一直是水涨船高的。真正降低社保费率的大门直到2015年才正式开启。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大块头”上,降费空间一直是捉襟见肘。究其原因,在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老人”和“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作为历史欠账一直延宕至今,社保制度一直在负重前行。
如何破解社保费率高企的困局?雷晖进一步分析,部分中小企业为了减轻负担,降低用工成本,采取瞒报、漏报社保缴费基数,或化整为零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一些大中型企业主要采取降低缴费基数的办法,来降低社保成本。就孝感市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情况而言,养老保险基金有一定结余,降费率还有一定空间。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基本平衡,由于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基本没有降费率空间。目前在缴费基数上,强制性要求缴费基数必须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80%,有的甚至要求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100%确定缴费基数。生育保险应并入医疗保险,未来也可适度挤出降费空间。
“我们面前有一个非常现实和棘手的难题,湖北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特别是从广东、浙江等地迁来的企业都有很大的困惑和疑问,为什么湖北的养老保险费率比广东等地要高,企业成本过高,历年各地地方两会都有强烈的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呼声。”湖北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处长蒋忻每年要接受多起此类两会提案和议案的质询,备感尴尬和压力。
蒋忻表示,湖北降低养老保险费率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全省滚存结余养老保险基金800多亿元,基金可支付月数表面看似光鲜。但大多集中在省本级,省级统筹只是部分基金调剂,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省级统筹。由于“中人”的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基金的历史积累,形成了历史空账和欠账。全省96个统筹地区,当期收不抵支的地方越来越多,基金已经出现穿底的地区有5个,由地方财政兜底在确保发放。
蒋忻认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前提,一是强化责任分担机制,实现全收全支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筹。二是国家划转国有资本充实养老保险基金。三是加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力度,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湖北814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有183亿元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运营,其余631亿元全部存银行,同期银行利率远低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投资运营效率,利率差达到25亿元。如果投资运营增效,费率降低1%是没有压力的。四是应挤出虚增水分,夯实缴费基数。近几年,岗位平均工资涨幅过快,以2014年数据比较,平均增幅达到了12.8%。目前GDP、财政收入增长均放缓,但工资倍增计划要求“被增长”,全省有17个岗平工资,武汉市一市独大,其余地市远低于武汉市的岗平工资水平,导致全省岗平工资只能另起炉灶,以16个地市的岗平工资为基准。如果实现这些前提条件,降低费率是大有空间的。
“阶段性降费,关键是企业要向好,如果企业不好,什么都是无米之炊。”湖北省社会保险局副局长侯刚分析认为,目前,社保费率高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也并不是都高,广东等地区单位费率远低于其他省份。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险费率不均,企业负担畸轻畸重,也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统筹层次低,支撑能力弱,导致有些地市养老保险基金岌岌可危。从长远来看,从根本来讲,降费率要结合统筹层次提升来考虑,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才是关键出路。如果统筹层次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养老保险费率统一,费率下降4到5个百分点不是不可能。侯刚呼吁,尽快实施全国统筹,统一费率,均衡下调降低5%,对国家稳定、对企业发展、对国计民生都是功德无量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汤雄军感到欣慰的是,最近几年,人社部门对企业减负的支持力度颇大,企业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首先,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每年会安置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社局给予了8万余元稳岗补贴支持。其次,历年来享受社保补贴共计244.8万元。同时,给予了贴息贷款支持,比如,下属某一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超过一定比例,最高每年可得到200万元的贴息贷款支持,贴息3年。再次,在企业经营困难时期,实施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政策支持,为企业腾出了数百万元宝贵的流动资金。最后,2015年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节约20万元,工伤保险费率从0.5%下调为0.4%,也能节约数万元资金。
“希望人社部门继续大力支持企业,在社保费率调整上能够更有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踏上振兴之路。”汤雄军说。
5月17日上午,湖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意见》。汤雄军企盼的降费“更有力度”有了着落。湖北省人社厅副厅长易望汉表示,为降低企业成本,经省政府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费率。
社保工作人员向参保人员详细解释社保费率和缴费基数的变化
湖北省将把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9%。截至2015年底,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可发放9.47个月,达到国家关于阶段性降低费率的前提条件。经测算,如将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至19%,2016年,全省企业可少缴养老保险费20.4亿元,2017年企业可少缴养老保险费22.18亿元,两年全省企业可减少支出42.58亿元。
参保人员在深圳市社保经办服务大厅内查询社保缴费变化情况
同时,湖北省人社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副调研员李进向记者介绍,2015年3月,湖北省已按国家部署将失业保险费率由3%降至2%(单位和个人费率各降0.5%),一年即为企业减少支出7亿元,为职工增加收入7亿元。今年,又根据国务院最新部署,结合基金收支情况,再次下调失业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总费率由2%降至1%,其中,单位费率由1.5%降至0.7%,个人费率由0.5%降至0.3%。初步测算,降费率两年,全省可再为用人单位减轻负担20.9亿元以上,增加职工个人收入3.7亿元以上。
另外,湖北省人社厅工伤保险处处长王玮和医疗保险处副处长杨萍告诉记者,自2015年10月起,湖北省已按照国家部署,将全省工伤保险平均费率由0.97%降为0.75%,将生育保险平均费率由0.75%降为0.58%,仅2015年政策实施3个月,两项降费即为企业减少支出1.7亿元。
此外,湖北省还将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力度。政策实施以来,全省累计为近2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近30亿元,稳定就业岗位659万个,对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促进全省就业形势持续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湖北省就业局失业保险处副调研员刘焰表示,稳岗补贴从2011年实施至今,制度进行了3次修订,起初称之为转岗补贴,现在确定为稳岗补贴。从转岗到稳岗,还增加了与缴费和教育培训挂钩的政策。为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该省将所有参保缴费企业纳入稳岗补贴政策范围,采取补贴标准与裁员率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不裁员和少裁员,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按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为支持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省政府对去产能过程中涉及的钢铁、煤炭等行业,符合稳岗补贴条件的,稳岗补贴支付比例可按企业及其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70%执行,政策执行期限暂定两年。这将进一步减轻企业运营负担,帮助其渡过难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降费‘红包’是给企业雪中送炭。2015年3月至当年底,企业和个人缴费累计减负2500万元。”东风汽车公司社会事业管理中心统筹业务处处长刘继纯告诉记者:“东风汽车公司总共有15万名员工,其中,省直有8万名员工。我们参保的缴费基数达60亿元,失业保险年缴费1.2亿元。去年,我们的稳岗补贴达到了7800万元,在失业保险方面总的减负达到了1亿元,极大地降低了用工成本,也促使企业承担了稳增长、保就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一些企业开工不足,稳岗补贴的作用更加凸显。每年我们将稳岗补贴投入技能培训,实现员工一岗多能,力争把稳岗补贴这笔资金用足、用活、用好。未来,养老保险费率的下调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好,我们要抓住减负降费的有利时机,赢得市场新的生机。”
此外,刘继纯还提出建议:“我们希望工伤保险还能够向工伤预防方面延伸,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同时,在实际操作中,稳岗补贴返还给企业后,在财务账目处理上计入营业外收入,还需要缴税。我认为对稳岗补贴的计税是不应该的,应该研究改进财务账目的处理。”
“稳岗补贴我们享受较早,对企业的好处的确非常大。从2011年开始享受稳岗补贴后,企业稳岗补贴逐年增加,从100多万元到现在的990万元。我们企业跨省的分公司较多,就其他省而言,有的还没有实施稳岗补贴政策,湖北的这项利好政策,我们是非常点赞支持的。”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贾兴敏告诉记者,在企业发展困难的时刻,社保显出了真情。他回忆:“2011年,我们在利比亚的合作项目,由于该国军事政变,导致亏损严重,当时国内铁路投资也不景气,稳岗补贴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还给我们企业降低了1%的失业保险费率一年,同时,其他社会保险批准缓缴了半年,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贾兴敏说:“我们这个行业资金压力非常大,垫资项目非常多,承揽的项目一上马,垫资保证金就达10%,还要8%的开工费,我们企业年产值500亿元,但行业利润率不高,在1.8%—2%之间。每月的社保成本达3000多万元,全年达4亿多元,社保负担的确非常沉重。这次下调养老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轻装上阵给予了更有力的支持。”
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在降费行动中,雷霆出击,为企业减负带来了福音。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深圳,也是迅速行动,为企业带来了近100亿元的降费减负“红包”。
“今年以来深圳市社保持续执行降费率政策,进一步落实参保减负,降低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发放稳岗补贴、落实生育津贴,失业保险实施浮动费率,以‘三降两补一浮动’特别‘套餐’,助力供给侧改革,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深圳市社保局副书记杜斌解释,“由于深圳市养老保险费率在全国最低,费率为13%+8%,没有下降的空间。医保和养老保险费率没有降低,其他3项保险都有5折左右的降费。”
从“三降”来看,深圳市先后降低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失业保险缴费费率,待遇保持不变,降费减负措施惠及全市参保企业。其中:工伤保险全面执行降费率及浮动费率政策,同时根据阶段性调整工伤保险基准费率规定,全市参保单位基准费率均下调50%,且以此为准再执行浮动费率政策,目前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为0.2%;生育保险费率按用人单位应缴费率下降50%,从工资总额的1%下调至0.5%;失业保险费率由3%下调至1.5%,即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费率均下降50%。
深圳市社保局综合业务处副处长甘涛表示,据测算:2015年10月至今年6月,全市用人单位累计少缴工伤保险费达5.15亿元;2015年、2016年,失业保险降费率可为用人单位及参保个人减负7.6亿元、32.74亿元;2015年10月至今,生育保险降费政策为用人单位减负10亿元。
从“两补”来看,一是执行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深圳市对在本市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且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该年度本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按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发放稳定岗位补贴。据深圳市社保局综合业务处王小芳介绍,符合条件的企业登陆社保机构门户网站进行申报,社保部门通过后台信息比对,即可完成对申报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领取失业保险金情况的审核。据统计,失业保险基金将分别为企业支付2014年度、2015年度稳岗补贴26.1亿元、24.95亿元。
二是生育津贴申领同城通办。为实现惠民便民双到位,社保部门推动生育津贴申领同城通办,不限辖区、网上申领、同城通办,企业和参保人员不分参保地和户籍地,在社保窗口均可办理。生育津贴制度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切实保障了企业及员工双方权益,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从“一浮动”来看,《深圳市失业保险浮动费率管理办法》今年1月实施,综合评价用人单位上一年度辞退职工比例、失业保险费收支率和招用经本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数等因素,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下调其失业保险费,下调幅度不超过失业保险费缴费标准的40%。据统计,2016年符合下调条件的用人单位有35.8万家,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按照下调后的费率缴费。失业保险浮动费率政策的执行,将进一步为参保单位减负,促进就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