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青岛 266580)
观索契 望北京①
——奥运会:城市的成人礼
陈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青岛 266580)
奥运会作为一项综合性运动会,对于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家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进步,奥运会的影响力度逐渐从体育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该文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具体分析奥运会与主办城市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指出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时应立足实际、统筹兼顾,才能充分发挥奥运会的作用。
奥运会 冬奥会 主办城市 索契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由于其综合体现了主办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的情况,被称为是一个城市的“成人礼”。
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办,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2次由非西方发达国家承办冬奥会。因此,研究此届奥运会对于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探讨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北京和张家口举办第24届冬奥会有重要作用,也有典型的借鉴意义。
1.1 政治方面
虽然《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体育与政治无关”,重在发扬“公平竞争、重在参与、贵在荣誉”“更快、更高、更强”的进取精神[1],并且国际奥委会一直强调体育与政治无关,政治不应该干预体育,但是体育总是无法完全避开政治,也不可能脱离舆论,仍然是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纠葛的舆论焦点。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奥会也是俄罗斯希望借冬奥会向世界展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国家形象,这同样体现出了奥运会浓厚的政治色彩。
“慕尼黑惨案”“乒乓外交”“冷战阴影”“南非遭逐”“努尔米的抗争”“詹森之死”,这几个看起来就惊心动魄的词背后却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奥运会作为国际关系的缩影,成为展示国家力量的舞台[2]。
杯葛一词很好地描述了此届冬奥会开幕前所面临的危机。2013年,西方国家借俄罗斯出台《反同性恋法》来抵制索契冬奥会。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首相卡梅伦、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雷恩和德国总统高克公开表示不出席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但此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其开幕式,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席境外奥运会,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出席境外大型综合性赛事[3],其中的政治含义不言而喻。后危机时代并不意味着危机的根源已消除,因此,还有不少不确定因素。所以,西方各国对索契冬奥会的抵制其实更多意义上是西方对俄罗斯强势崛起的忌惮和不满。也就是说,对索契冬奥会的非议也不过是西方再一次展示自身政治观点、立场和话语权的契机。
1.2 经济方面
从宏观角度来看,奥运会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紧密的。无论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高额债务带给主办城市和国家的负面影响,还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推动主办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4],均可看出奥运会的经济效应。第22届奥运会被称为“史上最贵奥运会”[5]——510亿美元的投资,不仅超过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351亿美元,更是超过了前21届冬奥会投资的总和。虽然此后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证实了510亿美元的投资中只有64亿美元投资到奥运会本身,其余440亿美元是索契建设费。索契属于位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因此,440亿美元将这个夏季度假胜地改造成适应冬季奥运会的场所,让这个海滨城市面目一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几乎是再造一个索契。
尽管这些投资带来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也看到它的局限性。俄奥组委主席亚历山大·茹科夫此前就曾表示,索契冬奥会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数10年的时间才能回收。有研究指出每届奥运会平均约有180%的费用超支。但如今索契冬奥会的超支率为500%。《纽约时报》称,为初始预算4.25倍的500多亿美元投资已经成为负担[6]。
除了费用投资,索契冬奥会也与经济的其他方面息息相关。在冬奥会的筹备阶段,索契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就业岗位大幅增加。2013年,虽然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但是索契所在的南部地区的工业增长速度达到了7%。筹办冬奥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巩固了其旅游胜地的地位。
在经济方面,成功申办奥运会会推动主办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奥运会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经济迅速发展。奥运会因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成为主办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契机。
1.3 文化方面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体育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体育现象……而且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宏大的社会文化现象”[7],在它的发展历程中,主办国的文化背景与奥运会的整体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密。开幕式是一种程序化活动,标志着奥运会的开始。举办国和举办城市通过奥运会的开幕式可以展示其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社会现状,并且表达对奥林匹克主义和精神理解[8]。
索契冬奥会开幕式的整个流程将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均呈现给世界。开幕式的开篇短片按照33个俄语的顺序依次展示了俄罗斯对于世界的贡献。其中不仅有俄罗斯界大师和科学巨擘,也有俄罗斯优美的自然名胜,如,贝加尔湖,还有俄罗斯具有突破性代表的科学发明。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作《战争与和平》在开幕式上巧妙地与俄罗斯艺术的瑰宝——芭蕾舞相结合,这也是开幕式的亮点之一,表现了俄罗斯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方面做出的努力。
索契冬奥会的开幕式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气息,不仅再现了俄罗斯的传统文化,还展示了俄罗斯的现代文化,并且将两者融会贯通,处处呈现出俄罗斯民族特色,也向世界展示了俄罗斯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国度[9]。
奥运会对于主办城市和国家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它规模宏大、涉及层面广,主办方要从筹备工作起就要全面考虑,立足长远,不仅看到眼前此届奥运会的举办,还要关注奥运会结束后的各项发展。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组织者既要关注到此届冬奥会会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冬奥会对这三者的影响,还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目标、全面准备、突出重点,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促进作用。
[1]奥林匹克宪章[EB/OL].http://www.baike.so.com/doc/ 6413739-6627408.html.
[2]RiChard Espy.The Politics of the Olympic Games[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9:211.
[3]刘鹏局长谈索契冬奥会意义特殊[EB/OL].http://www.olympic.cn/news/video/2014/0126/42485.html.
[4]任海.论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6 (1):4-6.
[5]徐伟.算算索契冬奥会的经济账[N].中国经济时报,2014-02-21(4).
[6]编译年双渡.索契冬奥会对俄经济刺激作用有多大[N].中国商报,2014-02-14(4).
[7]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
[8]牛静.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
[9]刘秀文.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从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谈起[J].艺术百家,2014(S1):82-85,108.
G80-05
A
2095-2813(2016)11(b)-01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188
陈羲(1990—),女,汉,山东淄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