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梁禹
摘 要: 汉语与泰语同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都大量使用量词,但是两者的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所差异。对泰国学生来说,汉语名量词是语言学习的难点。文章通过对初级汉语水平的105名泰国学生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类,由此总结出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产生偏误的原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汉语名量词学习的教学建议,从而在名量词教学中采取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泰国学生 汉语 名量词 偏误
引言
汉语、泰语两种语言同属汉藏语系,是亲属语言,二者都拥有丰富的量词,量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事物的单位和动作行为的量。从大类上来分,量词主要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即修饰名词的为名量词,修饰动词的为动量词。名量词数量繁多,用法灵活,因此,本文将以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泰国学生汉语习得中名量词偏误入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提出教学建议,希望对初中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有所助益。
一、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表现
笔者在泰国曼谷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教学工作期间,收集了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笔者从105名学生的作业、试卷中,共搜集到77条关于名量词使用的偏误,其中名量词的遗漏、误加、错用共67条,名量词位置使用错误10条,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
(一)名量词的遗漏和误加。
1.名量词的遗漏:泰语系统和汉语系统里都有数量繁多的名量词,但学生在答题或者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不熟悉且没有掌握的汉语名量词时,常会遗漏名量词。
(1)*教室后面有两大树。
(2)*他头上戴着一帽子。
(3)*昨夜下了一大雨。
(4)*王林拿着一球棒,大家一起打棒球。
(5)*泰国蚊子很多,老师帮我们点了一蚊香。
2.名量词的误加:在某些句子中,不需要用名量词修饰的地方学生却多加了。
(1)*我回泰国的那个天,妈妈去机场接我。
(2)*我学习了两个年的汉语。
(3)*上个周我去芭堤雅玩。
语料显示,学生在“年、天、周”前都加上了量词“个”,学生误将时间量词认作名词,以为在能计量的名词前都要用量词修饰。
(二)名量词的错用。
1.泛用名量词“个”
在汉语名量词中,“个”学生接触最早,使用范围较广,且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名词都可以用名量词“个”进行修饰,如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嘴巴、一个鼻子、一个包子、一个鸡蛋等。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他们把“个”当作万能名量词,由此造出很多不合规范的句子。
(1)*他家有两个汽车。
(2)*我妹妹买了一个新衣服。
(3)*教室里有5个椅子。
(4)*我借了两个书。
(5)*他有三个杂志。
以上例句如果外国人这么说,中国人可以听懂也不影响交际,但如此的表达方式不准确且不符合语法规范。汉语能计量的名词一般来说都会有固定搭配的量词,若把“个”都套在能计量的名词上,则不仅搭配不准确,而且不能形象地表达其义。如果仅仅为了达到交际的需要就允许学生泛化地使用量词“个”,教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很难学到地道标准汉语。
2.动物量词“只”的泛化使用
泰语里所有的动物,除了大象外,均用“?”做计量单位,因此学生误以为汉语与泰语相似,所有的动物都能用相同的量词“只”来做计量单位,于是出现了以下偏误:
*三只牛、*三只马、*三只驴、*三只狼、*三只蛇、*三只鱼、*三只骆驼
出现以上偏误,学生既有可能是受母语影响又有可能是受新学课文的影响,教学期间学生所学的课文中出现的例句是:“三只烤鸭”,学生由此泛化为动物类名词均可和“只”搭配。
3.同音异形名量词的使用偏误
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量词的过程中,对同音异形名量词如“颗、棵”,“枝、支”等掌握不全,会出现如下偏误。如:
(1)*学校门前种有两颗大树。
(2)*我在商店买了三棵珍珠。
(3)*她买了两支花。
(4)*请借我一枝笔。
由于读音相同,同音异形量词的偏误在口语中难以察觉,但常在书面语中发现。汉语的量词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学生对汉字具有畏难的情绪,因此泰国学生对量词的同音异形词的掌握较为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对这些量词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三)名量词的位置使用错误。
泰语中的名词、量词、数词在句子中的语法规则与汉语不同,泰语将中心词放在量词前,表示成“名词+数词+量词”。因此,泰国学生在初学汉语名量词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出现如下偏误:
(1)*纸一张
(2)*汽车一辆
(3)*天鹅三只
(4)*老师三个
学生在学习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遇到了不熟悉目的语规则时,只能依靠母语知识或依赖传统的翻译法,因而在学习名量词时极易受母语影响而出现偏误。
二、泰国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偏误分析
泰国学生汉语名量词偏误是语言交际的主要障碍之一,而汉语的特征之一即为名量词应用普遍,因此为克服量词使用障碍而进行的汉语量词教学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由语料分析可知,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在汉语名量词学习中出现以上偏误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母语的负迁移。泰语和汉语在自身语言系统中都有名量词这一词类,因此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名量词时,对此类知识点理解和接受起来较快,这是母语的积极影响,即正迁移。但泰语的名量词系统和汉语的名量词系统存在较多差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按照母语思维学习汉语名量词,把母语的语法形式直接套用在目的语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误,即负迁移。
二是目的语的负迁移。初级阶段的学生在尚未系统掌握目的语知识前,面对新的语言点时,往往会把有限的、不充足的目的语知识直接套用在新学的语言点上,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误,这样的情况称为目的语的负迁移。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时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表现在:当学生对汉语名量词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时,在名量词的选用时过度泛化为某一类名量词的情况,如上文中“个”和“只”的泛用。
三是教材的系统性。在泰国曼谷的陕迪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期间,笔者发现该校并无固定的汉语教材,学生上课使用的讲义均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需求进行编排,讲义中关于名量词的内容比较少而且不成系统,学生接收到名量词信息的是零散没有规律的,因而学生对名量词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记忆较为困难。
四是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笔者授课的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学校各专业以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为主,汉语仅是一门选修课,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学生用汉语进行基本的日常交际已属不易。鉴于此,教师在不影响交际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对学生的遣词造句进行严格的纠正,以免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是汉语学习环境。语言学习环境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语料来源均是泰国本土学生,他们处于母语环境中,泰语使用频率高,汉语使用频率低。大部分学生只在课堂上才接触到汉语,虽然有部分华裔学生在家里与父母讲汉语,但基本是汉语方言,而非普通话。笔者在教学观摩期间发现,该校的汉语教师上课的时使用泰语作为中介语进行汉语教学的频率非常高。在汉语课堂上,教师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在讲解生词、课文、语法点时,常借助泰语进行翻译及讲解,仅在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学生才会被指定使用目的语。学习语言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在对初级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在学生可理解、可接受的范围内,创设相关的语言情境,鼓励学生多说汉语;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意识地重复课堂重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掌握汉语名量词的使用规则,习惯汉语乃至熟悉汉语并形成汉语语感。
三、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名量词的教学建议
(一)在教材方面,应合理安排名量词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系统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依据的材料,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是教学双方的共同依托,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教材内容,那么教师讲起来吃力,学生课堂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也零散而不成系统。在名量词的编排顺序上,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由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如在编排“件、套”此类名量词的时候,可以先编入“一件衣服”这类具体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引入“一件事情”,这类与抽象名词的组合,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接受。第二,坚持适度重现的原则。当学生学习名量词时,教材中的名量词必须新旧结合,学生学过的量词在今后要学习的课文材料中定期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力争做到教材各环节的有力配合。上述两个原则最终要通过每一篇课的不同环节的设置实现和起作用,所以教师在教材编排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及语法点的每一个例句对量词的理解与掌握、重现的作用,更要考虑到练习环节中对量词的归类、总结。
(二)在教师教学方面,应循序渐进地教学、坚持重现与交叉相结合的词汇教学原则。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名量词教学内容。老师在接触初级班的学生时,应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依照大纲进行教学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做出适当的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应遵循“i+1”原则,以学生能掌握为主。如:在对泰国高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虽已有一定的量词基础,对简单的量词如“个”、“只”、“本”等和具体的名词搭配的量词已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一套方法中的‘套、一缕青烟中的‘缕”等抽象名量词很难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通过学生的作业及课堂表现的反馈,觉察到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复现的名量词时,此时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这类量词复现。如:在第一学期学到的“一套衣服”中的名量词“套”,在第二学期也出现了,此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套”与具体事物名词间的搭配,适当增加句子的长度,如“我有一套漂亮的裙子”,继而根据课文继而进行引申,引入它与抽象名词“一套计划、一套方法”之间的组合等。
四、结语
汉语名量词的学习是一个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在对泰国学生的名量词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学习时出现的偏误进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力争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名量词使用的准确率。针对学生的偏误采取相应的措施,继续实践,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多方位促进对外汉语名量词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2.
[2]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5.
[3]孟国.对外汉语十个语法难点的偏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83.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