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灵感的捕捉与表达能力

2016-11-28 09:18臧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9期
关键词:复杂性冰心表达能力

臧芳

【摘 要】

真正的写作是性情的抒写和表达,是个性化色彩浓郁的表达,而灵感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具有纯粹性,也具有复杂性,具有爆发性,也具有易逝性,最能体现出写作活动的本质。根据这些特点,我们不妨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即现即写、求小求实、即写即展等,切实引导学生学会捕捉和表达灵感。

【关键词】

写作 灵感 捕捉 表达

写作课上,我们往往注重规定性作文的指导,无可厚非,但是,厚积薄发的写作规律告诉我们,必须注重写作积累和写作准备。“文思泉涌”的写作境界固然可喜,但是,要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必须带领学生经常性处于写作准备状态中。所以,笔者不断地尝试着随笔式的作文教学方式。所谓随笔式,其实本质上就是捕捉灵感,即时表达。只有储备了足够多的灵感,并且形成了表达灵感的言语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言语能力,学生才会处于一种相对积极、甚至亢奋的写作状态,从而做到下笔如瀑。

“灵感的产生,是经过漫长且有耐心的演绎的结果,教师只要正确地把握灵感思维激发的心理机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使灵感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1]所以,我们不妨首先研究灵感的产生与消失特征。

1.偶然性与必然性。灵感往往是一种顿悟,具有一定的偶然触发的特点,求之不得,而无意间“意外”又令人惊喜地出现。同时,写作中,“写作灵感就是作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接触后的一种特别的反应,是人的思维活动由量变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创造能力。”[2]这说明灵感又具有必然性,而这才是它的本质特点。这启示我们,必须鼓励学生注重读书、游历等外在的活动,必须注重放慢节奏,学会思考,形成习惯。

2.纯粹性与复杂性。灵感处于思维状态时,往往会形成对先前思考或体验内容的突然认知,同时,也会伴随着相关的、相反的认知出现,呈现出纯粹性和复杂性混合的特点。如此,我们不妨要求学生去粗存精,突出最有价值的思想。

3.爆发性与易逝性。灵感常常意外出现,而又稍纵即逝。所以,必须及时捕捉。

由此观之,我们不妨采取下列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的捕捉与表达能力。

一、即现即写

由于灵感的随机性,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即刻抓住,即刻写作,养成习惯。这一点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最不愿意做这些细碎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养成教育,讲道理,举实例。比如:

1.杜甫曾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得灵感即得好文,必然触燃文思。

2.冰心写《繁星·春水》,偶得之即偶写之,缀连成书,所以,冰心的这本书就是零碎思想、点滴情感的累积。

3.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独居小屋,深入生活。

……

这样的例子具有较强的榜样力量,能够唤醒学生的书写意识。当然,还需要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比如,随时写纸条,专门辑录成一个随笔本等。起初,学生会感到好奇有趣,可能会一时兴起,按照要求“即现即写”,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去。这需要老师不断注入强大的动力,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至少时刻提醒,不断鼓励。

另外,在各种活动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们不妨培养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识和习惯,特别是集体活动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口头的表达其实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写。

二、求小求实

灵感所反映的点是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内容,绝不是鸿篇巨制式的,那么,我们也就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写出多么长的文字来,建议学生把灵感当做随笔来写,长短自如,体裁不限,倡导写小而实的文字,舍去复杂性,保留纯粹性,只捕捉和记录、扩展最精粹、最有价值的生成点。

从写作规律审视,切口小而又有实在的内容反而比大而化之的文章更容易写得深、写得开,给人的印象也就显得越深刻。另外,从课程标准看,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写出“材料充实,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基于以上两点的认识,我们务必倡导学生捕捉和表达灵感时,一定要求小求实。请看冰心的小诗: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这首小诗也是冰心灵感的闪现,她没有过多的联想,仅仅把“孤芳自赏”的处世态度作为诗歌的核心内容,这样一方面显得主题鲜明、集中,一方面也使读者瞬间产生深刻的印象。简单的一首小诗,一句话,即做到了“材料充实,内容具体”,虽“小”但“实”。

三、即写即展

写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但是展却带着鲜明的群体色彩,具有很强的读者性。利用班级、学校等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偶得,能够深度激发学生捕捉和表达灵感的积极性。

“展”本质上是一种评价,被展者必须接受读者群的评价,这就反过来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写作是否拥有读者,必然自觉提高表达能力,提高积极性。“展”,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督促学生乐此不疲,推动学生捕捉和表达灵感。笔者常常要求所带的学生在课堂阅读活动中做到“不动笔墨不看书”,常常即兴要求学生写出一段与文本对话类的文字来。学生在课堂阅读环境中,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激活,又有现成的阅读素材,自然很容易点燃思想的火花、搅动情感的发酵池,产生灵感,佳作不断。

请看:

白杨?它的坚守给它带来了参天耸立和意外的朋友。为什么?莫非它懂得用心深处有魔力吗?原来,人生就是一次长久的坚守,懂得坚守就拥有了幸福的人生。

这样的句子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具有一定的示范性。笔者将它展示在室外的“明星闪耀”展示栏里展出,引来学生的啧啧称赞,自然极大地鼓舞了全班学生。

伟大的思想常常来自于渺小的灵感,神奇的构思和深邃的思想常常产生神来之笔。我们如果不断地引领学生捕捉灵感,定点写深写开,就会催生鲜活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丁润选.学生写作灵感的激发【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12).

【2】周离惠.如何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J】.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12)

猜你喜欢
复杂性冰心表达能力
复杂性背后
通往深刻的简单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管理会计中的复杂性成本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