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绘本中方式动词的汉译研究

2016-11-28 01:28王春莉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英汉语义绘本

□王春莉 邓 颖

英文绘本中方式动词的汉译研究

□王春莉 邓 颖

根据Talmy的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理论,英汉语言同属方式语言。实际上,英语的方式动词远远多于汉语。英文绘本中大量使用语义内涵丰富的方式动词,既生动有趣又简洁凝练,符合儿童读者的阅读和认知需求。在绘本译介过程中,由于汉语方式动词的缺失,译者必然会遇到诸多翻译难题,这就需要根据英汉词汇化特点和儿童读者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绘本方式动词。

英文绘本 方式动词 翻译策略

一、动词的研究意义

运动,本质上讲是一个物体对于在同一空间里其它物体的位置改变或状态的持续存在。对运动的体验和认知反映了对空间的体验和认知。儿童通过运动产生的空间感来体验世界,通过自身的运动体验和与外界的运动交际,甚至只是通过观察自身以外的人、物运动来建立对世界的认知系统。绘本(picture books)以绘画为主,文字描述较少,因此,绘本语言有生动简洁、韵律明快的特点。同时,动词使用丰富多彩,是英文绘本的一大特点。但由于英汉动词在语言类型上存在差异,在把英文绘本译介给中国读者的过程中,如何传达英文绘本动词的丰富内涵和生动表征,是绘本译者面对的一大挑战。

二、方式动词

(一)运动事件及移动动词词汇化理论

Talmy在其著作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2000)中提出了运动事件框架理论。Talmy[2]的运动事件框架,包括四个概念要素:凸体(Figure)、衬体(Ground)、运动(Motion)和路径(Path)。凸体即移动主体,相对于衬体(参照物)运动,路径指主体运动时的路线或方向。此外,运动事件还包括其他外部协事件(co-event),如动作的方式(manner)或原因(cause)。

运动所表达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各种形式的词汇来完成,如词、语素或词组,这就是在语言学意义上的词汇化(lexicalization)过程。Talmy根据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把世界上的语言归为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其中汉语被其归为一种很强的卫星框架语。[2]

对于相同的运动事件,不同的语言所采取的词汇化模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不同的语言在表达相同的语义成分时,语言编码方式即词汇化模式会有所不同。运动、路径、方式和原因,主要由动词,尤其是移动动词,及其附属成分来体现。动词不仅可以表达运动,还可以包含运动的路径、方式、原因,甚至主体或参照物等语义范畴。不同语言在表达运动事件时,存在明显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当两个词汇化模式差异巨大的语言要进行跨语交际时,就面临模式转化的问题。

(二)英汉方式动词

Talmy[2][3]指出,不同语言在表达运动事件范畴的主要成分——移动动词时,使用不同的词汇化模式。其中提到[Motion+Manner/Cause]模式,即动词除表达移动本身外,还表达方式或原因,如:run,walk,float等,此类移动动词通常称为方式动词。在这种模式的语言中,路径通常由动词的附加语,即介词、副词等小品词表达。属于这种模式的语言被称为“方式语言”(manner language)。

Talmy认为汉英同属“方式语言”,后来学者也大多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从广义上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化模式基本一致,英汉动词都可以包含“方式”或“原因”。Talmy同时指出,英汉方式动词有不同的历时发展和语用趋势,以至于现代英语和现代汉语的方式动词数量差异巨大。

英语在表达运动事件范畴时(尤其是在含有移动方式次范畴时),倾向于使用方式移动动词,而较少使用路径移动动词。英语在19世纪产生了大量方式动词,结果使得现代英语在区分动作方式上更加精细化。[3]运动方式更多地隐含到动词中,与动词本身综合到一起。换言之,英语在方式动词的词汇化模式上,有呈现到隐含、分析到综合的趋势。与之相反,从历时来看,汉语在词化模式上有从隐含到呈现的趋势,表现在方式和路径等语义要素从隐含到呈现。从综合到分析主要表现在方式和路径从综合到分析、运动和动体从综合到分析、运动和背景从综合到分析以及路径和运动从综合到分析等方面的历时演变。[4]

Slobin将所有语言方式动词分为两个层次:1.一般性的或统称性的,以一些中立的、日常使用的动词为代表,如:walk,run,jump,fly等;2.更具体的、更具表达性、能凸显方式的动词,以“walk”和“run”为例,“walk”和“run”均为第一层次,而能表现“walk”和“run”的具体方式的“stroll,wander,shuffle”以及“spint,jog,dash”等词则为第二层次,英语中包含了大量第二层次动词。[5]以英文绘本中经常出现的动作词汇为例,高频出现的动词包括“跑、走、跳、叫、转、动”等。这些语义项均有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词汇化选择。绘本语料库显示,第二层次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第一层次。以动作“跳“的词汇化为例,英语儿童读物中经常出现的表示跳跃的动词有“jump,bounce,hop,skip”等。“jump”指一般意义的“跳”,不强调跳的方式,属于“slobin”定义的第一层次动词。“bounce,hop,skip”则包含了跳的方式语义,属于第二层次动词。如“bounce”表示上下弹跳,通常是连续跳跃;“hop”指人单脚跳或鸟类的双脚跳;“skip”通常指双脚交替地跳或跨;普通用语,指任何位置、方向的跳跃,也可指双脚跳。如在绘本The Cajun Cornbread Boy一书中:“The old woman began chasing with jumping,skipping,and hopping.”三个不同方式的“跳”,把老太太追逐的动作表现得淋漓生动,又不失语言的简洁明练,可以说是英文绘本语言中方式动词的典型代表。

下图为英语绘本中常见动词的第一、第二层次划分示例:

语义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跑run spint,jog,dash走Walk stroll,wander,shuffle,waddle,stumble:sneak,slink,skulk,stalk跳jump Skip,hop,bounce叫cry growl,roar,rumble转turn spin,swirl,twirl move burst,dart,plunge,race,rush,skitter,scud,sprint,loiter,stroll,saunter动

三、翻译策略

第二层次方式动词的大量使用是英语儿童绘本的一大特点。在英汉译介的过程中,译者会发现,某些情况下,有些英汉方式动词可以在第二层次获得对等。换言之,汉语中也有高度词汇化、语义内涵丰富的方式动词。如:“peep”(偷偷地看)在汉语中有对应的第二层次动词“窥”。但“窥”字显得过于正式,不符合儿童读物的口语化特征。列夫·托尔斯泰曾说:“为了使儿童热爱读书,必须让他们阅读易懂的和有趣的……趣味性乃是有益性和通俗性唯一的标志。”[6]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一定要使少年儿童喜欢,看了能懂,能得到好处。[7]因此,当英汉方式动词在第二层次可以达到“对等”,但汉语对等动词又显得太过古雅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儿童的认知特点,去古存今,抛弃可以直接在词汇化结构上对应的古雅用法,采用分析、呈现的英汉翻译策略,符合现代汉语的特点。

更多的情况下,译者找不到在第二层次上对等的英汉方式动词。为了避免信息缺失,同时考虑到汉语方式动词有从“隐含到呈现”“从综合到分析”的特点,在方式动词英译汉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Talmy的卫星结构理论来解构语义项,并最终还原方式动词的语义表达。下面以英文绘本实例提出方式动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一)动词[运动,方式]→动词[运动,方式]+补语

(1)原文:The Hampire’s fearsome face loomed near.(选自Hampire)

分析:“loom”在英语中以为模糊的东西慢慢出现,特别指那些又大又可怕的东西。此处用这个词特别能表现“Hampire”(猪血鬼)可怕的脸在阴暗的光线中逐渐变大变清晰的过程。但汉语中找不到能包含所有对应语义信息的动词,只能采用分析法,将“loom”的语义信息分解为“动作语义+补充语义”的方式。

参考译文:猪血鬼那可怕的脸变得逐渐清晰。

(2)原文:On Christmas Eve,many years ago,I lay quietly in my bed.I did not rustle the sheets.(选自The Polar Express)

分析:“rustle”在英语中义为“轻轻的、低沉的摩擦声”,发声主体通常是干树叶或纸张等。同样,我们采用“动作语义+补充语义”的翻译策略。

参考译文:在多年前的平安夜里,我平静地躺在我的床上。我没有把被单弄得窸窣作响。

(二)动词[运动,方式]→状语[方式]+动词[运动]

(3)原文:His belly growled.Duck scurried to the kitchen. Outside,footsteps lumbered.(选自Hampire)

分析:这段文字中的动词都是典型的方式动词,“growl”指动物(特别是狗)发出的带有敌意的嗓音。“Scurry”义为小步快走,这里用来形容鸭子笨拙奔跑的样子,特别贴切。“lumber”义为喧闹地向前走,笨重地行动或缓慢地移动。

参考译文:他的肚子气呼呼地吼着。鸭子急忙忙地跑去厨房。屋外,脚步笨重地移动着。

(4)原文:They pranced and paced.(Polar Express极地快车)

分析:“Prance”通常指马昂首阔步、后足立地腾跃的动作。“Pace”指前前后后、来回踱步的移动方式。

参考译文:他们欢快地腾跃、来回地踱步。

四、结语

认知翻译学提出把翻译纳入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加以审视,在翻译中,译文除了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获得译入语的认可之外,还要在认知层面获得认可。英文绘本中大量使用的方式动词所包含的空间位移和运动方式,是否能够在认知层面上得以跨语传达,直接关系到儿童的阅读体验和对世界的感知。因此,译者需要首先充当原文本的认知主体,去感受原文动词的生动表现力,再将这种生动性传达出来。儿童读物的英汉翻译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翻译策略所采用的分析、解构以及添加副词状语的方式,是否使译文显得冗长?是否太过凸显动词方式?这种跨语言的解码方式是否会影响到儿童认知范畴的构建?阅读和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儿童绘本动词在跨语解码后,汉语语境的儿童在认知方式上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未来思考的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译者翻译过程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6SB0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6).

[2]Talmy,Leonard.Towarda Cognitive Semantics[M].VolumeI&II. Cambridge:MITPress,2000.

[3]Slobin,D.The Many Ways to Search for a Frog:Linguistic Typology and the Expression of Motion Events[A].InS. Strömqvist&L.Verhoeven(eds.).Relating Eventsin Narrative:Typologicaland Contextual Perspectives[C]. 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4:219-257.

[4]史文磊.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李声权.列夫·托尔斯泰《论儿童文学的语言》[J].文化译丛,1992,(4).

[6]黄侃.作家谈儿童读物[J].中国出版,1995,(6).

[7]李雪.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8,(6):109-112.

[8]李福印.静态事件的词汇化模式[J].外语学刊,2015,(1):38-43.

(王春莉 四川成都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610225;邓颖 四川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610068)

猜你喜欢
英汉语义绘本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绘本
绘本
绘本
语言与语义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