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学顺序对蛙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2016-11-28 07:03张世国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蛙泳换气游泳

张世国



不同教学顺序对蛙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张世国

以60名大学生和40名少儿蛙泳初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游泳教材所设计的熟悉水性→腿→臂与呼吸→完整配合的教学顺序,实验组采用熟悉水性→臂与呼吸→腿→完整配合的教学顺序进行固定学时下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20米考试通过人数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少儿组二者之间其差异性显著(p<0.05);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儿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通过人数成绩差异性均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蹬水效果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蛙泳;教学顺序;教学效果;心理;生理

游泳一直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为求生存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游泳运动不但对人的心肺功能具有显著作用,更重要的是当生命受到水威胁时可以保障生命安全。为此,世界上不少国家将游泳列为青少年学生必修的运动项目。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也逐渐加强。像健步行走、游泳等不容伤筋骨的健身活动逐渐进入中老年人和儿童的视线。然而,近三年作者对开设游泳课和暑期少儿游泳培训班的的部分高校进行调查,发现游泳初学者无论是成人组还是少儿组,蛙泳20米或25米考试通过率却不太理想(平均为68.31%)。这可能与高校体育教师现用的蛙泳教学顺序有关。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保证能在较短时间内轻松游完20米的全新的、高效的教学顺序与方法。此教学顺序经过连续几年的实践检验,学生20米考试通过率高达100%,比较符合人体掌握技能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以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与分组

从某所大学2008年刚入校从未接触过游泳的大学一年级1356名学生中随机抽取60名,并随机编排分成2组,每组30人(男20人,女10人),其中随机选取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从暑期少儿游泳训练班中选取7到9岁的40名从未接触过游泳的少儿按身高进行蛇形编排分成2组,每组20人(男14人,女6人),其中随机选取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时间

大学生对照组上课时间为每天为16:00~17:30,试验组19:00~20:30,连续7次课;少儿试验组上课时间为暑期每天10:00~11:30,对照组为14:00~15:00,连续10次课。并采取措施杜绝学生其它时间私自水中练习。

1.2.2 教学顺序

在教法与教学进度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采用游泳教材中的蛙泳教学顺序对其进行教学(熟悉水性→腿→臂与呼吸→完整配合)。实验组采用本文教学顺序进行教学(熟悉水性→臂与呼吸→腿→完整配合)。

1.2.3 测量与考核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熟悉水性、臂与呼吸、腿和完整配合后的每一个教学进度完成后进行测量,测量内容主要包括蹬池壁漂行距离、换气次数、蹬腿飘行距离和一蹬一划一换气的人数。课结束后以会换气游20米为学会考核标准,并对其考核成绩予以记录。

1.3 数理统计

所有试验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进行整理和储存,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储存数据用SPSS for Windows11.5统计软件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主要运用样本率u检验和两样本的t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20米会换气考试通过率的比较分析

由表1可见,7次课后对照组大学生20米会换气一次性考试通过率为73.3%,10次课后对照组儿童20米考试通过率为75.0%。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儿童,教学结束后实验组20米会换气考试通过率均为100%。经u检验,大一学生实验组考试通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少儿实验组考试通过率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

表1 20米会换气考试通过率统计表

2.2 20米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表2显示,大学生试验组20米考试平均成绩实验组为26.42秒,对照组平均成绩为29.19秒,经t检验,两组成绩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7~9岁儿童20米考试平均成绩实验组为32.54秒,对照组平均成绩为34.93秒,经t检验,两组成绩差异性比较显著(p<0.05)。

表2 20米考试成绩统计表

2.3 不同教学顺序教学效果比较分析

普通高校游泳教案都以游泳教材为主,教学进度只是根据本校游泳课次数对游泳教材教学进度的比例压缩,而教学顺序不变。现将西安某高校蛙泳教学进度列表如下(表3),在教法相同下,并对该教学进度及教学顺序与本文教学顺序。

表3 某高校蛙泳教学进度与教材教学进度的比较

注:“△”为课的重点内容,“∨”为一般或复习内容。

表4 不同教学顺序教学效果统计表

注:蹬腿漂行距离主要是指手臂不动、蹬腿结束后3秒内身体的滑行距离。

进行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儿童组课次与游泳教材相同,故对照组就以游泳教材进度为主。通过表4看出:蹬池壁漂行距离和换气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无差异。由于教学顺序不同,仅腿部动作教学结束后,大学生试验组“蹬腿漂行距离”大于1.5米的23人,对照组14人,经u检验,二者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少儿试验组“蹬腿漂行距离”大于0.9米的17人,对照组11人,经u检验,二者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完整配合教学结束后,大学生试验组游完20米且具有蛙泳节奏(一蹬一划一换气)为24人,对照组为11人,经u检验,二者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少儿试验组游完20米且具有蛙泳节奏(一蹬一划一换气)为17人,对照组为10人,经u检验,二者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2.4 蛙泳技能形成的心理学分析

运动技能是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的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即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脑皮质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蛙泳技能的形成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个体的接受能力,而个体的接受能力与动作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掌握动作都是遵循从易到难,从泛化到自动化的规律。心理因素伴随其整个学习过程。游泳初学者在学习蛙泳时,因人的平衡感觉和呼吸系统受水的强刺激而造成其心理紧张、恐惧、胆怯、消极、淡漠、注意分散和心理焦虑等心理现象在所难免。即使熟悉水性(课次少、时间短),上述心理也难以完全消除。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按照游泳教材教学顺序先学腿部动作(表5),难免出现肌肉紧张,动作不协调,故花时间多,但教学效果不佳。在此基础上学习臂与呼吸,则会出现蹬腿频繁、蹬腿换气等现象,这不利于掌握蛙泳的呼吸技术以及整体配合,表4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统计数据就说明心理因素对蛙泳技能形成的影响较大。若先学臂与呼吸,刚开始时会出现难受,但在帮助与保护下,只需每次有节奏的能换10口气,过渡到独立完成换3到6口气,以上心理状态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独立能换10口气以上,以上心理状态基本消除。需说明的是,这种练习在腿不动且放松的情况下,每次换完气后必须漂行3秒左右的时间。在这种心境状态下再学习腿部动作。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腿部动作授课结束后,只需一次课的完整配合教学,就有80%以上学生的蛙泳动作是一蹬一划一换气,这样便于掌握并改进蛙泳的完整配合技术。

表5 蛙泳教学顺序的比较分析

2.5 蛙泳教学顺序的生理学分析

人的随意运动是从感觉开始,以心理活动为中继,以肌肉效的应活动而告终的一种反射。随意运动的生理机制是以大脑皮质为活动基础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建立过程,实质都是在大脑皮质上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生理规律。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而每个阶段又是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因此必须在动作形成的过程中,分析其现象,找出规律才能避免片面性、更准确地把握动作技能形成的本质和特点。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学习蛙泳动作的初期,教师不仅通过讲解和示范动作,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课次的多少选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见效的且调整心理状态动作进行教学。由于蛙泳臂与呼吸每一次配合具备花时少、重复次数多的特点,为此,先学换气,从而使其使学生的是对游泳技能形成的价值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进行指导学生,使其心理活动积极参与,引起大脑皮质细胞的适度兴奋。虽然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但是学生对蛙泳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了了解,树立必须学会的坚定信念,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了发展,蛙泳动作得到改进,动作效果有了较大的进展。通过语言(激励、表扬等)和救护溺水示范的刺激,使其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此时,不仅产生正确的肌肉感觉,而且不必有意识去控制就能完成动作。

3.结论与建议

3.1 教法相同情况下,采用熟悉水性→臂与呼吸→腿→完整配合的蛙泳教学顺序进行教学,7次课后大一学生组20米蛙泳考试通过率100%,10次课后少儿组20米蛙泳考试通过率100%。授课结束后20米考试通过人数大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少儿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比较显著(P<0.05)。大一学生组和少儿组,按照本文蛙泳教学顺序进行教学20米考试通过人数的成绩与依照游泳教材蛙泳教学顺序进行教学通过人数的成绩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

3.2 建议蛙泳教学应以呼吸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学习其它蛙泳动作,比较符合人体快速掌握蛙泳技能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1]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 游泳[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4,116.

[2]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游泳运动 [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68.

[3]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 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4]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 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9:246-253.

[5] 贾齐等 论体育课程中运动技能形成的深层价值及指导意义[J].体育与科学.2008.1.

[6] 于素梅“前自动化阶段”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从体育教学看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110.

[7] 谭 兵 对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12.

[8] 曹鹏等 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周期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9] 黄颖峰 肌肉自身紧张度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体育课教学改革新观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

[10] 冯俊彦 学习策略对动作技能认知效果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9.

[11] 贾齐等运动技能初步形成阶段运动指导的方法论考察——以身体练习的选择为中心[J].体育与科学.2009.1.

[12] 邵桂华 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突变性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3.

[13] 李一玉 运动心理学在游泳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技.2004.2.

[14] 王红卫 关于在蛙泳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0.

[15] 刘 红 心理训练在蛙泳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12.4.

[16] 王力等克服初学游泳大学生恐惧心理的教学方法[J].体育学刊.2002.9.

张世国(1972-),汉族,甘肃临洮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副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4.046

猜你喜欢
蛙泳换气游泳
浅谈流行音乐演唱中如何注意换气点的掌握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基于CD4060 的室内换气系统延时关机电路设计
清晨别急着开窗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你知道吗?
运用换气技术降低发动机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