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2016-11-28 02:08黄祖梅
统计与决策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六省格兰杰农民收入

黄祖梅

(1.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郑州451464;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郑州451464)

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收入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黄祖梅1,2

(1.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郑州451464;2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郑州451464)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且现实的问题,中部六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理论和实证数据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会对农民增收产生刺激作用。文章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3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函数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城镇化

0 引言

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作为“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更是“三农”问题的主要反映。近年来,政府对农民增收问题也颇为关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增收、创收能力。“中部崛起”政策和措施于2004年首次提出,近十年来这些政策促进了中部六省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政府对“中部崛起”更加关注。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促进中部崛起的工作要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中部六省的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积极推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也应该有所提高。因此,本文选取中部六省1990—2013年的历史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中部六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1 中部六省农民收入现状及变化趋势

1.1中部六省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山西、江西六省,地处中原腹地,临长江、淮河两岸,自然地理条件较好,区域优势明显。中部六省是全国棉粮油的主要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其中安徽、河南、湖南、湖北、江西五个省份都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沿海地区相比,出现明显的颓势,2006年,中部六省以占全国28.1%的人口总数创造仅占18.8%的GDP。因此2006年中央正式提出“中部崛起”战略,确立了中部六省作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粮食生产基地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三个基地”定位,同时提出要将中部六省打造成为交通运输枢纽的任务。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措施都是瞄准中部六省人口密度大、市场潜力大、经济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

从2006年至今,“中部崛起”战略已经实施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内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的表现也非常突出。2006年中部六省GDP刚达到4万亿,“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后,经济总量连续突破7万亿、10万亿和12万亿,在这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总体而言,中部地区经济保持迅猛增长的势头,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总体增长相对稳定。

中部地区各省之间相比较而言,2013年中部六省中只有河南省全省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其次是湖南、湖北两省,全年经济总量都超过24万亿。山西、安徽、江西三省全年经济总额都未突破20万亿大关。其中以山西省总量最少,仅为126020亿元,仅占河南省的39%。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各省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相当大。

随着中部六省国民经济总量迅猛增加,人均生产总值也增长明显。2006年,中部六省人均生产总值仅为12269元,而2013年人均经济总量已达35303元,增幅明显。但是至今中部六省与全国数据相比,依旧处于落后地位。2006年中部六省人均经济总量仅占全国人均经济总量的76%。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中部地区人均经济总量占全国人均经济总量的比重甚至一路下降至64%。但是随着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经济环境有所改善,中部地区人均GDP占全国GDP的80%以上,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小。

中部六省的人均生产总量比较来看,2013年湖北省人均GDP达到42613元,是中部地区中最高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人均GDP破4万元的省份。与全省经济总量结果不同,全省经济总量最大的河南省在人均GDP排名中仅列第四,而全省经济总量最低的山西省人均GDP高于河南省,位列第三。2013年,除湖北省以外的其他5个省份,人均GDP都在3万元以上,差距并不明显。总体而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后,中部六省的人均生产总值也在不断攀升,各省份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1.2 中部六省农民收入现状及变化趋势

中部六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60%以上的人口都为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所占比例大。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成为弱势产业。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中部六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2013年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76元,是1990年的14倍。剔除通货膨胀等价格因素,也增长了7倍左右。从总量来看,增幅明显。然而,中部六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六省农民收入更是差距较大,增长速度较慢。从图2可以看出,1990—2013年,中部六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某些年份甚至超过20%,在高位上保持着一定的波动性。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3年,中部地区农民收入保持着低速增长的态势,平均增幅在5%左右。2004年,农民收入增长率大幅提高至14%,自此进入大幅增长阶段。

图1 1990一2013年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图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通过对中部六省农民收入的对比可知,各省增长幅度并不相同。2013年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六省中最高的,从1990年的671元增长到2013年的8372元,而排名最末的山西省从1990年的604元增长到2013年的7153元。可以看出,1990年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湖北省与最低的山西省之间的差距是67元,而2013年这一差距扩大到1219元,增长了18倍还多。这意味着中部地区各省之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明显,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收入结构来看,中部地区农民收入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主,并呈现出逐渐由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向工资性收入为主的趋势,这说明农村劳动力逐渐在向非农产业转移。但是受农民文化素质有限的影响,农民更多的只能在低收入岗位工作,在非农产业的就业并没有对收入增长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部六省作为农村最为密集的地区,第一产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制约第一产业发展的因素更多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因此,在第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的中部六省,农民收入虽有增长,但增长有限。

2 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构建

2.1 模型建立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优点是无需区分所有变量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因此本文建立VAR模型分析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期从统计意义上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讨论冲击变量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变量的影响,利用方差分解技术讨论各具体因素对农民收入变动的相对贡献度。

其中,yt为内生变量向量,p为滞后阶数,t为样本个数,εt为k维冲击向量。

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更多的在于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政策捆绑社会福利的特性,城镇化的本质在于人口城镇化。因此本文以中部六省城镇居民户籍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作为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指标,用字母UR表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就是农用机械的普及,农用机械不仅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实现以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大面积的农业生产,而且能够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促使其流向非农产业。因此,本文以中部地区的农用机械动力作为农业现代化的衡量指标,以字母EP表示。中部六省的人均纯收入作为农民增收的衡量指标,记为RI。

本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7—2013)和《新中国六十年数据汇编》,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对RI、RU和EP三组时间序列进行对数处理,新序列记为LnRI、LnUR和LnEP。本文利用EVIEWS7.0进行计量分析。

3 实证检验

3.1 ADF单位根检验

VAR模型要求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见表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是指变量的统计规律并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最终会导致伪回归结果的产生。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测,若出现不平稳序列,对其进行差分处理,直到序列数据变得平稳。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本文序列LnRI、LnRU和LnEP检测结果都不平稳,因此对其进行一阶差分,最终进入模型的一阶差分后的序列DLnRI、DLnEP和DLnUR。

3.2 格兰杰检验

格兰杰检验是用来考察时间序列X与Y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方法。若序列X能够帮助解释序列Y,就表明序列X是序列Y的格兰杰原因。但由于VAR模型的非结构化问题,模型是线性的,经济模型经常出现伪回归的问题。因此时间序列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只能说明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实际经济意义还需要更多的分析。

表2 格兰杰因果检验

表2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数据表明:(1)农村居民收入并不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即从统计结果来看,农民收入的变化并不能帮助解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变化,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从如今国内的情况来看,农业现代化的提升更多的依赖于政府的农业科技投入和支农投入。中部地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机械意愿并没有随着农民收入增加而提高,更多的是随着政府激励购买农用机械补贴政策而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这两个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非常明显的。农业现代化包括多个方面,从农户层面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指农民基于市场供需情况和自身优势利用专业农用机械进行农业生产。这意味着农民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利用农业信息,农林牧渔业合理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流向非农产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从宏观层面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指农民文化素质提高,能够接受先进的生产方式,利用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都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2)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相都不为因果关系。这一结论意味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推动彼此的发展。(3)城镇化是农民收入提高的格兰杰原因,而反之农民收入提高并不是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伴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收入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数据表明农民收入由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转变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这个改变就是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结果,城镇化进程的推动,意味着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机会增多,向非农产业流入的概率更大,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越大。反之,城镇化的提高是由各种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农民收入变动并没有成为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3.3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本文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将考察的冲击反应期限设为十期①考虑到短期国际资本时间通常界定为一年以内,这里选择十期即10个月。,设定残差为一个单位的冲击,得出各经济变量冲击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变量的反应以及贡献度。根据图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农业现代化变量(DL-nEP)发生1个单位正向冲击后,农民收入变量(DLnRI)的反应迅速,但并不强烈。农民收入变量在第1期就产生了正向反应,总反应期共持续了7期,在第2期达到峰值,然后缓慢影响缩小,第8期时影响完全消失。这说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并不能在第一时间对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产生剧烈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是能够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2)当农民收入变量(DLnRI)发生1个单位正向冲击后,在第1期其自身反应就非常剧烈,第1期过后反应迅速减小直至第4期。这说明农民收入对其自身的冲击反应强烈且迅速,且具有4期左右的惯性才趋于平静,一段时期后甚至可能发生方向逆转。(3)当城镇化变量(DLnUR)发生1个单位正向冲击后,第1期和第2期对农民收入产生正向影响,从第3期开始逆转负向影响,且持续了接下来的四个时期。这说明城镇化的推进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但是受农民文化素质的限制,当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后,对比于前一期的收入有个较大的提升,但是鉴于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低端工作,农民的后续收入增长乏力。

图3 农民收入变量DLnR■对各变量冲击的反应曲线

3.4 方差分解

从农民收入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见表3),在整个期间内,农民收入自身解释比重大,不过长期来看,其他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越来越大,长期来看46%可以由城镇化因素和农业现代化因素解释。在这两大因素中,农业现代化的解释程度最高,达到44%的贡献度,城镇化只有2%的贡献度。这意味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业科技才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根本性原因。

表3 农民收入的预测方差分解结果

4 结论

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展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多次提出农民收入倍增,农民收入增长不仅能释放农民被压抑的实际购买力,还能增加内需,为经济低速增长新常态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中部六省作为“三农”最为集聚的区域,农民增收的任务更加现实而重要。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3年数据,分析农民收入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农业现代化是农民收入提高的格兰杰原因,是长期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1]王鹏飞,彭虎锋.城镇化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传导路径及区域性差异分析——基于协整的面板模型[J].农业技术经济,2013,(10).

[2]郭燕枝,刘旭.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典型相关的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0).

[3]刘玉春,修长柏.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收入增长[J].农业技术经济,2013,(9).

[4]吴彩容.城镇化水平、农业现代化与农民人均收入动态关系的检验分析——基于广东省的数据经验[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5]叶兴庆.努力延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势头[J].中国发展观察,2012,(5).

[6]孔令超,宋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2,(10).

[7]张金红.从收入结构思考农民增收[J].中国市场,2011,(31).

(责任编辑/浩天)

F323.8

A

1002-6487(2016)20-0106-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BJL038);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1414;142400411141)作者简介:黄祖梅(1982—),女,河南商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六省格兰杰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我的“六省”颐养法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
中南六省(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作交流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