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2016-11-28 00:44张红霞吴广胜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核型中位甲基化

张红霞 吴广胜 王 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张红霞 吴广胜 王 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目的 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与单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AML患者按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传统的CAG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9例(45%),9例部分缓解,2例完全无效,总有效率90%,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12个月和19个月;骨髓抑制15例,肺部感染8例。对照组治疗后完全缓解7例(35%),部分缓解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6个月和13个月;骨髓抑制18例,肺部感染12例,肠道感染2例,败血症2例,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增加治疗风险。

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CAG方案;临床疗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与年轻的AML患者相比,老年AM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低、早期死亡率高、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缺乏普遍适用的标准治疗方案。地西他滨用于老年AML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伴有高危核型的AML患者具有相同的反应率,部分患者可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而单用疗效有限〔1〕。因此有必要探索地西他滨与传统化疗的联合应用,在不增加化疗相关死亡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本研究对比观察传统CAG方案和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40例AML患者。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确诊〔2〕;②年龄>60岁。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案 观察组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地西他滨 15 mg/m2,静脉滴注,每天1次,维持静点3 h以上,第1~5天;阿柔比星1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第3~6天;阿糖胞苷10 mg/m2,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第3~9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00 μg/m2,皮下注射,第0~9天(WBC>20×109/L时暂停G-CSF治疗,若白细胞回落继续使用)。对照组采用传统CAG方案:阿柔比星20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第1~4天;阿糖胞苷20 mg/m2,皮下注射,每12 h 1次,第1~14天;G-CSF 200 μg/m2,皮下注射,第0~14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效果。

1.3 疗效判定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3〕判定AML的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NR):①CR:白血病症状及体征消失,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100×109/L,白细胞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骨髓中原始粒Ⅰ型+Ⅱ型单(原单+幼单)≤5%,无Auer小体,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列正常,无髓外浸润。②PR:临床症状和血常规有一项未达CR,骨髓象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幼单)>5%而≤20%。③NR:临床症状、血常规及骨髓象均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率(OR)=(CR+PR)/总例数×100%。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n=20)

1.4 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至2015年11月13日,随访时间为3~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主要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部分随访资料来源于住院病历。生存期按确诊至死亡时间或者确诊至2015年11月13日计算。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1个疗程后CR 9例,PR 9例,NR 2例,临床总有效18例(90.0%);其中7例复杂核型患者治疗后3例达CR,9例CR中包括了3例高危者;NR者,1例为中间染色体核型,1例为复杂染色体核型。对照组患者1个疗程后,CR 7例,PR 6例,NR 7例,临床总有效13例(65.0%);其中6例复杂核型患者治疗后1例达CR,2例达PR,3例无效;7例CR中包括了1例高危者;NR者中2例为中间染色体核型,1例为良好染色体核型。提示治疗有效率与预后分层直接相关。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相关者、甲基化基因突变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2个疗程后的CR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非MDS相关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生存情况分析 观察组无病生存时间0~27个月,总生存时间3~28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12个月和19个月。对照组无病生存时间0~18个月,总生存时间3~31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分别为6个月和13个月,观察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均显著长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粒细胞缺乏、肺部感染、发热、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观察组出现骨髓抑制15例、合并肺部感染8例,骨髓抑制持续中位时间为10(8~28)d,高峰多出现在治疗后7~14 d;对照组出现骨髓抑制18例、合并肺部感染12例、肠道感染2例、败血症2例,骨髓抑制持续中位时间为18(7~31)d,高峰多出现在治疗后5~14 d,对照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

3 讨 论

AML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临床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老年AML多存在预后不良因素,脏器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合并慢性疾病,因此疗效较差。研究显示老年患者3年的生存率只有9%~10%。传统的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安全性及治疗早期相关死亡率仍未获得满意的效果,迫切需要探索疗效确切且耐受性好的适合于老年AML患者的化疗方案。

国内外研究发现,染色体缺失与异常DAN甲基化共同引起抑癌基因的沉默,基因高甲基化是AML患者致病及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4,5〕。近年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欧洲白血病网推荐对老年AML使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目前去甲基化药物主要以地西他滨和阿扎胞苷为代表,作用机制为高剂量的细胞毒性作用和低剂量的诱导DNA去甲基化,在诱导去甲基化作用上,地西他滨经磷酸化结合DNA后能与DNA甲基转移酶(DMMT)共价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使甲基不能转移到胞嘧啶上,随着细胞的分裂逐渐降低DNA甲基化,避免细胞的单克隆无限增殖,使细胞恢复正常终末分化,衰老凋亡、地西他滨广泛用于AML、MDS等的治疗,取得一定成效〔6〕。Kantarjian等〔7〕报道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时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其CR率不同,其中20 mg·m-2·d-1静脉输注(1 h以上),5 d为1个疗程,可最大限度地诱导去甲基化,获得最高CR,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小。Fang等〔8〕对15例AML患者单独使用地西他滨治疗,具体方案地西他滨每日20 mg/m2,静脉滴注时间>1 h,第1~5天,观察发现复杂染色体核型异常、复发难治性AML患者均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从地西他滨治疗中获益。

本研究20例患者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CR率较传统方案高。尤其对于MDS转化的白血病、不良核型、甲基化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有更高的缓解率,并能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各年龄阶段患者均可以承受,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主要毒副作用为Ⅲ°~Ⅳ°的骨髓抑制,80%的感染性发热,中性粒细胞(ANC)、血小板(BPC)恢复时间分别为25、16 d,血细胞恢复时间较常规诱导治疗方案较快,无感染性死亡病例,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不明显,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肝肾、心脏、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说明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老年AML安全有效。

1 Buckley SA,Walter RB.Antigen-specific immunotherapies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15;2015(1):584-95.

2 O' Donnell MR,Abboud CN,Altman JK,etal.The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NCCN Guidelines TM)acute myeloid leukemia〔EB/OL〕.(2012-5-25).

3 张之南,申 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

4 Shaikh MS,Adil SN,Shaikh MU,etal.Frequency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Pakistani adul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4;15(21):9495-8.

5 田 慧.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2;35(3):215-8.

6 周 冰,马梁明,梁立新.地西他滨在恶性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2):136-8.

7 Kantarjian HM,Thomas XG,Dmozynska A,etal.Multicenter,randomized,open-label,phase Ⅲ trial of decitabine versus patient choice,with physician advice,of either supportive care or low-dose cytarab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olde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J〕.J Clin Oncol,2012;30(21):2670-7.

8 Fang BZ,He GS,Wu DP,et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ecitab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J〕.Tumor,2011;31(11):1022-5.

〔2015-12-17修回〕

(编辑 袁左鸣)

吴广胜(1980-),男,硕士,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病方面的研究。

张红霞(1980-),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血液病方面的研究。

R55

A

1005-9202(2016)20-5058-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056

猜你喜欢
核型中位甲基化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跟踪导练(4)
肝癌组织hSulf-1基因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的关系
应用磁珠法检测并提取尿液游离甲基化DNA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用于产前诊断的价值
SOX30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甲基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