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探索

2016-11-28 02:21聂士钦
人间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众化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

聂士钦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0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探索

聂士钦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00)

摘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还要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以满足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实现路径展开了探讨,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

一、引言

作为中国立国立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推进我国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根本力量。面对经济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形势,还要利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人民群众的头脑的武装,才能够使全社会拥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展开探索,以便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一)满足马克思主义发展要求。

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最一般规律进行了揭示,可以指导全人类实现解放。通过立足人民群众实践,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考察,从而创立了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所以,马克思主义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活动产物。但是,想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转变成现实指导,还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掌握马克思理论,以便将人类的精神思维转变成物质力量[1]。所以,马克思主义需要与人民群众共同呼吸,并且从群众实践中进行丰富经验的累积,从而使自身得到完善。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是为了满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求。

(二)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求。

在中国推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发展。而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实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马克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力量。因为社会发展想要保持健康有序,就需要拥有核心价值体系,以便使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引领和整合,继而使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得到增强。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社会经济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将会导致人们的思想活动开始变得更加具有差异性和多便性。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群众不能正确认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至于在精神方面感到不安和迷惑,继而对社会主义失去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将能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理想,以便引领全国人民继续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继而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求。

(三)满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作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马克思主义需要获得各国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同。所以,马克思主义需要实现本土化、民族化和大众化,以便与各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以群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融入到群众思想及行动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逐渐被中国人民接受的过程。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比较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2]。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就积累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普及化经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大众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一)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模式。

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以往我国采取的都是单向灌输型的文化传播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接触的思想文化也更加多元化,从而导致以往的大众化传播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局限性。面对这种情况,还要构建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传播,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更好的被大众接受。而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原本就应该在主客体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所以,构建双向互动传播模式,能够使客体参与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激情得到激发。此外,采取该种传播模式,也能够根据受众个性特征增强传播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起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3]。因此,基层部门还要促进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分散化和小型化发展,并结合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传播。

想要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方法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还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传播。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具体和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解释,并且将其与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而使用人民群众习惯用户进行马克思理论讲解,就可以将抽象理论转化成具体的实践内容,继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生动活泼和清晰易懂。所以,采取该种传播方式,才能避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单纯的理论,并且更好的被大众所接受。而列宁就曾经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但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传播的过程中,还要避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变得庸俗化,以确保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性。

(三)增强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联系。

一直以来,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较难被广大人民群众内化和掌握。所以,想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还要使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联系得到增强,从而促进相关理论的现实化发展。以实践为指南,还要了解人们群众真正的需要,并且切实关心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以便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4]。而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才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方案,

转下页

接上页

并且使人民群众的热情得到激发。正是遵循这样的思路,毛泽东思想才能够被中国人民群众所认同。因此,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还要增强其与实践的联系,以便使其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四)借助当代传播媒介加强传播。

一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都是借助传播媒介。但就目前来看,包括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介在内的传播媒介将受到基础设施的配套限制,以至于很多乡镇和边远农村等地区缺乏文化传播的硬件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区的群众很难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受到了限制。面对这些问题,还要加强电力设施和网络平台的构建,以便通过当代传播媒介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而使基层受众的认知能力得到增强[5]。而通过增加当代传播媒介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使媒介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对受众的影响作用得到提高。

(五)使马克思主义贯穿国民教育。

想要使马克思主义被全体社会成员接受,并且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目标和自觉追求的理想,还要使其贯穿国民教育的整个过程。因为,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学校则是国家的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在国民教育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而现代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同样也需要进行合格公民的培养和塑造。在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要对学生开展信念教育,以便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进行现实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引进,以便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意义[6]。此外,在教育方式上,需要加强隐性教育方式的运用,以便潜移默化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国进入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新时期的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以便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得到凝聚,继而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为此,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的探索,以便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家周.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综述[J].理论与改革,2014,03:183-187.

[2]吴学东,余茂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索——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为载体[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01:95-99.

[3]伍叶,罗国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下遭遇的困境及路径探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03:28-32.

[4]刘艳.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新探索——基于大学生“红色社团”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1,05:16-19.

[5]伍叶,罗国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下遭遇的困境及路径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274-276.

[6]张志坚.试论网络传播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86-89.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048-02

作者简介:聂士钦(1994.02-),男,汉,河南省社旗县人,论文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工作单位: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大众化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