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茶文化

2016-11-28 17:14:29骆冰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人间 2016年4期
关键词:禅宗茶道日语

骆冰(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日本茶文化

骆冰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关系,使两国间拥有悠久的文化交流史,其中,中日的茶文化交流可以说是最为闪耀的一页篇章。茶道,源于中国,发扬于日本的高层次生活文化中,这与茶道被赋予的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日本茶道通过“禅”的思想,把饮茶由一种饮食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形式,使得这种东方艺术闻名于世界,而在所有茶道流派之中,又以千利休茶道最为著名。

在我国,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然而如今它已经渐渐失去了最初“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内涵。在2012年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日方参会者山根政子提到,从立花实山的《南方录》来看,通过千利休的思想,可以看到以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为原点的“勤俭”的精神,并认为可以由此断定日本的茶道和中国陆羽的茶道的确是融合在一起的①。因此,研究日本茶文化中的禅宗思想,特别是对千利休的茶道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推动本土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日本茶文化的起源

在我国,茶最早是物的形式被大家认识和使用的。据史料记载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②。到了唐代,游历诸国的“茶圣”陆羽写出关于茶的盛典——《茶经》一书。

而日本的茶首先是在平安时代,由留学中国的憎侣从唐朝带回日本,后经历了受宋朝时期茶文化影响的镰仓时代、室町时代,由日本茶道的开山者村田珠光赋予茶以“禅”的思想,其所开创“草茶庵”即为后世茶道的出发点。到了江户时代初期,这种饮茶的形式被人们称之为茶道。

二、日本茶文化中的禅茶一味

日本茶道的形成一开始就与禅密切相关。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都对禅宗有较深入的研究。禅宗的“禅”原意为“静虑”,可见“静”是禅宗的重要宗旨之一。禅宗主张清静幽寂,避开尘世之喧嚣,得到心灵的寂寥,茶室中没有显眼的颜色,意在寂静中恢复人的灵觉。所以寺院都建立在深山老林中,禅僧们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而茶道也汲取了禅宗这种追求恬静悠闲的性情。

所谓茶禅一味,关键在于“悟”,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达到一种涅粲境界。茶道的核心是茶会,茶会即人们的集会。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茶道,摆脱世俗现实社会的制约,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达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关系的融洽。

三、千利休茶道思想的特点

可以说,千利休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茶道的研究之中。虽然最终,由于千利休在政治上多次与丰臣秀吉意见相左,而被迫切腹自尽,但他在茶道历史上的贡献永远不能被磨灭。总结而言,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四、简化改良草庵茶

千利休把先师武野绍鸥的四张半榻榻米茶室缩减为三张、两张甚至一张半③,并将茶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少限度。因此,使茶道的精神世界一举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清算了拜物主义的风气,将各持己见、千姿百态的日本中世纪茶道归结在禅宗的“本来无一物”的美学观念里。

(一) 还原茶道的本质,主张简化规定动作。千利休认为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因此其茶道不拘于世间公认的规定动作、规定形式,像禅者随处做主一样,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以自己纯净的佛心为主,不受外界干扰,随时随地创造新的“形式”、新的茶趣。

由于千利休以“无心无念”的境界平等地对待身旁的每一件事物,所以他发现、创造了无数美的茶具。

(二) 创造性的茶道境界。千利休以自己大彻大悟的胸怀及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开展茶道的实践。他从真正意义上消除了日本茶道原有的娱乐性,坚决去掉了茶会后的酒宴,并规定茶事不得超过一小时,茶事完毕后,客人应立即离去,主人不必挽留,也不必远送。

由于浓茶点起来很费时,千利休又开创了浓茶的“传饮法”,即在饮浓茶时几个客人用一只碗相传而饮,每个客人喝后用纸将嘴印擦净,并传给下一位客人;接受茶碗的客人要在上一位喝过处用茶,不得换地方。这样来表达出大家走进一个茶室就是一种缘分的思想。

五、结语

学者黑川雅之认为,日本文化基于中国文化,“一些在战争中失去的中国文化原型作为日本文化保留下来,中国可以把由日本保存的文化作为一种模式,重新认识并构筑本国文化”。中国的茶文化虽然在别处发展壮大,然而这并不能否认我国茶文化史中所存在过的光芒。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他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④。在这个物欲横流、茶文化逐渐演变为“卖茶文化”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我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应如何发扬壮大。实践我国原本的禅茶一味,重塑茶文化的灵魂所在应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应是我们需要背负起的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茶道的美学:茶的精神 与形式》,田中仙翁著/蔡敦达译,201 3年1月,南京大学出版社

2.《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靳飞著, 2004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

期刊类:

1.「日本茶道の形成―立花実山『南方録』からみた千利休茶道」についての考察,山根政子,《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

2.茶道と日本人の美意識,吴双,《时代教育》2013年第19卷

3.千利休,贺静滨,《日语知识》2002年第4期

4.浅析日本茶道中的禅文化,燕青,《城市地理》2014年第16卷

5.茶文化在日本的发展与茶道艺术的形成,邢黎,《黑龙江史志》2005年第10期

6.浅谈日本茶道和中国的茶文化的差异,李苗苗,《科园月刊》2010年第11期

7.论日本茶道精神中的审美文化观念,张晓光,《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第2期

8.中国文化东传日本史述,王玖玖,《临沂大学学报》2012年第一期

注解:

①注2:摘自《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大学日语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219页。原文为“その侘び茶を通して、中国唐代、陸羽『茶経』の原点である「倹」の精神もよく見えて来る。日本の茶の湯と中国の陸羽の茶道は確かに融合しあっていると断言できよう”,此处采用直译法

②王褒《童约》一文中关于“武阳买茶”的记载

③一张榻榻米的传统尺寸是宽90厘米,长180厘米,厚5厘米,面积1.62平方米。四张半榻榻米的茶室约为7.29平方米,而一张半仅有2.43平方米

④摘自《茶文化浅议》(《文化交流》,1990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TS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44-01

作者简介:骆冰( 1992.07-),女,汉族,辽宁锦州, 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方向:公共关系。

猜你喜欢
禅宗茶道日语
岩骨花香通茶道
体验茶道魅力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2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茶道人生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张九龄与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