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家武术综述①

2016-11-28 10:49:35郑一凡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单臂腰腹部蝶泳

郑一凡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

革家武术综述①

郑一凡

(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

革家族是贵州省五个待识别民族之一,现仅有五万多人口,他们长期过着狩猎生活。他们长期受到其他部族的欺凌,为了生存和繁衍,尤其是在用生命与野兽搏斗中,用棍、棒、刀、剑、枪、箭创建了该民族的搏击本领,这些武术套数定型后,各家族就世代相传,这就是革家武术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贵州省数字图书馆收集有关革家武术的所有资料还实地走访了革家大寨枫香寨、塘都寨以及望坝村等革家人聚集地,记录并梳理革家武术的状况,为弘扬和发展革家武术贡献一份力。

革家人 革家武术 综述 传承

1 革家武术的历史渊源

革家人傍高山而居,倚莽林而住。长期以来革家祖先们过着狩猎生活,经常于野虎猛兽斗争,还因受到外部族群的欺凌,为了生存和繁衍,为了在挣扎中生存,他们出于自卫的需要,在棍、棒、刀、剑、枪、箭等方面练就了不同寻常的武功。据史料记载革家人在古代的许多次自卫和被朝庭引诱、威逼并卷入战争的冲突中,革家人多擅长于胆大心细和灵巧的身法,赢得一次又一次的生存机会,这才被兄弟民族称为“嘎斗满捞变”(意为革蔸懂武功)。

2 革家武术的研究现状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素有博大精深而著名于世,然而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西方体育的强势传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革家武术也不例外。关于革家武术,清朝乾隆《贵州通志》卷七和《镇远府志》都有这样的记载:“革兜,镇远、施秉、黄平皆有之,好居高坡,不篱不垣,男女衣类土人,女子短衣偏结,绣五彩于胸袖间,皆负海巴,蚕茧累累如贯珠。人多嗜酒,四时佩刀弩,入山逐鹿罗雀,其药箭伤人,见血立死,然无敢为盗。”从这些文献中可以证实,革家习武之人在古时已很普遍。从现实地走访中得知,革家习练武术的人,并没有像金庸故事里的习武之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如痴如醉,他们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中还要养家糊口,他们的练功时间一般在每年九月秋收后到第二年4月春耕前,而且多在晚上秘密练习。

目前研究中国民间传统武术的人很多,但研究革家武术的人则少之又少。因为革家人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革家武术还不被大家所熟知。在革家文化方面研究的有苏正杰《行走在历史边缘的黄平枫香革家人》文中介绍到革家人居住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他们头带的是太阳帽,女性戴简单而美丽的银饰并介绍了他们的婚嫁习俗,有关革家武术只是一笔带过。曾佐希在《武术奇葩—革家拳》中介绍到革家拳只要棍棒在握就能刀枪不入。革家武术主要以套路形式出现,其内容有拳术、棍术、大刀、小双刀、杆子(梭镖)、铛钯、弓箭、头巾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太习传的硬功,当地人称为猫爪,主要是模仿猫的动作,用拳插进装满稻谷的篾箩或水桶内,功成之后,可从箩底或桶底里将箩条或木片撕出。革家武术主要以拳术套路为基础,其它器械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刘礼国,徐华在《革家传统文化的尚武特质—以民族识别为视角》中说到革家是古老的狩猎部落,被誉为最后的“弓箭部落”。弓箭是革家的族徽。弓箭崇拜和太阳崇拜是革家稳定的文化心理特质是革家与苗族的主要区别,是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革家尚武文化特步是弓箭文化渗透到革家文化的诸多方面,成为其族群和文化标志。李技文在《革家人的社会记忆与族群认同》中介绍了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重安江两岸的诸多村落中,世居着一个拥有约5万人口的特殊族群—革家人。革家人是我国目前一个族称待定的少数民族群体,革家人不仅创造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和艺术特色浓郁的民族文化。同时在传承,强化和维系本族群的族群认同时,还有着以社会历史记忆为内核的特殊的“历史叙事”方式。

3 革家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革家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武术,具有独特的优势。革家武术具有很强的攻防性,以防身制敌为主要目的,表演性略次于其他传统武术。革家人学武术是为了防身,保卫家人,强身健体的,所以一般很少与其他武术有交流切磋。练革家武术的人基础比较薄弱年龄集中在十至十五周岁,传授相对单一方式,只限于家族内部,不传外,只传男不传女。革家人忌讳外传后,本族自卫的武术会变为他用,尤其在一些缺德的外族(房)徒弟中容易背叛师门,他们自立门户后,会对本族带来灭门之灾。此外,革家男性认为,女性生性多疑,记忆好,一旦将武术传授予她们,会动摇男性在本名族的统治地位。因此,革家武术一直沿袭着这种保守单一的传承方式,加之没有本名族的文字只能口口相传,这就使得革家武术处于濒临消失的危险。

要想改变革家武术濒临消失的窘境,革家人得从家族内部觉醒,从家庭教育入手使革家青少年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趋向于习练革家武术,弱化对跆拳道、空手道、瑜珈术等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得摒弃重男轻女、传内不传外的封建思想影划水,为保持身体的平衡,导致划水区域面积比较窄。

2.2 S8级蝶泳技术特点

S8级蝶泳运动员左右手伤残程度不同,因此在训练时应考虑差异性。运动员采用单臂划水时,需要强大的上肢、腰腹部和下肢力量。特别是腰腹部起到承上启下,链接上肢与下肢的。只有腰腹部力量能力强,才能弥补手臂缺失造成的发力时身体不平衡,所以应注重腰腹核心练习;除了力量训练以外,单臂蝶泳需加强分解练习。如一次划手,三次腿、蝶泳手,蛙泳腿、蝶泳手,自由泳腿和单臂放在身侧蝶泳腿练习等;另外,对单臂蝶泳者来说,蝶泳的整体手、腰、腿和呼吸的配合很重要,在训练中需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手、腰、腿和呼吸的配合节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S8级运动员蝶泳在呼吸、划水路线和用力方式上与健全人有明显区别。

(2)技术训练的针对性强,强调技术与力量训练的结合,特别是腰部力量。

(3)注重高水平S8级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根据个性化进行差异性训练。

3.2 建议

3.2.1 针对S8级单臂蝶泳运动员制定科学训练方法

由于S8级单臂身体条件和蝶泳训练方法的特殊性,建议S8级运动员加强腰腹部核心力量练习,配合上肢与下肢力量练习。

3.2.2 加强科学监控手段

采用摄影技术和运动生物力学手段,找出S8级蝶泳划水路线、平衡点、上肢、腰腹部和下肢的合力点、身体重心浮心点等,根据技术结论给予技术参考。

[1]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游泳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83-100.

[2]史可涛.我国S6级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江福英仰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D].沈阳体育学院,2011.

[3]王怡.肌肉协调用力在蝶泳技术中的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9):135-136.

[4]唐桂萍.S8级残疾游泳运动员王晓福自由泳下肢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1):114-116.

[5]吴艳艳.浅析游泳打腿功能在现代游泳竞技中的价值作用与定位[J].体育科技,2011(3):188.

G852

A

2095-2813(2016)12(c)-02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216

郑一凡(1987—),男,汉,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单臂腰腹部蝶泳
一种新型EMS智能腰围在腰腹部肌肉损伤中的康复应用
浅谈腰腹部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我在街上走
诗潮(2019年8期)2019-08-23 05:39:48
天才男孩克拉克打破菲尔普斯蝶泳纪录
单臂猿的末日
我在街上走
诗潮(2017年4期)2017-12-05 10:16:18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游泳吧,姐妹!
新青年(2016年11期)2016-11-30 12:04:23
让腰腹部年轻二十岁
保健与生活(2016年5期)2016-04-11 19:49:03
左侧腰腹部及大腿上段带状疱疹合并肠梗阻、排尿困难1例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