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体育部 陕西咸阳 712046)
西安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①
康乐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体育部 陕西咸阳 712046)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系统的观点、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安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现状,找出制约西安市网球后备人才发展存在的因素,为西安市竞技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西安市 网球 后备人才
网球这项运动既有它的观赏性又有它的娱乐性,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于英国,由美国流行起来。中国网球起步较晚,由于我国的“举国体制”培养模式,竞技网球发展更是缓慢。西安市在近几年不论是从网球硬件设施还是群众参与度都有大幅度提升的趋势,需要从青少年入手才能使其竞技水平也得到大力发展。
1.1 研究对象
西安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互联网、陕西省图书馆等查阅了大量后备人才发展的资料,检索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400多篇,同时还阅读了管理学书籍,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对西安市青少年网球教练员,西安市网球协会领导及相关负责人以及西安体育学院管理学教授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借此深入了解西安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2007”和统计软件“SPSS17.0”,再根据调查的资料并得到准确有效的数据。
1.2.4 逻辑分析法
确定定向思维,理解问题实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对数据和访谈结果运用归纳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总结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法,健全和完善西安市竞技网球的理论依据。
2.1 网球后备人才的概念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为了完成训练和比赛的任务并在进行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今后很可能能成为高水平的运动员,在大赛中也获得过优异成绩的竞技体育人才。
2.2 西安市网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2.2.1 西安市网球运动员的选拔情况
通过研究大部分运动员都是通过教练员选拔或是通过下一级运动队输送来的,只有很少部分是通过到中小学寻找、经朋友介绍等方式选拔而来的。这样单一的选拔情况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竞技体育从青少年阶段人数和质量上就已经得到制约。
2.2.2 西安市网球运动员参与网球运动的动机情况
动机是指可以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会向一个方向进入到内部的动力,从而达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行动的原因之一。青少年对网球运动产生的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网球道路上的成绩以及是否能走的更远。调查得知西安市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大多是受家长的影响选择这项运动,只有少部分是因为自身喜爱。而家长是抱着让孩子强身健体的初衷让孩子参与其中,并不希望他们走职业道路。
2.2.3 西安市网球运动员出路情况
网球运动员的出路问题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参与竞技网球运动的热忱,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出路得到保障就能吸引更多的网球爱好者投身其中,从而更好地促进西安市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调查显示绝大部分青少年网球运动员选择进入大学念书,打算继续训练的占26%,还有些选择进入俱乐部做陪练和教练工作,还有一部分选择了其他职业。
2.3 西安市网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2.3.1 教练员的学历及经历情况
教练员的执教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球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教练员的文化程度标志着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经过调查分析,西安市青少年网球教练员具有较高的网球技术水平,但文化水平有限,这源于大部分教练员来源于退役后的运动员,致使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限制住了提高的空间,很难再有突破。进入高校学习过的教练员只占9.5%,这样的教练员在技战术方面和网球理论知识都占有很大优势,这是目前我们所缺乏的。
2.3.2 教练员的工资待遇和满意度情况
有20.8%的教练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满意,41.7%的教练员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对于自己工作的态度认为一般的教练员有25%,还有12.5%的教练员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原因有训练条件差、输送运动员困难、待遇不好等。
2.4 西安市网球运动员学习和管理情况
2.4.1 对学习、生活管理情况的调查
西安市对于青少年训练时多采用“集中制”管理模式,由于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缺乏自制能力,所以这种方式还是很有效的,可以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
2.4.2 对网球运动员培养体质情况调查
现阶段,西安市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统一调配使用。单一的发展方式正在被打破,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新体制尚未确立。
3.1 创新西安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西安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还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家培养为主,俱乐部、企业培养模式并不多,而国际流行的家庭培养模式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使西安市网球整体水平能与能与国家一线运动员持平甚至形成冲击,应采用多元化培养模式,突出发展“体教结合”社、企共办的培养模式。
3.2 利用市场经济的作用,多渠道解决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经费问题
网球运动被称为“贵族运动”,网球的高消费制约着网球后备人才发展。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西安市网球后备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应该大力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拓宽资金渠道,积极挖掘网球运动的商业价值。
3.3 建立完善的科学选材机制
能把有天赋的苗子选拔出来进行科学高效的、系统的训练,将会大大提高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各级体校深刻学习人才选拔的意义及方法,并建立晚上的青少年运动员数据部,做到科学选材。
3.4 加强教练员培养机制
现如今西安市网球教练员数量严重短缺,教练员的综合素质也较低。应该多渠道进行教练员的学习培养,使教练员更多机会走出去,才能有向国外优秀教练员学习的机会。同时更多的邀请国外优秀教练员来我们的训练队、俱乐部任教。快速提高西安市网球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1]白海波.中日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5):104-106.
[2]金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5):82-86.
[3]刘保华.天津市竞技网球运动的SWOT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113.
[4]黄晰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5):11-13.
[5]张一.陕西省与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6]李勇妹,骆积强.福建省高校网球场地现状调查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6):44-46.
[7]马永生.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选材[J].体育研究教育,1996(1): 7.
[8]杨再淮,俞继英.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1-6.
G845
A
2095-2813(2016)12(c)-019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191
康乐(1985—),女,汉,山西太原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