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求本
——再议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2016-11-28 19:31李雄锋
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技击格斗套路

李雄锋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探源求本
——再议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李雄锋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高校武术教学不仅要突显武术的教育功能,同时还要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武术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探寻武术的源和本,对高校武术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认为:武术教学应当以技击格斗术为主要内容,功法和套路作为补充,理论、武德和传统文化贯穿安排。

武术;教学内容;技击;套路

1 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特有的格斗技,蕴含着丰厚的技击格斗思想和民族传统文化。由于武术特有的技击功能,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将武术纳入军事训练体系,同时,也将武学纳入教育制度,从而出现了“六艺”、“武举”。在中国饱受外强欺压的近代,一批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国民素质的普遍低下而发出的“强国强种”的教育口号,提倡将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显然,当时他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武术,掌握格斗技能和强壮身体,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学校武术教育已出现了种种问题。诸多学者研究发现,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武术课,学校所安排的武术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武术在学生眼里甚至在大众眼里只是“花拳绣腿”。影视作品和武侠小说里夸张的武术设计与现实中的武术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校武术技术与理论教学又没有给学生们深入剖析展示真正的武术,以至于学生以及大众对武术形成了认识上的偏差。高校是学校教育最后的阶段,武术教学更应突显武术的特点,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因此,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然而探讨研究和试行高校武术改革这么多年,虽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但也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笔者认为,要想改革武术教学,首先得弄清楚武术的源和本,还世人武术之真相。而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内容则是体现武术之本的重要元素,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武术教学的改革重点,也就是说,武术课堂上,究竟该给我们的大学生教什么。

2 武术之“源”、“本”

何谓武术之“源”、何谓武术之“本”。源,即武术的起源;本,武术的本质。众所周知,中华武术起源于中华民族古代先祖的生产实践,从远古狩猎和最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肉搏逐渐演化而来。而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这已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笔者认为:抛开技击谈武术都是耍流氓。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武术已逐渐丧失其本性,衍生出多种武术形态,被社会赋予了不少功能价值。然而不管武术如何发展,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得保持其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区别其他事物的根本,放弃了技击,武术就不是武术。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大众认为武术就是“花拳绣腿”,也更能理解为什么绝大多数大学生选修武术课前充满的期待和兴奋,学完之后却很失望,对武术毫无兴致。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武术就是用来“打”的,而国家推行的教育政策却片面的追求武术套路的教学以及那听起来高大上的传统武德、传统文化的教育。

不可否认,武术套路确实是武术练习中很好的一种练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武术套路成了武术的代名词;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武德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体育也绝对是无可厚非。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东西应该是建立在大学生充分理解、接受武术的前提和基础上的。试想,一个对武术充满期待、兴致勃勃的大学生,在接受为期一个学期的武术套路练习后,你再跟他讲传统武德、再跟他谈中国传统文化有多丰厚高深,他能听得进去吗?他很失落,已经对武术失去兴趣。他原本想通过武术课,学习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他原本希望通过练习武术,能像李小龙那样,瘦小的身体爆发出惊人的击打力量和速度。然而,我们的武术课呢?给他们的只有武术套路,一整套枯燥、繁杂的虽有技击内涵但很少能实用的类似舞蹈或者戏剧表演的操化的程式化动作。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拳种,是武术的一个文化符号,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武术。“十年太极不出门”道出了习练太极拳的艰辛之路,不能一如既往地期望大学生们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通过掌握一套太极拳套路来理解掌握太极拳。大学生正当气血方刚之年,要他们静下心来比划高深莫测、神乎其神的太极拳勉为其难。现在的大学生要的是出汗、要的是激情,而太极拳给了他们什么?不应把我们认为优秀的、富有文化内涵的武术形式强加给大学生,应还武术一个本原,让大学生们通过大学武术课程,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让他们对武术产生并保持练习的兴趣,养成练习武术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辅以武德、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

3 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

过往研究表明,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大多采用套路的形式。当前高校武术的教学内容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动作与基本功、基础套路、主要学习套路(如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也有极少数高校采用了段位制教学内容、散打、长短兵和防身术等。在套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甚至只教程式化的推广普及套路,根本不讲动作的攻防含义或者只针对部分套路动作进行攻防技击的讲解和练习,这样就导致教授的武术套路的动作与实战应用的脱节,造成了大学生学习武术后的失落感。这明显偏离武术的源和本,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喜欢也是必然,达不到武术教育的目的。

纵观武术界和学术界,有一个习惯:谈到武术,言必称套路。所有人都不自觉的陷入“套路”怪圈,仿佛一说中国武术就得提及套路,而忘了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在大家眼里,说中国武术,肯定想到花梢的武术套路;说中国功夫,大家肯定想到李小龙的格斗或者少林寺的硬气功表演;说到跆拳道,肯定想到其飘逸腿法的实战,说到拳击、泰拳,都会想到他们的犀利拳法和肘膝的实战,而不会想到他的练习套路。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套路是一种强化练习形式,也是在言传身教的师徒制中传承武术的简练直接的内容。可以这样说,套路是当初的武术家设置的在一种超乎常人理解的实战格斗意境中串联的技击动作,说的直白点,那些招法或者招法组合在街斗中很可能毫无用武之地,而且练习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练,动作的掌握尚需长时间的修炼,更别说那些动作在实战的应用了。

武术各种流派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各门派创始人为了更好的生存,另辟途径、绞尽脑汁的独树新帜,在不同的角度融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同时,在儒家思想以及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思想境界下,各门派的武术家互相吹嘘和奉承,以求共赢,明知对方存在很多问题,却闭口不谈,只言肯定。如此这般,武术拳种和流派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然而事实上,万变不离其宗,真正意义上的格斗原理和技术就那些,不管是什么拳种什么流派,用什么样的招数,到实战上,就得遵循基本的格斗技击原理,技术的选择也会尽可能简单实用。不过,万花齐放的武术拳种和流派反倒成了现代中华武术的象征,一说武术就不得不提这些众多流派的传统武术。现在的一些电视武术格斗节目,有些师父师承某某门派,打出来的动作却是散打或当前流行的一些格斗术,并不见其门派的传统套路里的招数。笔者认为,武术套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花式武术,就好比花式足球、花式篮球等,正常情况下,花式的动作很少能在实战中用到。然而我们在教足球、篮球时,又有多少人一上来就教花式足球、篮球。足球篮球课上,我们前期教的都是最基本最有用的基本技术,因而我们的武术教学应该考虑注重基本格斗技术,至于武术套路可以拓展的形式供学生选修或者自学。

4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众多研究表明:大学生最期待的武术教学内容就是散打或者防身术,他们希望学习最实用的攻防格斗术。因而我们的武术教学内容,首先应学习“踢打摔拿”这四个中国武术特有的技击格斗技术。而我们的大学体育武术课程上,又有多少攻防格斗的教学内容,即使在大家从上至下高喊武术教学改革、武术发展改革的今天,又有多少高校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了?纵观当前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人的研究都根植于套路,如很多学者都提出通过增加攻防技击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所教学的套路。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换汤不换药,即便喊出“淡化套路、强调技法、突出应用”,又或者推广所谓的“段位制”,无一例外,都没有跳出“套路”这个魔咒,所有的改革都还是建立在套路之上的。这是本末倒置的一个做法,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首先确定技击这一本质属性的第一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熟练掌握基本格斗技击术的基础上,通过套路的习练,理解强化武术的格斗技击术。简单实用的技击术不仅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还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其能自主的进行练习,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技击格斗术的教学过程中,贯穿武德教育。在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动作后,可向实战过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解决完“打”的问题后,我们再进行简单的武术套路教学,同时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武术本身蕴含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把武术的功法、格斗的练习内容放到首位,在练习者熟练掌握若干种攻防练习方法和格斗技术之后,继而过渡到简单的套路练习,包括推广普及的套路和一些传统拳种的经典套路,而不是在进行简单的基本功或基本动作练习后,就直接进行繁杂的套路教学。至于武术中强调的武德、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我想我们大可不必太自恋。试问,哪个国家的格斗项目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个人品行修炼,又再问一句,哪个国家的格斗运动不蕴含了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在这里,我不是崇洋媚外、肯定别人、贬低自己,而是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我觉得武德教育、传统文化阐释在武术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不是首要的、不是最重要的。说到跆拳道,你肯定会想到那飘逸的腿法,谈到泰拳你肯定会想到犀利的肘膝,提到拳击你肯定会想到无比凌厉的拳法。各位,你们有谁在第一时间想到他们的德育和传统文化。反过来,说到武术,你们心中想到了什么。是大开大合姿势舒展的长拳,还是恬淡舒静松活绵柔的太极拳,还是稳马硬桥短小精悍的南拳等,有多少人会想到真正实用于格斗的攻击力极强的踢打摔拿。我想一个普通大众,他们可能会想到武术就是实战格斗,而我们这些所谓的武术工作者、学者们脑子里或许会出现复杂的画面,很有可能是模糊的画面。因为我们已经走上了一条死胡同,舍本逐末式的追求武术衍生出来的价值功能,把武术的技击本质抛弃在脑后,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反过来问自己:“武术是什么?”我们一边鄙视武术搏斗的功利性,喊出“散打不是武术”的心灵寄语,一边却又在膜拜武术套路的落寞的发展境遇中苦思对策。所以,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一定要从武术之源、本出发,强调其技击的本质属性。

5 结语

武术的发展,应当坚持武术的源和本。武术教学的本质回归,寄托了社会及学校对武术技击功能的期望。因而,在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当重点安排武术技击格斗术,辅以功法、套路等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武术理论、武德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最后可以专门安排理论课,深入阐释。总之,武术的发展、武术教学不应舍本逐末,而应探源求本,以其本质属性——技击为圆点,放射性的发展其其他功能。

[1]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1240-1244.

[2]喻德桥.体育院校武术普修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0):98-100.

[3]李富刚.对学校武术教学内容的反思[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5):613-620.

[4]曹朝辉.对我国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

[5]赵文龙等.从传统文化视角审视高校武术教学内容[J].韶关学院学报,2014,35(10):99-102

Exploring the Essence from the Rigin——Re-discussion abou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s of College Wushu Class

LI Xiong-feng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Xinzhou 034000, Shanxi, China)

College Wushu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highlight the edu cation function, but also to inh 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nati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key to the reform of Wushu teaching.Through exploring the origin and the essence of Wushu, the writer analyses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College Wushu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inks: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se should be the main content of Wushu teaching, the exercises and routines act as a supplement, and theory, moralit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hrough arrangements.

Wushu; teaching content; the art of attack and defense; routine

忻州师范学院2015年教学研究立项资助项目。

李雄锋(1980-),湖南邵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技击格斗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张伟丽 格斗玫瑰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