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雪峰
选派第一书记 助力脱贫攻坚
□ 任雪峰
去年8月,大同市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857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工作以来,他们围绕“抓党建促扶贫谋发展”核心任务,带头示范表率,聚力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为加强基层农村党建和推进扶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细管理,用好用活农村第一书记。市、县两级将第一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作为“领头雁”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精准培训原则,邀请组织扶贫、农业技术人员对第一书记进行了系统培训。结合形势政策,采用以会代训、交流座谈的形式,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有效地提升了第一书记的履职能力。建立了第一书记责任清单和到岗履职情况月通报制度,严格考勤考核,由乡镇党委和所在村党组织对第一书记到村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对第一书记工作实绩进行定期公示。县、乡两级坚持定期召开第一书记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汇报,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和困难问题,安排部署第一书记工作。派出单位发挥“娘家”和后盾作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协调扶贫、农业、水务等部门为第一书记提供政策、项目、资金等保障。
精准发力,用心用力筑牢脱贫攻坚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抓好基层党建与助力脱贫攻坚紧密结合,针对驻村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协助配齐村“两委”班子、严肃党组织生活、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特别是将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进行集中整顿,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帮助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完善村务情况分析等制度,加强对村务决策、村务公开、“三资”管理、工程建设、惠农政策、耕地保护、土地流转等工作的监督;拓展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六权治本”向乡村延伸。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运用远教设备,加大对“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发挥党员在扶贫开发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精耕细作,发挥好农村第一书记作用。围绕“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突出“精准”二字,逐家逐户走访调研,分类掌握贫困人口情况,核实完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大力发挥涉农部门扶贫资金和单位扶贫资金的“酵母”作用,帮助贫困村制订实施脱贫计划,参与整合涉农资金,帮助选准发展路子,组织落实扶贫项目,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找准贫困户的“造血干细胞”,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新荣区郭家窑乡二队窑村第一书记贺睿争取上级扶贫资金50万元,从山东凉山县购买肉驴70头分发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引导村民进行肉驴养殖,发展特色养殖增收。灵丘县花塔村第一书记李国文结合村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多方奔走协调编制《花塔村旅游发展规划》,争取资金35万元实施有机生态采摘园项目、光伏扶贫项目、旅游公路项目、景观公园项目……一项项涉及民生或者旅游的工程破土动工,过去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栽上了蓝莓、樱桃等“摇钱树”。阳高县大白登镇大泉山村第一书记郭健带领村民围绕国家旅游扶贫计划实施旅游产业脱贫,集体验式旅游和游客服务于一体的大泉山游客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第一个农村“光伏+煤改电”试点建成,乡村客栈、旅游农家乐顺利开张运营,林下特色养殖采摘园选址完成,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山西最美旅游村”辐射效应让农民们得到了实惠。大同县第一书记以发展黄花产业为引领,拓宽农民致富增收路径;浑源县第一书记致力于光伏扶贫试点项目,增加农民收入;天镇县第一书记致力打造家政服务员品牌,积极引导2800多名贫困妇女走出山庄窝铺,依靠劳务输出让每个家庭月增收两三千元,趟出了一条脱贫新路。第一书记在扶贫一线的具体行动,鼓舞了贫困村的无数党员群众,有效增强了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实现了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市第一书记走访农户18569户,开展政策宣讲3254次,筹集扶贫资金3500多万元,办好事实事6521件,帮助配齐“两委”班子131个,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857个,落实扶贫项目496个。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