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建涛
应加强体育课中的有效课堂纪律管理
□ 周建涛
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建立在有序的课堂秩序过程中实现的。而课堂纪律的好坏,又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抓好课堂管理纪律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之一,尤其是体育课因其教学具有活动空间大、组织工作复杂,干扰因素多等特点,加之学生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而且在活动中又最易显露出各自的个性,因而只有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抓”,才能避免课堂发生纪律失控现象。教师为保证一堂教学课顺利进行,需要良好的教学艺术、课前准备,也需要良好的课堂管理纪律保驾护航。
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有多种原因,大体归纳起来有:1)教学目标制定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让学生感到害怕、反感。2)教学方法不切实际,绝大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能有效完成动作,教学过程没有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3)教师的自我要求比较低,不能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无师道尊严的观念;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等。 4)教学外部因素干扰大。 5)学生对于体育课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
1.提升体育教师个人认识
教师要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是教育学生做人的需要,教师应当提高责任感,教师千万不要把“师道尊严”与培养纪律意识混淆一起,不能认为,学生和教师“称兄道弟”,便于纪律培养,也不能认为学生“怕”老师,就是纪律好。要让学生守纪律,必须符合法规,符合育人的宗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加强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做到有令必行,逐步养成良好纪律的习惯。
2.提高体育教师个人素质
体育课中的纪律状况往往与教师给学生的形象,威信,教学能力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密切相关。为了维持纪律和进行课堂管理,体育教师要不断在教学业务,素养水平,管理班级能力等方面提高自己。业务方面,吃透体育教学目标、内容,具有良好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以及处理教材的能力,备课时,能做到备教师、备学生、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安全等。对学生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知道如何利用体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日常工作中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信心,情绪饱满地投入教学,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并注意有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妥善处理违纪行为和进行课堂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3.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形成有效的课堂管理纪律,不能一味地采用某一种方式,如生硬的把学生拽出来,一阵批评;或不闻不问,期待学生自己会 “良心”发现,进而突然遵守纪律等等。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应掌握一定的方法:1)肢体语言。对于纪律本来就比较好的班级或个别学生,突然有一天纪律不好时,教师可以采用暗示的方法,如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微笑。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时间,又能及时提醒学生。2)提问。通过暗示后,个别学生还不能停止说话或做与之无关的动作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其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否,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3)冷处理。有的学生,平时纪律不好,且常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一定配合。教师此时可以转换一下教育方式,进行冷处理,让双方“静”下来。待课后再和学生谈一谈。这样既不激发师生矛盾,给双方一定的考虑时间,同时也让课堂得以顺利进行。4)适时沉默。对于课堂中突然有很多学生在说话时,教师采用提高声音的方法,以期提醒学生注意课堂纪律,效果往往不好,学生甚至说的更“欢”。教师可以尝试一下:以静制动的方法,突然沉默并及时做出让学生保持安静的手势或反问学生:听听谁还在说话?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立即能明白教师意图,并保持安静。5)暂时停止正常教学。对于纪律混乱且经过教师多次提醒后,学生仍不能停止说话的班级,教师可以突然宣布停止教学,进行专门的纪律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思想教育。6)培养体育骨干。一个成熟的课堂,教师的精力应主要放在教书育人上,课堂纪律的管理,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培养有威信的学生,让他们参与。这样对违纪的学生,在萌芽初便得到一定的提示;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组织教学。
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管理与纪律习惯,是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管理与纪律是对社会共同利益、价值观、目标及行为规范的认同与遵从,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教师在实践中,应提高认识、严于律己,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个人素质,在实践中对课堂管理纪律常抓不懈,才能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学习。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体育组31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