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研1502班 江苏扬州 225000)
论学校和家庭及社区三位一体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曹建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体研1502班 江苏扬州 225000)
大教育实质上是全民的终身教育,它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背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基础,以“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化为模式的一种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体质健康改革的新兴产物,其理论和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教育理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现如今,三种教育模式各行其是,在方向上不一致,甚至出现反方向,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体质健康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的发展进程。该文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和体质健康的角度出发,研究其现实需求,分析“三位一体”学生健康体制的现状,理论性地提出发展“三位一体”的指导性意见。
三位一体 体质健康 作用 学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教育观逐渐深入人心。“学校、家庭、社区”的传统教育观念也日渐更新。20世纪后半期,美国学者古迪纳夫(GoodenoughWH)曾指出:“多元文化在当今已成为正规的人类生活经验,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如何处理教育一体化的冲突与和谐的关系问题,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今,我国体育的“一体化”发展还处于一定程度上的互动状态,实施“一体化”体质健康教育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由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本身体质健康的不同,所形成的差异性和影响都是动态的、多方面的。所以,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健康“一体化”已迫在眉睫,这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体育运动是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社区、家庭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构建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课外文体活动模式,这种模式的支持程度还是较大的,但是支持力度远远不够,大多城市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生一旦离开了学校,回到了家庭、社区以后体育学习链就基本中断,很大程度反映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认知程度不够。顾名思义,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和学习任务的加重,中小学体育锻炼兴趣呈现下降的趋势。学校长期追求升学率,注重文化成绩的提高,以至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另外,学校体育教材体系存在不足,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缺少创新,甚至有些地区师资的缺乏和滞后导致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长此以往,所有这些显性与隐性的制约因素,都很大程度上地阻碍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脚步,不利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家庭对体育健康观念也存在着误区。经过调查,因为工作繁忙,家长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是主要原因。其次,学习任务的加重,大多数的家庭将精力放在学习课程、考试上,直接说明了体育锻炼的行为在家庭地位中逐渐削弱。从健康角度出发,家长对孩子的体育健康观念淡泊,认为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和身体好就行,体育锻炼无关紧要,单一片面的认为“健康”就是无疾病,忽略了体育在体质健康环节的作用。从动机角度出发,很多家长认为体育教育仅是学校体育的工作,家庭无需担任责任和义务,所以他们的父母对子女的体育信念较低。主要表现为:家庭体育无法给予子女心理支援、满足其体育锻炼过程的心理需求,体育心理需求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最终,难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影响了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发展。
对于社区体育方面,社区是学校体育的补充,为家庭体育的场地和器材提供保障。学生是家庭和社区体育参与的最活跃人群,但社区体育活动很少将“学生、家庭和社区”运动相结合,社区活动形式变得空洞单一。其次,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的关系一直被公众所忽略,社区体育与社区卫生的工作大部分是分开的,各司其职,他们一个是理论指导;一个是具体行动,导致了社区体育的管理机制和社区卫生的制度得不到融合,难以发挥各自功能的最大化。再次,社区体育锻炼的设施不健全,体育活动指导员的缺乏,导致学生在社区中的体育锻炼得不到满足。
由此可知,“三位一体”在体质健康发展进程中处于完全脱节甚至不连续的。学校体育狭隘片面的注重“知识堡垒”,家庭体育又无法提供科学的规划,社区体育健康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因而形成的是各自为政、彼此独立、发展方向相反的状态。这显然是不科学的,直接影响了学生接受体质健康教育的实质性。
对于中国特殊的教育背景,没有现有教学模式的参照、甚至体育健康教学模式还未建立的情况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道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发展模式是对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的改革指引了方向。“一体化”的出现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各种新的问题、新的特点、新的对策和新的思路。笔者认为,在传统教学理念基础上,加入新型“一体化”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更深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学生是国家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下一代人才的家长角色,对“三位一体”能否有机结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三位一体”化的重要桥梁,它紧密联系着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而在学校体育运动中,家庭体育是“三位一体”的基础,增加了家庭体育活动锻炼的途径,对学生体质健康具有引导性作用,家庭的地位在“三位一体”的进程中显得举足轻重。学校体育为社区体育提供场地设施和器材,同时培养了一批社区所需的指导员和工作人员等。反过来,社区体育为学校师生提供发挥特长、科研实践和资源共享等平台。而且,体育“一体化”不光依赖学校体育的课程,家庭和社区同样应负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侧重地发展各有的优势,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学校健康发展为中心,家庭健康发展为基础,社区健康发展为依托的基本工作思路。学校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讲解示范予家长,家长积极配合,社区予以监督,将体育教育和健康观念相结合,达到强身和健体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三者无不可缺一,有效衔接、共同发展,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1转变思想观念
学生是体育活动的核心群体,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观念和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主要提高学生对体育健康知识的认识,学生将课堂学到的内容传授于家长,改变家庭只重视学校教育的观念,加强家长的体质健康意识。家长体育观念的转变是学校和社区体育的延伸,学校和社区利用共同体育设施,社区积极配合学校体育工作,老师帮助家长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改变家长只重视升学率、忽视孩子健康体魄培养的观念,以“健康第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价值理性的质量观转变。
3.2发展学生个性
学校应主动将体育重心放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体育锻炼的需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尤其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学校、社区更应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学生从事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激励学生体育的兴趣和热爱,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关键性作用。教师方面,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体育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指引中小学生参加课余和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更有益于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3.3建立特色教模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体质健康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上正在大刀阔斧。在我国特殊教育背景下,根据本国国情,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已不随潮流,创新型理论更加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学校适当的增加体育课程理论,让学生知其然甚至知其所以然,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制定适应各种班级、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教法,达到体制健康教学的最优化。
3.4注重“家庭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程度,对健康观念的认知将间接影响孩子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作家长的理应理解,应明确体育锻炼在孩子学习过程中不可磨灭的作用。家长尽可能的在体育上投入经济,购买体育器材等,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体育活动,甚至身体力行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锻炼,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还能了解孩子心理健康,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情况,为建立更和谐的家庭打下夯实的基础。
3.5合理配置资源
“三位一体”主要把学校的大门向家庭、社区敞开,学校体育器材和场地向公众开放,充分利用三方资源。社区要致力于培养体育指导员,实现人力和物质资源的互补,改变社区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的现状。社区体育可以和社区卫生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让更多热爱体育的学生融入到体育活动的大家庭来。
3.6加大宣传力度
“一体化”体育必须重视 “宣传教育”,特别是健康体质知识的宣传。学校、社区联合定期举办健康知识和专家交流的讲座。同时,通过网络信息传媒,传播体育健康知识和健康观,营造“三位一体”健康和谐的体育氛围,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及家长的体质健康意识,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体制的目的。
“三位一体”体质健康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探索,是对传统体育优秀教学思维的继承与发展。总之,我国体质健康改革必须批判性的进取与拓展,牢牢把握“学校、家庭、社区”这三种体育优势和特点,有机结合,只有把这三方面协调一致起来,才能起到对学生健康体质的促进作用。“三位一体”的体质健康改革是个错综复杂的教育系统,它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努力,因为“三位一体”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1]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6-8.
[2]赵东平. 对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体育健康教育的探索[D].四川大学,2005.
[3]李趁丽. “家庭、学校、社会” 一体化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刘剑.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体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G807
A
2095-2813(2016)08(b)-008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