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林,金 超
(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4)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王俊林,金 超
(清华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84)
2015年底,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正式拉开帷幕。赛事历时半年,横跨中国各省市众多高校,参赛规模几万人次。该赛事为大学生打造了一个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够进行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使得高校体育文化氛围更为浓郁,可谓一举两得。基于马拉松热潮及校园马拉松开展背景,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以“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为主体展开介绍及分析,并应用SWOT分析以其为代表的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威胁与挑战,最后为赛事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SWOT分析;校园文化
跑步作为全民健身中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运动,近年来日益受到大众欢迎,2010年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仅有12场[1],到2015全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马拉松已经成为群众喜欢又富有挑战性的一项运动。2014年全国参与马拉松及相关活动的人群规模约90万人次[2],2015年更是高达130万人次,马拉松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为了满足跑步爱好者的“跑马”热情并促进马拉松行业发展,2015年初,中国田径协会放开国内马拉松赛事审批制度,为民间举办马拉松赛事提供了发展的空间[2]。但是部分城市马拉松报名需要抽签,城市马拉松已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参加的需要。高等院校肩负着学生培养与体质锻炼的重任[3],为了贯彻落实学校阳光体育工作,丰富校园体育文化,2015年底,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将校园马拉松赛事推向了高潮[4]。截至总决赛前,赛事的参与者已经超过了7万人次,可以说真正打造了一个大学生集体狂欢的赛事,也为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以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为研究对象,通过SWOT分析,找出得失,提出见解。
1.1 研究对象以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及发展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分别以“大学生马拉松”、“校园马拉松”为关键词,分别检索文献15篇、6篇;通过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官方网站、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网站等获得相关资料,了解我国高校马拉松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及校园文化等信息。
1.2.2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举办学校的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实际举办情况,进行现场观察,并随机与参赛者、志愿者、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对赛事的参与感受、评价等情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2015-2016“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首站在北京大学举行,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举行,总决赛在清华大学进行。该赛事分为校园冠军赛和全国总决赛2个阶段:校园冠军赛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比赛距离的校园长跑活动,并融入学校本身特色;而全国总决赛则是以半程马拉松接力赛加校园长跑的形式举行,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举行为全国众多高校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该赛事每站比赛都吸引了上千名在校生、校友及教职工的参与。
相对于城市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和距离设置,校园马拉松规模小、距离短,参加人数在3 000到6 000人,距离从3 km到5 km不等,更突出校园文化;相对城市马拉松全封闭道路交通,校园马拉松则对学校学生、教工正常生活学习影响小;相对于城市马拉松的资金投入,校园马拉松投入较少,当然影响力也相对较小;相对于城市马拉松的成熟经验,校园马拉松刚刚起步,相对缺乏经验。
SWOT分析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管理学研究;该方法对目标所具有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进行分析,并对所面临的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阐述[5]。该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通用的管理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企业及单个项目。针对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得失、机遇与挑战,我们试图运用此方法对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展开分析,剖析赛事发展现状并提出发展建议。2.1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有益经验与城市马拉松比较,校园马拉松其特点是规模小、距离短,突出校园文化。
2.1.1 组织运营模式 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采用的是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大体协田径分会执行,各高校承办,康湃思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和虎扑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负责商业运营和市场推广工作的组织运营模式。这样的组织结构既可以保证各所学校充分利用自身条件,突出校园体育特色,又能保证赛事运作的专业化,在安全保障、报名计时、赛事补给和完赛纪念等方面为校园跑步爱好者提供专业马拉松的赛事服务。相比于其他校园内开展的赛事,这种组织运营模式更高效、便捷。
2.1.2 项目设置合理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分为校园冠军赛和全国总决赛2个阶段,校园冠军赛主要参与者是高校普通在校生、校友及教职工,通过校园长跑的形式来完成比赛。而全国总决赛则是之前各站举办学校派代表参加,以半程马拉松接力赛的形式进行,比赛的竞技性较强,同时也促进了各高校间的交流。赛事以这2种方式进行,不仅保证了群众体育的趣味性,又能增强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可谓两方面发展的相得益彰,更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达到的。
2.1.3 突出校园文化 每所承办学校在比赛路线上都充分展现了自己校园的主要风景建筑,也是比赛本身的一大特色。参赛者既可以在比赛当中领略校园风景,也会加深对校园人文景观的认知[6]。而校园也通过这样一场轰动性的赛事添加了生机与活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跑步,喜欢上了体育。充分利用体育赛事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7]。
2.1.4 赛事宣传打造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各方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对赛事全程报道,菁体育为赛事提供直播信号,虎扑旗下PC端、APP、虎扑TV进行全平台支持。另外参赛者和观众还可以在微博、微信及斗鱼TV等平台进行互动。另外,在赛前还有专业的健身教练带领参赛者热身及舞台表演等节目,提前为赛事预热。可以说,赛事在宣传效果方面趋于专业化赛事。
2.2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不足
2.2.1 赛事组织服务 由于众多高校第1次组织校园内的马拉松越野赛,在比赛当天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赛前检录环节的缺失,大多学校比赛前是没有检录环节的,同学们都聚集在起点处等待,这就对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指挥增加了难度,另外也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志愿者的专业性问题,由于赛事的志愿者大多都是本校学生,在没有专业培训的情况下就参与到志愿工作中,就会造成志愿者服务不到位,管理困难等;跑后休息区的安排,大多学校由于跑后没有安排合理的休息放松区,导致大多数参赛者结束比赛后停留在赛道上,对没有跑完的参赛者造成干扰,也影响到了裁判及管理人员。
2.2.2 校园气氛营造 虽然赛事运作统一由运营商来开展,但是每所学校的体育氛围却大不相同。马拉松运动在国内开展较晚,赛事的发展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大规模兴起;而高校的马拉松运动更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相当大部分学生还不是真正了解马拉松这项运动,这就对学生参加马拉松比赛造成了影响,而校园的体育氛围也影响着部分学生参与马拉松赛事。
2.3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面临的机遇
2.3.1 大学生马拉松赛事的迅速发展 由于跑步运动热潮的兴起,带动了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而校园马拉松赛事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在较快发展。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赛事的空白。相信随着赛事各方面成熟和完善,定会成为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之一,而跑步时尚也会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大亮点。
2.3.2 全民健身计划助推校园体育赛事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校园体育赛事的开展迎合了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战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体育人口的中坚力量。加强校园体育赛事的开展,能够起到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效果,对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有重要的意义。
2.4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面临的威胁
2.4.1 同类赛事的竞争 今年除了大体协举办的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外,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举办了中国大学生阳光体育校园路跑接力赛,赛事同样也是吸引了众多高校参加,并且反响也不错。另外,像清华大学校园马拉松这种单个举行的校园赛事也在全国多个学校举办。全国校园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竞赛市场的竞争,对提升赛事品牌影响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4.2 马拉松特点制约 马拉松运动本身就是一项距离较长,而又具挑战性的运动项目。相较于其他观赏性,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自然就会造成学生对它喜爱程度的下降。马拉松运动也是一项十分考验学生意志品质的项目,不乏一些意志品质较差的学生因此失去对跑步的兴趣。也有的学生可能第1次参加比赛有新鲜感,体验一次之后可能就会失去兴趣,如何引导大学生科学训练迫在眉睫。
2.4.3 医疗与安全因素 无论是城市马拉松还是校园马拉松,保障赛事安全是赛事运行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备受社会关注的大学生群体,就需要对赛事的安全保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马拉松是一项风险系数较高的运动,经常会爆出某某马拉松有猝死事件的发生[8]。这就需要赛事组织者和高校的高度重视,为紧急突发事件做好预案和配备严格的医疗保障措施。目前需要给大学生传授马拉松运动的基本常识,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营,把大学生参加马拉松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4.4 场地和天气因素 赛事受限的因素有很多,校园马拉松线路的选择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学校,在赛事路线时,可以尽量选择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学校,可以考虑选择循环路线。另外天气因素也对赛事造成威胁,像北方地区的雾霾天气,就会对参赛者参与比赛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时间跨度选择上,12月份才开始的联赛,可能也因为天气寒冷会造成参赛者参与热情降低。而南方的雨季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学生的参与度。
3.1 坚持赛事品牌,打造独特校园体育文化的赛事未来校园马拉松赛事也会同城市马拉松赛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如何使赛事更加具有吸引力,是将来赛事发展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这就需要形成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品牌,形成自己独有的赛事文化,增强在赛事品牌方面的宣传力度,根据大学生特点,线上线下结合,以点带面。
3.2 提高赛事质量,打造专业化管理及运行团队要使赛事具有长期竞争力,除了赛事本身具有吸引力外,赛事的管理水平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赛事运营推广公司除了对裁判员和志愿者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外,还需在医疗保障、补给等方面配备专业人员,确保赛事万无一失。
3.3 提升安全意识,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赛事的安全性,一方面靠组织方完善的后备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没有经过长期的锻炼就参加大运动量的比赛,是很容易在比赛中发生突发事件的,为了使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需要校方倡导学生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另外,提升学校的体育氛围,也是学生能够形成锻炼习惯的重要方面。
3.4 增加参赛学校,扩大赛事规模首届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共有11所高校参与,遍布全国众多省市,并且也引起了不错的反响。随着比赛吸引力的不断增加,为了使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能够体验到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氛围,需要吸收更多高校的加入。为了加强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管理,可以制定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参加学校准入标准,完善申报、审批、退出机制。
3.5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融合在马拉松赛事进入校园之前,各高校已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赛事,如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杯”系列体育赛事,涵盖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0余个大项。而这些体育赛事对院系间竞技项目的宣传、设计及评比等已有较为成型的体系,建议在引入诸如马拉松之类的新赛事时借鉴已有的体育赛事文化基础。此外,除单项马拉松赛事外,也应倡导校园内平时进行跑步锻炼的氛围。
3.6 加强赛事市场开发相较城市马拉松赛事,高校马拉松赛事往往不向报名者征收参赛费用,且免费为参赛者提供服装及补给等装备,在经费上有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在赛事推广方面,校园马拉松和城市马拉松有其各自市场价值,大学是社会的先导,大学生往往更容易被社会所关注,在宣传价值上更具意义。因此,建议赛事推广公司结合高校群体的特点及潜在价值,吸引更多的资本力量给予支持。
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成功举办在高校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如何使赛事更具有竞争力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需要主办方在坚持赛事特点的同时,将大学生特点与竞技体育规律更好地结合,形成中国大学生马拉松特色品牌赛事;此外,提高赛事的整体质量,打造校园体育氛围;同时把握机会,扩大规模,增强赛事竞技性和观赏性。提升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水平,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1] 李康,刘俊一.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历史梳理与时代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5):73-76.
[2] 马迎志,骆欣华.2011-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C].“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2016.
[3] 邓宏涛.论马拉松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J].金田,2014(3):464-464.
[4] 王电海.网络视阈下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6(2):49-54.
[5] 申彧.SWOT分析法的应用进展及展望[J].知识经济,2009(8):76-76.
[6] 宋春燕,江波.校园马拉松热的形成和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3):61-63.
[7] 徐立明.由马拉松赛事促大学生体育精神养成的实践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62-164.
[8] 赵静.从高校长跑比赛的取舍引发对长跑健身的思考[J].潍坊学院学报,2013,13(4):82-83,107.
The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the Marathon Series in China University
WANG Jun-lin,JIN Ch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The “China University Marathon Series”, sponsored by the 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of China ofcially kicked of at the end of 2015. The events lasted for six months, went across various universities of diferent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achieved the scale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participants. It not only built a platform for the students to exercise as well as to show-of and communicate, bu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sports culture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Marathon boom and the background of campus marath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ses the “China University Marathon Series” even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eld study approaches. It also applies SWOT analysis to analyz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campus marathon events using this event as a representative,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t fac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posals for the event.
China University Marathon Series; swot analysis; campus culture
G80-051
A
1004 - 7662(2016 )06- 0021- 04
2016-05-06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613503)
王俊林,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