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传播策略及海南机遇

2016-11-28 12:36毕研韬
新东方 2016年2期
关键词:海南海洋文化

毕研韬 卢 瑄 焦 昆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路径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一、 海洋传播对我国的意义

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中华民族应有卓越的格局和智慧实现“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以海卫国、以海睦国”的海洋战略。无垠的海洋是联接世界的纽带,是我国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明朝航海家郑和说:“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习近平指出:“海洋事业发展得怎么样,海洋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我们民族生存发展,关系我们国家兴衰安危。”

要建设海洋强国,当务之急是提高我国海洋传播水平。海洋传播涵盖海洋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文化的传播等,其主要功能有四:互鉴文明、塑造共识、协调政策与行动、减少敌意与阻力,核心目标是提升我方公信度与合法性。海洋传播有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在信息时代,二者是一体两面,有机交融的。我国要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就必须树立全球海洋治理的大局观,要有能力影响利益相关者对海洋保护、开发、管理与合作的认识、政策与行动。

中国是传统大陆国家,讲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海洋并非统治者兴趣所在,《皇明祖训》所列15个“不征之国”即为日本、暹罗、苏门答喇、爪哇等“海外国家”。传播学是20世纪上半叶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中国受到重视是与改革开放“睁眼看世界”同步进行的。在各国愈发重视海洋、中国面临的海洋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笔者试图以传播学视角思考海洋挑战、研究海洋治理。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以来,各国对其中的“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概念与条款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读,并加紧岛礁争夺进而引发摩擦。中国在南海、东海、黄海、印度洋面临的国际压力骤然增加,国际舆论环境恶化,国际形象受损。中国约50%的货物进出口量须经印度洋、约3/4的石油进口经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航道顺畅对中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除此之外,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岛礁争夺、美国对华“岛链战略”都折射出地缘政治的残酷性。因此,海洋传播不仅事关中国现代海洋国家形象,更关乎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与安全。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区域文明都不能以单一文化形式存在,人类社会正被各种文化文明,如海洋文化、内陆文化、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等滋养着。文化嫁接、文化重塑是当今文化沉浮、文明更迭时代的历史必然。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具有掠夺性、征服性的强势海洋文化渐渐失去原有的权威。与此同时,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国正在悄然改变着自己的文化结构,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正极大丰富着中国的主体文化,它们伴随着崛起的中国横空出世。海洋文化兼具开放性、开拓性、和合性与共荣性,成为引领世界的新一波文化浪潮。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发展海洋传播恰逢其时。

二、我国海洋传播策略设计

其一,破除中国是海洋文化弱国的国际偏见,树立海洋文化强国的标尺。中国尚未建立海洋文化强国的国际形象,这部分导致政治互信不足、军事猜忌不断、交流合作肤浅、地区局势紧张、邻邦依存度低等局面。如今我国已为打造海洋文化强国积累了良好的品牌资源,下一步就要使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中国是成熟而负责任的海洋文化强国;不同于西方殖民扩张的海洋文化,中国海洋文化是包容开放的,是可以放心搭乘的诺亚方舟。我们要做自信扬帆远航的舵手,使乘客们充满信赖感与安全感。这是一次以中国海洋文化优秀个性为罗盘,以国际海洋文化共性为润滑剂,以各国海洋经济为驱动力的国际巡航。只有为世界树立中国海洋文化强国的标尺,才能粉碎各种国际阴谋,赢得国际广泛认同。

其二,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要着力于海洋动态文化。海洋是海洋文化的主要介质,有关海洋的人类活动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而以国家为主体的海洋活动又分为动态和静态两大类:静态呈现自主性和非交流性,如海防建设、单边海洋活动等;动态呈现交互性和流动性,如国际间围绕海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交流合作。中国虽已成长为新兴大国,但仍不具备应有的国际话语权,在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的夹击下仍处于劣势和防守状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抢夺话语资源、左右国际社会判断,把中国扭曲成抢夺海上生存空间、军事威慑邻邦、霸占海洋资源的异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发挥海洋文化的流动性有助于加深彼此理解,打破政治僵局。我们可利用海洋活动平台,如海上丝路往来、国际海洋科学勘探与研究、友好港口(岛屿、城市、高校)互访、国际海洋护航等,往返交互、合成共生,努力打造命运共同体和文化连理枝。

其三,海洋经济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传播载体。空谈口号、单纯灌输理念是不能实现有效传播的。近现代以前,中国一直是文化输出大国,最强有力的输出载体就是国际贸易和中国商品,在给其他国家带来实际利益的同时,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也被广泛认知。如今历史使命又一次降临,疾驰的中国经济列车是许多国家期盼搭乘的顺风车,各国发展也长期高度依赖海洋经济和海洋运输,中国参与的海上贸易必将成为海洋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载体。它是实体传播,可淡化政治色彩,以此深化国家间的互信合作,并随着经济交流的纵深化实现海洋文化的深度传播。海上丝路正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形象大使。

政府虽为传播主导,但传播执行者不应拘泥于官方,需发挥非政府组织、各阶层群体、传媒以及海外华侨的积极性,真正使传播效果最大化。

传播网络构建关系重大。当今西方垄断世界话语霸权,而中国话语张力不够、话语渠道狭窄,中国亟需因应海洋问题的国际化而构建国际传播网络,通过传媒、政府、智库等力量的整体配合,逐步强化在海洋传播网络中的信息投送,使中国声音尽量不被扭曲地抵达目标国公众。

应重视民间群体受众。在与我国南海争端中,越南不但走上国际舞台积极发声,对内强化民族主义情绪挑动反华思潮,还用中文直接面向中文群体,对华宣传的民间指向明显。我国在海洋维权中的传播工作一直将政府列为最重要甚至是唯一受众,这已不适应当前媒体多元化、受众多样化、语言年轻化的传播生态。

我国海洋传播应遵循如下八原则:(一)科学制导。传统上,在传播作业中,我国更强调政治正确而对技术正确重视不够,导致有时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尊重传播规律、尊重国际传播人才是我国提高国际话语权的不二法门。(二)结果导向。所有的对外行动、政策、项目、计划和信息都必须服务于明确而统一的目标。在国内资源配置上,要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为指针,而非以平衡国内部门利益为考量。(三)立体联动。我国海洋传播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为主体”的现代体系,充分整合“政府+民间”“军事+民事”资源。为此须明确海洋传播主管部门,打破既得利益格局,打造适应新时代的官民合作与军民融合新机制。(四)挖掘新媒体功能,组合使用图片、视频、语文等多介质文本,力争覆盖有潜力有影响的专业人士和青少年群体。(五)不回避海洋争端等敏感议题,但面对争议时,传播的使命应是洗脸而非化妆,更非整容。(六)警惕跨文化误区,尊重目标受众的民俗和习惯,力戒文化中心主义,学会从当地人视角看待我国文化与诉求。(七)建立立体化交流平台,重视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的高校、媒体、私企和智库资源。在对外传播中,建立关系和信任比传递信息重要。(八)解放思想,挖掘特色海洋文化,如海港文化、海洋建筑、海洋文艺、海洋体育、海洋民俗、海洋观、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友好岛屿、海洋文化传承与保护等。

三、我国海洋传播中的风险规避

我国以海洋传播助力海洋维权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提升议题设置能力,不随对方起舞。日本不顾中方对其无理主张的尊重和友好态度,在国际场合颠倒黑白,态度蛮横,使中方春晓油气田正常采掘工作大受影响。由于中方对国际传播语言与技巧的生疏,在日方对国际舆论单方面输出的情况下,中方海洋利益受到较大损害。今后我国应强化议题设置和控制能力,着力创新既符合国际规则又保障自身利益的传播模式。

其二,优化传播文本,避免国际误读。在东南亚,中方真诚合作的意图常被扭曲:我国与印度洋国家的正常合作被杜撰为“珍珠链战略”;谋求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丝路”构想被印度视作威胁。与此相反,印度反制中国、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却得到部分国家赞同,这或因我方沟通不当(如将“一带一路”称为“战略”引发对方紧张),或因对方利用国际对华刻板印象而蓄意曲解。

四、我国海洋传播中的海南机遇

海南在海洋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缘优势不可替代。海南是中国最大的海洋省份,紧靠东南亚,是南海的行政管辖主体,在海洋问题上可充分发挥“外交会客厅”功能。目前,除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三亚国际财经论坛外,还举办诸多国际体育与文化赛事,博鳌公共外交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海口侨务交流示范区亦在建设中。

琼籍华侨侨务资源丰富。东南亚与中国地缘政治和经贸发展息息相关,其中数个国家与中国存在南海争端。该地区是华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海外琼籍华侨大部分聚居于此,很多人对祖籍地怀有故土情感。华侨群体身兼传播受众与沟通渠道双重角色。海南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与东南亚华侨特别是琼籍华侨的沟通重任,助力协调包括南海争端在内的国际问题。

本土海洋传播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海南拥有18所高校,其中海南大学、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师范大学等均开设海洋、传播、公关等专业;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立足海南,服务南海,面向东盟”;海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等智库都在锻造海南特色的公共外交与海洋传播机制,今后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将更为积极。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指出,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将不是军事实力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美国战略界把信息视为四大国家实力之一。我国应把海南打造成南海传播的“航空母舰”、我国信息作业的实验基地。遗憾的是,目前海南尚未建立海洋传播研究机构,这远远滞后于国内沿海省份;海南虽已有数家南海研究中心,却没有一家南海传播研究机构。这说明海南省的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实力都相对薄弱、抢占战略高地和学术高地的意识与能力都尚欠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占据天时地利的态势下,希望海南各界精诚团结,在政策倡导上早日取得成效,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猜你喜欢
海南海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年味里的“虎文化”
砥砺前行
海南杂忆
谁远谁近?
59国免签游海南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