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贾树波
(1.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系;2.广东理工学院基础教学部 广东肇庆 526114)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郭峰1贾树波2
(1.广东理工学院体育系;2.广东理工学院基础教学部 广东肇庆 526114)
中国社会经济日益发展,高校的创办越来越多,大学生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甚至成为了诸多高校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大多数高校开展的大多是体育竞技方面的课程,缺乏对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该文对此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帮助广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以重视并得到较好的改善,共同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 心理健康 融合发展
现代大学生应该是一个具有高文化高素质的新群体,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但是由于年龄社会阅历等还不够丰富和成熟,导致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心理压力日益加重,不懂得如何解决。据统计,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这个年龄段的普遍情况要严重得多,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中国的发展不只需要他们的文化知识,更需要一群心智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青年。所以我们更应该大力发展大学生体育教育和心理教育,让他们齐头并行。
自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以来,中小学对于体育的重视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大学对于体育教育的投入也有了增加,但是,目前的高校体育培养,依然停留在生物体育的阶段,认为体育就是统一要求,结果最重要,强调技术强调竞技。不可否认,竞技体育也是体育的一种,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现代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更重要的不是强求其“健身功能”,而应该注重体育运动对心理建设的作用。现在大多数体育教学一直以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认为体育锻炼只有这一个目的。但是健康不只是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认为用素质达标测试就可以完成体育的教学目标,带有强烈的目的性,而失去了原有的单纯教育性。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对日后来自社会各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缺乏很多基本的个性人格能力的培养,致使中国教育依然是批量发展,忽视个体发展。
由于各种国际国内运动会的举办,我国成为了中外闻名的体育大国,这也使得我国整体的体育教育偏向单纯的运动竞技,注重的都是如何缓解情绪,提高成绩,而对于体育锻炼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重视度相对较弱。这是大多数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并没有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建设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许会有不好的阻碍。
2.1 体育健康和心理健康融合的重要性
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只是单纯体育竞技能力的发展,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笔者认为将体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两者相融合是目前我国发展心理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方式,是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的重点突破点。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一个人的身体与心理应当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而不是被单纯地强调发展身体或者强调发展心理,两者的融合才能让学生成长的路程更加丰满。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需要一种系统的有组织的教育方式,两者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身心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才能完美地推行下去。成人都知道身心应该统一发展,更何况处于青春期,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学生?学生不应该单纯接受知识教育,还要注重人格、心理的建设。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的运动是否达标,更应该关心学生的内在。
2.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课是所有步入大学的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科目,它不分专业,不分年级,由很多专门的拥有体育教育资格的老师教学;体育心理学是体育教师上岗之前的必修课,所以教师应当拥有一定资格的体育心理学教学经验,体育教学不只强调竞技教学,也蕴含了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教育,比单纯开设心理教学课堂要有效得多。
一方面,体育课和心理健康课都是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他们开设课堂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只是前者是帮助学生在外在上提高自己机能的强化,后者是在内在强化学生的能力。所以笔者认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可以融为一体来开课。
另一方面,体育锻炼是一种可以提高身体健康的方式,但同样可以调节好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情绪调节好了,人们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体育锻炼之中,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全的。这样积极的良性循环可以让学生在身体健康的同时调节心理,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
总而言之,可以预见,高校改变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将心理教育融合进来有利于两者的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3.1 正确对待心理教育
不只是在教育界,社会上普遍对于心理教育的认知都带有偏见,忽视心理问题,认为不是什么大问题,要么就是单纯以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所以心理咨询师一直是个比较冷门且不太受重视的职业,有这样的大环境,学校对于心理教育的认识更是存在很多盲点和误区,因此各个学校就算开展了心理课,也会以各种理由被其他文化课占据。被所有课程边缘化的心理教育,就算好不容易有了一两节,也仅仅是停留在很浅层次上的对照书本演讲式的课堂讲解,领导、老师不重视,学生更是不了解自己心理上或许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高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或者只是让某个毫无专业素质可言的老师代课,学生无法与老师沟通,这样的心理教育是失败的。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也许心理教育、体育教育的不成功可以推脱给资源资金的不足,但是首先学校的领导要对心理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真正重视这门课程。在对待学生的身心教育上,要以学生的一切身心需求为首位,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正确摆放对于心理教育的态度,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体化,这是融合身体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基础。
3.2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合理疏导
大学生可以说是大多数人学生生涯中最灿烂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是人从学生变为社会人的一段重要的转折点,这段时间人是最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尤其是在想到毕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压力困难重重。
所以学校的领导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目前遇到的困难,进行广泛细微的调查,尽量保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负责,切实进行疏导,而不是说大话、说空话、随意糊弄。重点培养学生在控制情绪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疑惑,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人生目标,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而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让学生能从繁忙高压的学习状态中分出一点时间锻炼自己的身体,还能了解到一些体育基本常识,培养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使其全面发展。心理教育同样也承担了这样的任务,他们都是为了能让学生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在身心健康上同样不掉队。如何在体育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的教育,就是体育老师应该考虑和深思的问题了。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接班人,国家需要他们的知识,也需要他们拥有一副健康的身躯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所以身心健康才是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将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入体育课程的教学刻不容缓。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是全面的,在保证其身体健康的同时应该也保证学生内心的成长,将终身体育、身心全面健康的宗旨教给学生,才算是实现了高校体育课堂教育的真正目的。
[1]张世兵,乔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48-150.
[2]童智锦,赵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解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96-98.
[3]池秋平.四川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8):1-2.
G807.4
A
2095-2813(2016)12(c)-002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