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张劼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430070)
期待室内体育课之花绚丽绽放
——观《篮球裁判手势》一课有感
王丹丹 张劼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430070)
中学篮球教材由基本技战术、教学比赛和篮球裁判等部分组成。在平常的体育课中,往往只注重了篮球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篮球规则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篮球技能的掌握。本节课的教材是《篮球裁判手势》,为篮球基本技术与裁判法单元中的第六次课。由于篮球裁判手势内容丰富、覆盖面广,选择篮球比赛中最常见的犯规动作作为本课教学内容。经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把重点定位于篮球裁判手势中的球员号码和常见的非法用手、推人、拉人阻挡犯规裁判手势的表示方法,难点在于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裁判手势模拟宣判流程进行宣判。
首先,课堂在教师的口令和学生拿放凳子中开始。为了落实“怎样在不影响其他学科教学班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教室有限的空间和桌凳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与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活动要求,一开始授课教师就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如何轻拿轻放凳子、减小噪音的练习,并且这一练习要求贯穿本堂课。其次,在音乐的伴奏下授课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篮球自编操的练习,不仅达到了热身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复习,大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为主教材的导入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最后,在主教材的学习阶段,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学习成果直观展示。学生在教师“球员号码如何用裁判手势表示?”“常见的犯规手势有哪些及如何表示?”“球场上出现犯规动作裁判员该如何做?”等由浅入深的问题中,一步一步地学习篮球裁判员手势,多媒体则同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效。。
全课就是在流畅的教学流程中,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完成“学生能基本掌握球员号码和常见的有身体接触的(非法用手、推人、拉人、阻挡犯规)犯规手势,并能模拟宣判流程进行宣判”的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在主教材的教学环节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篮球裁判手势的表示方法和宣判流程;通过对学,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通过群学,培养了相互合作、互帮互评的团队精神,组内成员能够在学习—纠错—改错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运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本节课从伴随音乐练习篮球操的开课到运用ipad对主教材的学习,再到利用视频进行瑜伽放松,整个过程都用到了现代化教学技术。特别是在主教材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了ipad播放了大量课前录制的关于篮球裁判手势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暂停—回放—慢放—完整播放等方式充分理解并掌握篮球裁判手势。在难点教学时,学生通过观看ipad播放视频中的教学比赛初步建立篮球裁判宣判流程的动作表象,然后再进行反复观看和练习加深动作印象。
3.错位练习空间利用最大化。室内体育课和室外体育课最大区别之一在于空间的大小。如何把教室内有限的空间利用到最大化,这是本课设计的原则之一,也体现在本课的各个细节之处。准备部分的队列队形练习和篮球操复习都运用了站立式的错位站法—左右错位,这样每位学生的可用空间是非错位站法的两倍,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教室的空间。主教材的学习阶段主要以分组教学进行,有坐有站,队列队形是不固定的。这种情况主要依靠其他组员提醒错位并进行练习。成果展示、身体素质和放松练习环节,则主要是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空间并进行错位练习,称之为插空错位。这种错位合理运用了教室里可运用的空间,是教室内有限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1.室内体育课是室外体育课的延伸。只是在有限的空间内,既要突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特点,又要学习基本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进行各种动作技能的学练,又不影响其他学科班级的学习;既是对室外体育课相关知识技能的扩展,又是对其相关知识技能的补充。这说明室内体育课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的主战场,与室外体育课同等重要。
2.室内体育课的开展弥补了室外体育课无法运用多媒体的缺陷。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清晰地、客观地认识动作技术各环节。目前,室内体育课多媒体大部分运用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练等环节,而忽视学生的评价和展示环节。如果在评价和展示环节也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现场呈像分析,学生就能够更客观深刻地分析自己或他人的技术动作,从而能更高效准确地完成教学目标。
3.室内体育课空间有限,所以要最大化利用教室内的空间和课桌椅。通过精巧的教学设计,可以利用错位站立、错位练习等方法,或是把课桌椅摆放成相应运动项目的场地或是标志物,如跑道、跨栏架、乒乓球台、游泳池的岸边、篮球场半场、降低高度的篮筐和篮球裁判记录台等。通过这些精巧的设计和摆放,学生的练习强度小密度大,同样能达到室外体育课的学习效果。如脚尖着地的慢跑,脚尖不离地脚跟离地的原地慢跑,摆臂练习和手型固定等练习,或是上肢和腰腹的练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