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210015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 Nanjing 210015, Jiangsu, China.
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 南京210015
教师胜任力相关研究成果及现状综述
Relevant Research Status and Result of Teacher Competency
丁润冲1,王理峰2,毛燕平1,高德霞1
1相关定义
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麦克里兰教授首次对胜任力进行定义:胜任力是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1994 年修订后的定义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胜任力是能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区分开来的可以通过可信的方式度量出来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价值观、知识、可识别的行为技能和个人特质。经过多年的研究,胜任力的定义得到了不断的完善:通常是指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1]。
教师胜任力则是指教师个体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2]。
自从1973 年麦克里兰教授提出胜任力概念以来,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应用随即风靡全球,并成为一个前沿的管理理念,各国的学者们开始对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不懈地探索。最初对胜任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管理领域,但是随着教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助力作用,社会对教师素质及其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不断深入,自对教师胜任力开始进行研究到现在的30多年来,胜任力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通过知网、维普、万方等相关学术网站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包括近期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士论文。通过在题名查找中输入“胜任力”一词,共查询到相关论文4702篇;在题名查找中输入“教师胜任力”一词,共查询到相关论文687篇,如此多的研究成果为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教师胜任力相关研究
随着对教师胜任力研究的深入及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人员队伍的壮大,教师胜任力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
按照教师学科的不同划分,目前已有的教师胜任力研究涵盖了绝大部分学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物理、音乐、体育、计算机等学科以及高校中的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等学科教师的胜任力研究。
按照教师职业具体分工的不同划分,包括学校管理人员、教学人员、科研学者、辅导员、其他专技及辅助人员的胜任力研究。
按照学校层次的不同划分,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涉及高校(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中专校、中小学及幼儿园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
2.2.1传统的评价
教师胜任力评价内容侧重于教师“入职前”的准入资格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在入职前具备了哪些理论知识、教学手段及方法,能不能从事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有没有具备做教师的基本资格?
教师胜任力评价的方法主要是运用笔试或者试讲的形式,同时查验是否具备必要的学历、学位证书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师范生毕业前的传统笔试成绩和其在课堂(或者模拟课堂)上的讲课表现得分成为其是否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主要依据,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其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其教学能力的根据,具体包括教学观摩、教学日志、教学档案、教室观察、教学录像、学生成绩调查等等,由于测试的过程中对每个人涉及的因素较多,因此具有不可控性及不可复制性,具有一定片面性的评价结果,教师的真实状况不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出来。
2.2.2现代的评价
现如今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关注的是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教师的个体特征”,这个特征是伴随教师一生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心理状态及反思的过程。
目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评价方法是建立“教师素质评价体系”,主要从四个方面(教师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养以及能力)对教师进行综合评判(分别对教师自评、同事互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赋予一定的得分权重)。为了让测试结果更加接近于被测试教师的真实状态,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课堂教学情境,根据被测教师做出的即时反应,同事及评价专家组对其进行打分,运用统计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各级指标的不同权重对各个指标的得分进行汇总,计算出的结果作为此教师测评的最终得分,这样才是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得分。通过教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素质水平以及与别人的差距,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促进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和办法。教师素质评价体系在学校层面可以通过了解本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总体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制定出学校近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对多年来与教师胜任力评价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在评价内容方面已经从以前的侧重教师“职前”入职资格评价向如今的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转变。评价方法也从以前传统的单纯量化评价逐渐走向现代的量化和定性相结合,依靠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教师胜任力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因此现在对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信度及效度。
3教师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
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包括冰山模型说(胜任力从上至下层层深入。“水面上”是基准性胜任力,外在层面的知识和技能;“水面下”则是鉴别性胜任力,即内在层面的价值观、态度和动机、自我概念等)和洋葱模型说(层层深入的对胜任特征进行描述,从外到内,由表及里,最表层包括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核心层则是个体潜在的特征)。
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行为回顾探察技术,开放式地分析被访谈者回答问题的内容,从而把握被访谈者的胜任特征,再对表现卓越者和平平者的胜任特征进行对比,确定该职位角色的胜任特征模型)、层次分析法(定性到定量的转化,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系统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总目标、一级、二级指标。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来确定每一层次的因素权重,最后从高至低把计量值排出主次顺序分析解决问题)、问卷调查法以及特尔菲法。
3.2.1二因素模型
毕斯考夫和格罗伯勒等人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由教育胜任力和协作胜任力二因素组成。他们运用结构化问卷对教师胜任特征(教师的教学基础、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教师反思、纪律、有效性和领导、教师的合作能力等8个理论层面)进行了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了教育胜任力和协作胜任力二因素模型[3]。
3.2.2四个维度模型
这个模型由丹尼尔森(Danielson)等人提出,他们认为教师胜任力特征模型应该包括四个维度:计划和准备、教学、专业责任感和教师环境监控。
3.2.3五种胜任特征群
2000年Hay McBer作了一份题为“高绩效教师模型”的报告,他在其报告中指出领导、思维、专业化、计划(设定期望)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是高绩效教师的胜任特征群的五个方面。
总之,国外的学者们一致认为教师胜任力模型应该包括:具有一定的发展能力、高学历且业务全面。
我国学者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从教师能力、特质、人格、素质和教师评价等角度的研究,提出了四个维度的教师胜任力模型:教学、组织、知识和科学胜任力。李英武认为教师胜任力应该包括教师教学与管理胜任力、动机与调节以及情感道德特征。信阳师院的李悦辉则认为文化、能力、道德、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应该属于优秀教师职业素质的内容。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对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提出反面的声音:一、教师胜任力模型即使罗列再多的要素和各种单一的能力也不能够全面的描述优秀教师的特质。二、忽视了优秀教师在胜任力模型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对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给予更多的关注。
4研究总结
四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胜任力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包括理论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目前国内对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多,涉及的面也较广,但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仍然处于教师胜任力现状的探讨、影响因素的归纳、理论模型的建构等等以描述性为主的起步阶段。主要是纯粹理论研究的经验总结和以调查、测量为主的实证研究。总结分析局限于优秀教育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心理品质及构建各种教师胜任力结构模型方面。研究侧重点是教师的知识结构、道德规范、自我发展等。研究的角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评、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方面。因此对教师胜任力深层次的了解和揭示方面比较欠缺,研究结论的证据资料支撑上还不够充分。
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多的考虑加强对现有研究的整合,使今后的研究变得可比。当然胜任力具有地域性、时间性、环境性以及个体性特征,已有的教师胜任力理论可能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教师。因此今后构建的教师胜任力理论模型应该更多的考虑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特征,尽可能全面的反映教师胜任力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工作绩效以及相关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横向研究较多,对教师胜任力的纵向追踪研究较少;应用实践研究较少,理论研究偏多;肤浅的简单移植和套用西方研究的较多,深入地本土研究和跨文化研究较少。因此,未来与教师胜任力的相关研究应该多涉略以上提及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Carl O Olson,Jerry LWyett.Teachers and affective competencies[J].Project Innovation Summer,2000,( 7) : 35 - 39.
[3]Bisschoff,Bennie Grober.The management of teacher competence[J].Journal of Irrservice Education,1998,(24):11-14.
[4]蔡永红,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5]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4.
[6]彭彦铭,郭志平,李正中.教师胜任力研究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20-25.
Ding Runchong1, Wang Lifeng2, Mao Yanping1, Gao Dexia1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对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本文分别从教师胜任力的概念界定、研究对象、评价以及模型构建理论基础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我国教师胜任力现有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不足的同时指出日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教师;胜任力;研究;综述
Abstract:Recent years have s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paid to researches on teachers’ competency at home and abroad.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concept, research object, evalua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s of model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mpetenc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es on teachers’ competency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defects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teacher; competency; research; review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08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2-0018-2
作者简介:第一丁润冲(1977-),男,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编号:2014SJD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