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路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探讨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体系的构建①
张路
(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整体的改革,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在跟随着做相应地调整,基于此,“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大学体育课堂中。其不仅将体育课程的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进一步地将体育课程的概念进行延伸和扩展。现阶段,这一教学模式既适应了各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的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学生养成每天运动的好习惯。
大学体育课 “课内外一体化” 整体体系
近些年来,随着“阳光体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大学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任,也体现出大学教育的多样性。但许多大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体育课程的意义认识得不到位,认为体育课程只是为了学生能在学习之余进行简单地放松,没有正视体育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导致体育课开展得不顺利。该文首先对当前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答地阐述;其次,浅议大学体育课程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实际意义;最后,对如何大学构建“课内外一体化”进行分析。
根据国家有关学生体育的条例规定,要求普通大学每天都要安排额外的户外体育活动(即要设置除去正常的体育课、劳动课等的体育活动)。但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受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思想的影响,以竞技体育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师为教学主体进行体育教学、组织和考核,导致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课堂知识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学无法相互补充、相互平衡,使学生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爱好,无法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无趣,学生无法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不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和丰富,对于一些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说,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其对体育锻炼的欲望,久而久之会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正因如此,大学体育课程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2.1 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的空间。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同要求,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户外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充分展现学生不同个性的目标,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增进与人交流的能力,开拓新的视野,使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人生目标,加大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量,进而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健全大学生的整体人格。
2.2 是各国体育教育系统的发展趋势
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都将“培养学生树立终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标”列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采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体育素质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理论进行锻炼,从而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高校体育发展潮流。
2.3 进一步完善大学培养全面型人才的目标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大学的教学目的也在于此。目前我国大学在培育学生时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创新研究的思想,培育学生通过提高各方面能力进而提高竞争力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善于抓住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大学体育教育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和改革,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减少学生身体机能出现状况的几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动的灵敏性,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对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锻炼,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激烈竞争中塑造良好的身体素质,成为新时代中既有激情又有活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1 确立新的体育教育理念
在大学体育课程发展中,教育理念是指导其健康发展的中心思想,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确立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到其中,在体育课程中,使大学生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身体方面都形成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健康的状态。其次,通过对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树立学生“终生锻炼”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最后,健康的体育教育理念需要面向全体大学生,使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发展,打破以往教学中以竞技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3.2 开展课外活动,建设体育基础设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除了需要有课内的理论教学之外,还需要有课外的实践锻炼教学,这就需要学校拥有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和相关的体育器材。为保证体育课程在户外的正常开展,学校需要设置专门的体育场地,并配备适应体育课程的相关器材与材料,如排球、足球、单杠、双杠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体育社团的建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还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3.3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当代大学体育课程需要将室内体育知识学习和室外体育锻炼相结合起来,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改变从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模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引航者,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构建大学体育课程综合管理体系
在大学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施的过程中,如何组织与管理是较为重要的难点问题,经研究发现,建立体育教育测试、健康标准评价、学生室内外课堂考勤体系,可以有效地针对这一模式进行管理和组织。这个体系以“学生健康成长,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方针,提高大学生整体体能素质,进而使大学体育教育事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课中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教育方式,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大学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教学目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爱度,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整体的身体素养,使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保持一个健康地身体,为以后的人生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已成为个各大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发展阳光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1]李首一,李书泉,高健,等.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4):114-118.
[2]张浩.中央财经大学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方案[J].赤子,2013(6):95.
[3]张恒.大课程视野下学校体育一体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李鸿斌.青海大学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1):92-97.
[5]刘竞井.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现状与个案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G807.4
A
2095-2813(2016)10(a)-000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8.006
①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