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莹,孙晋海
当代中国家庭功能变迁对家庭健身活动影响研究
朱青莹1,2,孙晋海2
(1.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00;2.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以发展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和家庭功能理论为分析框架,对当代中国家庭功能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进而讨论了当代家庭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功能3个方面的变迁对中国家庭健身活动的影响。研究认为,社会化功能变迁引发家庭生活方式和教养方式的革新从而促进了家庭健身行为的多样开展;教育功能变迁使当代中国家庭对健身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程度不断加深;休闲功能的变迁提升了家庭健身活动本体的文化价值。最后提出在家庭功能变迁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健身的要求和建议。
家庭功能;变迁;家庭健身活动
现代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由此带来的诸如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的高发促使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为了增进健康、缓解压力,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成为人们的自发选择。2015年,政府把全民健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体现了政治意志在国计民生、民族体质等层面的考量。这种自下而上的推动力共同促进了人们对健身活动意义的重视和健身活动的开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一定意义上讲,家庭健身活动可以认为是国民体育的细胞,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保证和基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以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迁,使家庭的功能重心发生了转移,给家庭健身活动带来了发展和变革的新机遇。因此,在时代和家庭变迁的大背景下,探讨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对家庭健身活动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
1.1 家庭功能的内涵诠释
关于家庭功能的定义,有“结构”和“执行过程”两种不同的取向。其中结构取向的定义用家庭的关系结构、反应灵活性、家庭成员交往质量以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来表示家庭功能[1],如Olson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2];而从执行过程方面来定义家庭功能,即认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3]。两种不同取向的定义各有侧重,从家庭关系变迁的视角出发,更加认同“结构”取向的家庭功能定义,这一定义对当代家庭具有的经济合作、社会化、情感支持、教育、休闲等核心功能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庭结构、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内外部的关系、家庭发展所处阶段等多个方面。
1.2 家庭功能的变迁历程
作为结构功能主义和进化论结合的产物,家庭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家庭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家庭研究的对话基础和主要分析工具[4]。家庭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家庭的变迁,但是非经济因素如历史文化、传统观念、意识形态等,也可能影响到家庭向哪个方向变迁、变迁的路径和方式等问题,进而影响到家庭功能的变迁。2)在当代社会中,家庭的小型化趋势促使核心家庭成为主要的家庭结构形式;同时,亲属网络与核心家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对于核心家庭的稳定和功能完善具有积极作用。在家庭现代化理论的指导下,关于家庭研究的重点从以往强调所谓现代性的个人主义转而重新肯定传统的大家庭亲情和亲属网络在社会转型中的积极作用[4]。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家庭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家庭变迁的分析范畴重点从家庭结构转向了家庭关系。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代家庭的显著特征集中体现在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与其亲属网络的互动以及家庭在社区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被概括为家庭关系的变化上。核心家庭的独立性、家庭成员地位的平等性,以及核心家庭与家庭亲属网络的联系与互动的频繁性等当代社会家庭的特性,使核心家庭一方面成为与社会相对而言独立的亲子群体,实现了从“公共家庭”到“私人家庭”的转变;另一方面,核心家庭与家庭亲属网络的互动成为支持核心家庭实现其家庭成员情感交流功能和亲子教育功能的社会支撑。这种家庭关系的变迁使家庭生活越来越靠近家庭的实质和核心,实现了核心家庭的独立及其与亲属网络互动的平衡,对于家庭功能的变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传统中国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带来了家庭生活的内向性。受其影响,封建家长制成为社会制度的基石,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其主要特点就是家庭或家族中家长(一般是父亲)的绝对权威及其成员的服从。这种以家庭关系亲疏为标准的等级原则推而广之就构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差序格局”[5]。近年来有关我国家庭权利结构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当代的家庭中,传统社会中备受重视的父子轴的重要性在下降,而夫妻关系的平等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6],然而,在父子两代人之间,密切的沟通和资源输送仍然十分普遍[7]。这种以子代为中心的亲密家庭关系与夫妻权利关系的平等化趋向不断碰撞和磨合,使得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更加理性和合理,有助于家庭社会化、教育功能的更好实现。在家庭的外部,对姻亲关系的重视使得传统以父系血亲为主的家庭亲属网络体系更加立体化。拥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以及家庭与社区之间新型关系的建立,促使家庭成为重要的健身休闲娱乐场所与单位,家庭的休闲功能更加凸显。
改革开放的30余年,也是独生子女政策实行的30余年,在从传统的农耕社会快速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在这一过程中,家庭规模快速缩小,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我国家庭户均人口规模从1982年的4.43人下降到2010年的3.15人[8]。在家庭结构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家庭的许多功能发生了变化,例如家庭的生产功能几乎萎缩不见了,家庭的婚姻、养老等功能也日渐弱化。但是应用家庭的现代化理论进行分析发现,受中国特有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经历了过分倚重学校教育的方向迷失后,实现了理性回归,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不仅在认识上没有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变弱,反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强化。很多家庭的父母倾向于把大部分精力和财力都用于帮助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当代家庭在养育子女、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功能更加突出。
30年来,随着国家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儒家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父慈子孝”等理念受到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冲击,传统的家庭伦理功能不断被蚕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背离了传统文化中婚姻家庭生活的实质,家庭责任感、道德感的沦丧使家庭暴力、婚外恋等在社会盛行,造成了家庭道德评价的失范。在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对家国理念的传承和重构间,新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要求重塑以“感恩、担当、自律”为核心的家庭价值观。家庭健身活动的价值取向和上述家庭的价值观多有重合,因此,利用家庭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深化人们的家庭价值认知,更好实现家庭的教育和社会化功能。
中国人素有“勤俭持家”的传统,在消费上表现出注重储蓄的行为倾向,消费行为大多以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性的享受为主。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消费中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多样化的家庭健身活动能够满足人们健身消费中的精神需求,在健身活动中人们不仅获得了健康的体魄,而且释放了压力,交流了感情。家庭的休闲娱乐功能在家庭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变迁的影响下表现出更加健康、时尚的特点。
把“家庭”冠之于“健身”的前面,就是要突出健身活动的家庭属性。家庭健身常被称为家庭体育或家庭体育健身,在家庭体育的概念界定中常有“健身内容和健身活动”的说法,因此可以认为在核心内涵的界定上二者是相同的,故而本文称之为家庭健身。在借鉴前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予以辩证分析的基础上,从活动主体、内容形式、功能目的等核心要素的角度出发,把家庭健身界定为:在家庭生活中安排的,家庭成员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实现强身健体、满足兴趣爱好、达到休闲娱乐、促进家庭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表述明确了家庭健身活动属于家庭生活的本质属性。健身具有很强的切身性特点,只有落实到每个个体身上才能体现其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及健身的社会性、民族性。对于家庭健身功能的表述,由于家庭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把人们连接到一起的,家庭健身活动对于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生活、实现家庭的稳定以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2.1 家庭社会化功能变迁强化了家庭健身活动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文化、意识形态的变迁诸如义务教育的大面积普及、女性权利地位的提高导致的生育意愿下降以及中国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等非经济因素,对于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的重塑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受传统“家本位”思想的影响,与西方家庭更重视夫妻关系不同,中国家庭更重视家庭的亲子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家庭内部关系的重构过程中,人们表现出对于夫妻权利和义务平等关系的追求。对于家庭内外部关系的重视促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和谐的夫妻关系对于良好亲子关系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成为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阵地。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庭健身活动逐渐成为亲子沟通的新形式,是和谐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重要手段。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也是其人生发展的基石,在维系社会意识、规范道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在参与健身活动和比赛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需要勇气和耐力,更要有刚毅的个性,能够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竞争和合作。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做事情光明磊落的情怀和对荣誉的坚守和追求,都可以在家庭健身活动中得到培养。不论是作为促进家庭成员健康的手段,还是培养家庭成员社会化的工具,家庭健身活动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并付诸实施,人们表现出了对于引导和鼓励孩子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家庭健身活动不像学校体育活动一样有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家庭内外部的资源,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健身方式和内容。在消解制度化带来的学校体育异化方面,家庭健身的这种开放性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空间,有利于青少年自由、随性的发展,实现生活化的教育目标。从房前屋后的健步走到世界名山大川的健身旅游,从利用简单的健身小器械健身到建设多功能的家庭健身房,从家庭内部的健身活动到多个家庭间的健身合作和比赛活动,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时家庭健身展现了灵活性、方便性的特点。各种亲子健身活动的开展以及家庭健身旅游的蓬勃发展都表明,家庭社会化功能的变迁所引起的家庭生活方式和教养方式的变化,促使家庭成为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2.2 家庭教育功能变迁加深了当代中国家庭对健身活动的教育价值认知
改革或颠覆传统教育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偏颇认识,使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回归全面发展的理性轨道,是当前家庭教育功能变迁的关键选项。正如我国教育学者刘良华一直倡导的那样,家庭教育有自己的特殊目的,与站在“知识本位”立场,侧重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学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应立足“性格—身体本位”,重点培育孩子的性格和身体[9]。身体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内容,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同的增长敏感期。家长应在了解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适时引导与培养,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然而在“升学、考试”等压力的影响下,学校教育的强势地位不断挤压家庭教育的空间,使家庭教育成为配合学校知识教育的“强化者”。随着家庭功能的变迁,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人们逐渐觉悟到自身在教育中的作用和责任,认识到在对抗学校教育的功利性、标准化方面,家长教育权的回归是必然选择。
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说,教育是为了培育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自觉[10]。丰富的家庭健身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难的价值感、与人合作的成就感、健身游戏的愉悦感,使健全性格的养成在健身实践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健身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价值的教育,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终身教育,是实现个体主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结合的重要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家庭健身活动中,不是只有身体的锻炼、技能的提高、身心的娱乐,更重要的是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把握,健康生活方式和生命价值观的养成就是最好的教育。
终身教育的思想使家庭成为重要的教育场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有效活动时间有60%以上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贯穿一个人的终生,是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儿童要玩耍游戏健身,青少年要运动竞技健身,成年人要防病强体健身,老年人要增寿养生健身,女性要美体纤体健身[11]。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健身需求,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人们也有不同的健身需求。因此家庭健身活动在满足广泛性要求的同时,还要兼顾终身体育和终身教育的目标。
2.3 家庭休闲功能的变迁提升了家庭健身活动的文化价值
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家庭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缘联系是难以割舍的,天生的亲缘纽带把家庭成员牢牢地粘合在一起,任何外来的力量都很难使这种联系断裂[12]。当代社会,受规范化制度的约束,公共领域内(如“工作系统”)人们之间的关系趋于理性和客观,这样人们自然转向家庭和婚姻寻求情感的支持。在家庭健身活动过程中充满了亲子间的互动,夫妻间的默契配合,对老年人的照顾和关爱等,这些健身活动中的情感交流是在家庭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中独有的现象。与此同时,亲属间、邻里间的互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大大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疏离感和孤独感,契合了中国人注重“家”的传统观念。
余暇时间的增长和消费理念的变化促进了休闲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以个性张扬、激情、闲适为特征的感性文化氛围,这催生了人们对家庭生活意义的重新思考。家庭生活的丰富和升华也促成了家庭生活准则的重构,这些都为休闲健身发展提供了开放的文化环境。从文化视角可以把健身休闲看作是一种非功利的自由精神的体验,以人的本质发展为核心价值。健身休闲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深层的文化底蕴,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观,它甚至超越了娱乐和消遣,成为一种文化范式和符号。在实践中,我们也要以休闲价值观为指引,提高家庭健身的人文内涵。
在我国,许多传统健身技艺都是依靠一代接一代人们的口授身传才得以传承到今天,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特征,其名字就带有深刻的家族烙印,如陈氏太极拳等。家庭健身的传承性特点奠定了家庭健身活动稳定发展的基础,对于传统健身技艺的教授和习练由于饱含家庭亲情而效果显著,这种健身传统的代代相传本身就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对健身文化价值内涵的认识,推动了健身活动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传承和革新。
如上所述,家庭健身活动在我国古已有之,但是作为推动大众健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人们逐渐认识到家庭健身的价值和作用,则是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了对抗机器化大生产造成的人们体力活动的不足和情感的疏离,健身活动逐渐在社会开展起来,“家庭体育节”“每家1000米”之类的家庭健身主题活动开始出现。今天,几乎所有的跑步活动中都有家庭跑团的身影,快乐家庭健身比赛蓬勃开展,家庭旅游的健身价值被深度挖掘,这些都表明,家庭功能的变迁对家庭健身活动具有潜在的推手效应。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家庭生活的丰富和意义的升华促进了家庭生活方式和教养方式的变革,这提升了人们的家庭健身活动意识,加深了人们对家庭健身活动价值的认知,家庭健身活动随着家庭功能的变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
3.1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提高家庭健身社会化水平
由于家庭健身的个性化特点,加大了其组织难度。虽然国家在实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加大了对社区体育的支持力度,客观上推动了家庭健身活动的发展,但是由于家庭健身活动的社会化组织培育不够成熟,致使学校的健身教育成果不能有效向家庭迁移,社区体育活动也很难向家庭延伸。组织管理效率的低下导致家庭健身的社会化水平不高,使家庭健身活动局限于家庭的小范围内,自发自愿的健身活动成为目前家庭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易于被别的活动所替代,不利于家庭健身活动的开展。
从人们参与休闲健身活动的大环境来看,国家近些年不断加强“三边工程”(抓身边的组织、建身边的场地、搞身边的活动)的建设,保证了居民在家门口健身场地需求的满足,增进了群众的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2013年起,以江苏省的试点为起点,在全国多个地区陆续实行的医保卡余额用于健身消费的做法,在政策引导方面实现了健康关口的前移,极大地调动起人们健身的热情。近些年,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健身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在如何使用政府引导资金为家庭健身服务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的需求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效益之间的平衡,兼顾家庭健身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提高家庭健身产业的社会化发展水平。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突出家庭健身的内容和要求,有条件时推出家庭健身活动的法规和指导性文件,同时联合全国妇联和国家体育总局,培育指导家庭健身活动的社会化组织,为实现家庭健身的社会化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
3.2 动员学校、家庭和社区,合力挖掘家庭健身的教育价值
当前,父母常常将家庭体育的部分功能交给学校体育去完成,甚至认为学校体育能够取代家庭体育[13];而家长受到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挤压无暇健身,成为参与健身活动最少的人群;同时社区健身的实践没有深入到家庭中间,这些都造成了家庭健身发展的滞后。虽然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但是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关注重点依然在饮食和营养。对于健身活动在孩子个性的培养、价值观的养成等社会化作用的认识,受“升学”压力的影响难以落到实处。因此,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家庭健身意识,挖掘家庭健身的教育价值,是当前家庭健身活动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健身方法的传授、健身活动的组织、健身价值的启蒙、家校合作等诸多方面,学校由于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健身网络体系。家长应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在和孩子一起在锻炼中享受到健身带来的益处;另一方面,明确健身活动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意义,在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中,发挥家庭健身的价值引领作用,以消弥学校教育“智育”压倒一切的不利影响。社区作为家庭健身活动开展最主要的单位和场所,要利用自身基础单位灵活多变的优势,能动的发挥家庭健身活动在协调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教育作用。只有全社会都能认识到家庭健身活动的教育价值,才能真正提高家庭健身活动的地位,发挥其在青少年教育、国民教育以至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功能。
3.3 利用社会力量,帮助人们建立家庭休闲健身生活方式
健身活动追求的首先是生理层面的身体康健,但是绝不应限于这种生理上的体质增强。从文化的层面讲,家庭健身是家庭重要的休闲活动,是实现家庭成员精神自由的重要途径。在健身活动中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自信的培养、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悟都体现了文明和教养的内在要求,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进一步满足人们休闲健身的精神需求,不仅有助于提升家庭健身的价值,也有利于健身产业的健康发展。
全民健身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推动家庭健身活动的开展,要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在健身俱乐部的营销中,给予以家庭为单位健身人群一定的优惠,吸引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在保险行业,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携手小米运动与乐动力APP,推出国内首款与可穿戴设备及运动大数据结合的健康管理计划—“步步保”。这一产品不仅以用户的真实运动量作为定价依据,用户的运动步数还可以抵扣保费。对于家庭消费中重要部分之一的保险而言,这种保险和运动结合的新型模式在引导家庭的消费转向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方面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中,利用家庭亲属网络的联系与互动比较频繁这一家庭变迁的特点,开展适合大家庭共同参与的运动形式,发挥家庭亲属网络的纽带作用,使家庭的休闲健身活动带动整个家庭亲属网络的休闲健身参与,通过“大手牵小手,健康是个宝”的家庭体育活动,增进全家身心健康、促进家庭内外关系和谐,帮助人们形成善度余暇的生活理念[14]。
在对家庭功能和家庭健身活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从家庭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时代变迁对当代中国家庭社会功能、教育功能以及休闲功能的影响,并认为家庭功能的变迁对家庭健身行为意识、形式、内容等具有潜在的推手效应。借助家庭功能变迁的分析拓宽家庭健身研究的视野,把家庭健身的研究放在社会和家庭变迁的大背景下,在理论上深入认识家庭健身行为的演变规律,在实践中发挥政府、社会力量以至每一个家庭的积极作用,引导和规范家庭健身行为,找到适合当代家庭特点的健身活动方式和方法,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健身活动的开展。
[1]Beavers R,Hampson R.The beavers systems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J].The Association for Family Therapy,2000(22):128-143.
[2]Olson D.Circumplex.Modelofmaritaland family systems[J].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44-167.
[3]Skinner H,Steinhauer P.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J].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2000,22(2):190-210.
[4]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评述[J].社会学研究,2010(3):199-222.
[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5-32.
[6]马春华,石金群,李银河,等.中国城市变迁的趋势和最新发现[J].社会学研究,2011(2):182-216.
[7]Yunxiang Yan.The triumph of conjugality: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family relations in a Chinese village[J].Ethnology,1997,36(3):191-212
[8]卫生计生委:中国家庭呈现五大变化[EB/OL].(2013-12-12)[2016-04-21].http://www.nhfpc.gov.cn/jt.fzs/s7873/201312/661c2e7afb0043caa892a13815c498e0.shtml.
[9]刘良华.新父母学校[M].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3-34.
[10]石振国.休闲体育的哲学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0):20-23.
[11]卢元镇.全民健身文化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5(3):35-40.
[12]杨菊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J].人口研究,2014,38(3):36-51.
[13]刘晓丽,陈洪平.我国青少年家庭体育欠发达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4,35(6):13-15.
[14]陆亨伯,王章明.“圈子体育”—大众体育的新载体[J].体育文化导刊,2005(2):37-39.
责任编辑:乔艳春
Influences of Modern Fam ily Functions on Fam ily Keep-fit Activities
ZHU Qingying1,2,SUN Jinhai2
(1.College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cience,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00,Shandong,China;2.College of P.E.,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61,Shandong,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family modernization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 porary Chinese fam ily functions,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s of developments of the social,educational,and leisure functions of modern fam ily on fam ily keep-fit activities.As the study suggested,w ith the social function developing,revolutions of fam ily lifestyle and parenting sty le promote fam ily keep-fit activities.W ith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developing,modern Chinese fam ilies get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keep-fit activities.The increase of spare time strengthens the cultural value of family leisure function.In the end,we come up with some requirements and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actice fam ily keep-fit activities scientifically.
family functions;transitions;family fitness activities
G811.4
A
1004-0560(2016)03-0042-05
2016-04-21;
2016-05-25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省级一般项目)(14ctyj11)。
朱青莹(1975—),女,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与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