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伟(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对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现象的理性认识
申伟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扬州 225000)
伏尔泰曾说过:“人类没有崇拜的对象,也会自己造一个出来。”首先,对偶像的崇拜,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一个典型的外在表现,这种特殊的情感体现,其程度或许不像许多电视、媒体报道的“追星族”那样疯狂和迷恋,但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的方方面面。部分学者认为,作为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偶像崇拜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为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即个体从心理的层面,欣赏、接受偶像所代表的某种价值观、行为模式以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其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 偶像崇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的一种重要的亚文化,并且普遍存在于其中。最后,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各大体育赛事的召开和体育全民化,崇拜体育明星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成为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中流砥柱。和影视明星相比,体育明星外表阳光高大的形象和励志的正能量色彩更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从青少年对体育明星的崇拜作为切入点,理性地认识体育明星崇拜能更加有针对性地了解我国青少年的这种需求,对其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青少年 体育明星崇拜 理性认识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1.149
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现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是古希腊奥林匹亚举办的祭祀宙斯神的庆典。伴随着各城邦的大规模宗教仪式的体育竞技比赛,目的是将人类完美的体形和强健的体魄展示给神明,并且,获得冠军的幸运儿也会被推崇为得到了神明的喜爱和庇佑,人们还将为取得三届冠军的佼佼者浇筑雕塑,置于神殿中宙斯的身旁。著名的雕塑作品“掷铁饼者”,便是后代对这一殊荣的见证。追溯回中国的历史,或许并没有类似的方式来纪念倡导体育活动的先驱们,但是也不乏耳熟能详的活动和人物:如,孔子儒学的射礼、乐舞;道家的养生思想;华佗创造出的五禽戏以及近代流行起来的太极拳。时至今日,这些依然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值得后人去传承和发扬下去。
放眼当下,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洗礼,奥运之火愈燃愈烈,并且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新面貌突出表现为世界性和全民参与性,每4年一届的奥运盛会是倍受全球瞩目的运动盛典,作为主力军的广大青少年,其矫健的身姿,坚定的步伐,紧张的节奏,“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更能唤醒当代青少年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敢于探索的精神。
心理学认为,崇拜依其性质可分为表层性欣赏和实质性欣赏两种。前者突出表现为欣赏偶像人物的形象性(如身高,发型)和流行性(如服装,动作等);而实质性欣赏的青少年,其突出特点是偏重偶像人物的人格(如性格,为人等)和气质(如举止,风度等)特征。这两种倾向,反映出个体在偶像崇拜中所持有的不同价值取向。就青少年来说,往往是对偶像进行表层性的欣赏,更加关注其外在形象、模仿其行为举止更多一些。
3.1 传媒的影响
体育倡导人们改变懒散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这些都是它更加容易与现代媒体结合,更加受人们青睐的原因。此外,除了公益价值,商业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点,如,体育活动的组织、赛事的赞助,广告活动的推广等等。不仅如此,媒体还就某一热点人物,以纪录片、访谈、专题报道等形式对其深入报道,发掘他们的个人事迹和成长历程,让广大青少年有机会对体育明星的人生轨迹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旨在引导青少年理解体育明星荣耀背后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引导他们能够实质性的审视与欣赏他们所崇拜的体育明星。
3.2 体育明星自身魅力
首先,就外在来看, 受人追崇的体育明星往往有着健康、乐观的形象,体现出青少年对美好外在形象所向往的心理;其次,他们优异的成绩,标志性的动作,引领积极的体育精神,在青少年之中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同时热衷于将其作为自身对于体育认识的标准来进行模仿;最后,体育明星在运动赛场上表现出的较强的人格魅力、团队协作,也深深地吸引着广大青少年。
3.3 崇拜的心理原因分析
个体的成长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着显著的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精神依托。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渴望独立的萌芽开始萌发,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被凸显出来,这时候他们就急切的需要一个具体的形象来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和树立自我形象的典范,体育明星便符合青少年这种迫切需求,满足了青少年想成为偶像人物的一种自我理想,表达了青少年对未来人生道路的美好憧憬和期待。
3.4 崇拜的外在原因分析
(1)对偶像“形象性”的认识,决定了青少年对体育明星崇拜的原始动机。1997年中国青年社会心态调查报告显示,“增强体力和健康”“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散心解闷、消遣娱乐”作为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3个首要原因,也证实了人们对塑造强健体格的渴望,对获得娴熟的运动技能的渴望以及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充实自己的生活。所以,作为这三者的完美集合体,体育明星具备一切吸引青少年的外部条件。
(2)从青少年自身方面分析,他们承担着紧张的学习压力,背负着家人们的期望,他们希望逃离现实,或者暂时躲避现实,渴望被认可。在经受挫折时,又需要一种简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或寻求某种精神寄托。从其所处的大环境而言,合理地宣泄可以使他们暂时地从现实中逃离出来,从中获得乐趣与满足。
4.1 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积极作用
(1)对体育明星的理性崇拜,可以让青少年更加关注体育运动本身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体育明星对运动技能的正确示范和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可以更加吸引青少年的眼球,不自觉想去模仿,从而发展自身的体育技能。
(2)对体育明星的关注,在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明星崇拜,也改变了很多青少年的人生轨迹,使很多有潜力青少年走上体育之路。
(3)在心理学层面上,对体育明星的崇拜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如今的体育运动已经俨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盛会。当运动健儿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当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冉冉升起,当庄重而浑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便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有重要意义。
4.2 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消极作用
(1)影响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青少年学习生活紧张,过于追求崇拜体育明星,他们往往就会采取不顾后果的方式去观看比赛,比如:熬夜、逃课、不完成作业、直接影响上课的效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2)易使青少年形成“读书无用论”。体育明星在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必然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训练,从而导致文化基础比较差,学历偏低,但是当运动员在获得优异成绩以后,各高校都会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3)个别青少年存在暴力倾向。近年来,体育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据粗略统计,从1964年至今,纯粹因球迷闹事而引发的暴力事件已经导致高达600多人死亡。有很多球迷盲目崇拜体育明星,只重成绩和输赢,情绪会被这种盲目的崇拜和狂热所支配,冲动的暴力事件就会发生。青少年正处于易冲动、易被情感支配的阶段,他们对社会的道德观念并不是很强,如果没有对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盲目消费,追求高消费和享乐主义。随着体育明星娱乐化,越来越多的体育明星的奢华私生活被媒体大肆传播,很容易误导青少年认为奢靡的享乐和取得的成就有着必然的联系。容易使其产生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目标,变得好高骛远,骄奢淫逸,从而忘记自己追求体育运动的本真,盲目追求名牌,追求高消费。
重新聚焦崇拜现象,其本质还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正常行为表现。偶像具有一定的榜样示范的作用,其表现出来的正能量可以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但是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将积极因素从消极影响中完全分割出来。这种判断、辨别能力的不完善,同时其模仿和渴望成功欲望的强烈,使得正确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5.1 大众传播媒体要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明星多做正面宣传
在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传播的方面,媒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传播哪些内容、怎样将这些内容传播给青少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重点宣传体育明星所引领的体育精神,选择性地宣传或忽视他们的私生活应当作为媒体报道时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榜样示范的作用,引导青少年更加关注体育活动和体育精神本身,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2 家长和学校的正确引导
时效性、倾向性和趋同性是青少年体育崇拜所表现出来的3个基本趋势。在了解这些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还要试着走进他们的内心,全方面地了解他们所崇拜的偶像,若发现其关注点已经边缘化或脱离了应有的范畴,要及时做出干预。这就需要我们耐心仔细的观察和教育,教育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有利于自己成长和学习的体育明星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
5.3 尊重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心理,大力提倡体育明星为偶像的榜样教育
由于青少年在心智方面的不够成熟,成人和社会要对此抱有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们这种适应社会的表现,多多给予支持和鼓励,避免野蛮性的禁止,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完善。
5.4 将这一现象产生的问题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建设相结合
应该抓住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的契机,施加以人文意识和文化内涵,利用明星榜样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赋予教育的意义,最终让健康的、正能量的“明星偶像群体”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传递下去。
[1]王清玉,赵溢洋.青少年体育明星崇拜透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7(1):61.
[2]代楠.论青少年崇拜体育明星利与弊[J].赤子(上中旬),2015(9):120.
[3]李洪.对青少年明星崇拜的理性认识[J].职业时空,2008(9):74.
[4]马瑞,俞继英.体育明星崇拜对我国青少年体育精神认知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7):11.
[5]阎瑞斌.体育明星崇拜现象对学生成长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1):200.
[6]许建春.中学生对体育明星的崇拜现象透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4):51.
[7]邹克宁,余文龙,刘彤.当代体育明星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社会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4):12-16.
G80
A
2095-2813(2016)07(c)-01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