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谦(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高校田径教学中专项体能与综合体能的权衡
王兆谦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0)
基于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田径教学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院校在田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影响到了对学生专项体能、综合体能等的培养。为此,为了营造良好的田径教学空间,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权衡专项体能、综合体能间关系,由此达到最佳的体能训练状态。该文从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状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专项体能、综合体能权衡对策。
田径教学 专项体能 综合体能 权衡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1.04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后,各院校在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健身意识,同时结合发达国家体育事业教育理念,加强了对学生田径体能的培养。但基于教学场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因素的限制下,逐渐呈现出专项体能训练、综合体能训练冲突问题,为此,为了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处理,应注重对二者关系进行权衡,由此实现对体育人才的培养。以下就是对高校田径教学中专项体能与综合体能权衡的详细阐述。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基于中国国情、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出训练水平不足等问题。即部分院校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始终秉承着传统的训练理念、训练模式,对学生耐力、速度进行培养。例如,短跨、短跑、长跑、竞走等科目的设置。但由于在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学生训练需求,从而呈现出训练滞后性现象,并影响到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为此,在当前高校体能训练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对问题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1]。此外,当前部分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田径竞赛项群本质的分析,且更为关注学生竞赛成绩,从而致使学生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产生不平衡训练心理,最终影响到了运动潜能的延长。同时,当前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未实现“极限体能训练论”原理的掌握,即仅停留于“差强人意”的训练状况,继而影响到了学生运动潜能的激发,并就此诱发专项体能、综合体能无法权衡的问题,为此,应针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继而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田径运动涵盖了走、跑、跳、投等项目,同时以跑步为主。因而当前高校在田径体育训练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耐力、爆发力、速度等专项体能的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为注重有针对性训练活动的设置。例如,腿部肌肉力量协调训练、身体发展平衡性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等,从而规避学生在田径竞赛中凸显出“老化”等问题。同时,当前专项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亦注重结合专项训练器材,为学生布设科学性体能训练项目,提高学生竞技能力[2]。
从综合体能训练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在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训练过程中,注重融合“综合体能训练”理念,即从人体整体身体机能角度出发,为学生制定一套训练方法,同时注重在训练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综合素质、腿部力量、心肺功能、整体运动成绩等,就此实现对学生运动素质的全方位培养。同时,综合体能训练方法的应用,亦实现了对学生身体各个部分的锻炼,例如,呼吸、摆臂等的综合训练。为此,在当前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体能训练空间,应针对专项体能、综合体能训练作用,对二者进行协调。
3.1 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融入综合体能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平衡发展需求,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田径能力,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应适当融入综合体能训练项目。例如,某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田径能力的训练,将50名学生划分为6个训练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有7~9个成员,继而通过小组成员间互相监督的形式完成摆臂、呼吸、下肢力量协调等专项训练,且设定小组训练时间为25 min,继而于小组训练完毕后,教师开始依据综合体能训练方案,对学生综合体能训练效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设定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最终利用5 min时间对课堂训练效果进行总结,由此达到了最佳的体能训练状态[3]。此外,为了推进学生田径领域的全方位发展,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心肺能力、手臂等进行专项训练的基础上,应增加综合体能训练环节,继而从根本上规避单一性训练方法的应用,影响到学生运动潜能的激发,达到最佳的田径训练效果。
3.2 关注学生差异性特点
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田径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结合专项体能适用于专业运动员,而综合体能训练适用于普通学生的特点,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差异性特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且保障田径能力较高的学生为一组,从而在针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训练时,以专项训练为主,综合训练为辅。而在身体素质一般的学生训练时,以综合训练为主,专项训练为辅,从而满足学生田径训练要求,并有效结合学生实际体能状况[4]。此外,基于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专项体能训练、综合体能训练权衡过程中,亦应综合考虑体育器材、学生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并采用“一种训练为主,另一种训练为辅”的田径教学原则,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高校田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强调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3.3 加强教学模式改革
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激发学生运动潜能,为此,为了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要求当代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应推进教学模式的革新。
第一,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运动潜力,应坚守“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同时于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增设1~2学期基础体能课、2~3学期综合体能课、1~2学期专项体能课,并结合“以健身为主”的训练理念,丰富专项体能训练、综合体能训练内容,同时通过训练内容间的合理搭配,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要求[5]。
第二,基于田径课堂设置完备的基础上,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亦应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练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融合专项体能训练、综合体能训练权衡理念,协调自身机体各器官,继而达到最佳的体能训练状态,提升整体田径训练水平。
综上可知,部分院校在田径教学过程中逐渐凸显出专项体能训练与综合体能训练背道而驰等问题,影响到了田径教学质量。为此,为了推进学生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发展,要求当代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同时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从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关注学生差异性特点、在专项体能训练中融入综合体能训练等层面入手,打造良好的体能训练空间,并就此引导学生朝着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1]任肇祥.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中专项体能与综合体能的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24(20):95-96.
[2]张忠林.新课标下陕西省普通高校田径课程教学的价值分析[J].科技视界,2014,40(33):136-137.
[3]李志勇.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系学生田径课运动损伤致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27):10-11.
[4]李良.田径内容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被重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31):97-98.
[5]傅美仙.普通高校铅球教学过程中使用动作技能双侧迁移教法的效果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20(10):152-153.
G807
A
2095-2813(2016)07(c)-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