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红:“镜”下诊疗
上内镜检查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硬式内镜至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到如今运用得比较多的胶囊内镜,内镜的管径越来越细,介质越来越软,旨在减少患者检查时的痛苦。近20年,内镜的诊断又经历了飞速发展,拿放大内镜来说,80-100倍的放大量级能够提高早期癌的发现诊断率。
对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普外科主任医师周平红而言,如今内镜不仅仅是一项检查诊断工具,还能充当另外一把外科手术刀。以往,一旦发现早期癌,患者面临的就是开膛破肚,进行大手术,如今,胃肠道早期癌,内镜下发现的病变,大部分都能进行内镜下的微创治疗。作为内镜微创手术领域的权威,周平红就是运用这把特殊的手术刀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2012年春节前夕,一位98岁高龄的老先生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他们是慕名前来找周平红的。
那段时间,老先生吃东西总要吐,那几天连喝水都困难,由于茶饭难进,人一下子消瘦憔悴了很多。其实,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先生时不时就有呕吐、反胃症状,由于他是上海市老年长跑队队员,平时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底子尚佳,因此这些“小胃病”都被他“扛”过去了。据他回忆,自己的“胃病”已经有30年了,直到就诊前几天,吐得特别厉害,实在撑不住了才过来的。
周平红运用内镜进行一番探查后,终于找到了老先生多年进食后呕吐的原因:贲门失弛缓征。贲门是食管连接胃部顶端的“要道”,由于机体受到病毒感染等诸多原因,使得贲门的环状肌出现痉挛,从而逐渐失去弛缓的“弹性”。患者在进食后,食物容易被痉挛收紧的贲门环状肌堵在食管里,无法进入胃部。随着进食量的增加,食管无法承受压力便把食物返出,于是便出现了呕吐的症状。
贲门失弛缓征虽说不是常见疾病,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它对患者来说是极为痛苦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进食后会呕吐的症状会愈发严重,有时食物会从鼻孔中喷出,最终滴食难进,使机体营养状况每况愈下,被医学界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周平红介绍说,对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在以前多用口服解痉药物,虽能暂时控制病情,但一年后的复发率超过70%。手术是根除此病的最有效途径,不过,传统手术需要开胸,切口长达20-30厘米,对患者的创伤非常大。
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英文简称“POEM”),同样可根治贲门失弛缓征,还实现了“无切口、微创伤”的突破。POEM手术是周平红的“绝活”,他运用内镜技术在患者食管壁上,用特制的食管针刀切开一个直径两三厘米的圆形切口,然后把内镜钻食管黏膜下,朝着贲门环状肌病变的方向打通一条“隧道”,在“隧道”尽头找到痉挛的环形肌,将环形肌切开的一刹那,贲门便松弛了下来。然后,用小夹子将食管切口固定,手术便大功告成,一般耗时只需30分钟,创面不见一滴血。患者第二天可以照常饮食,第三天即出院回家了。
如今,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成为全国各地贲门失弛缓征患者的汇聚之地,远至俄罗斯的患者也前来就诊。患者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只有11个月。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团队,在每个手术日都要完成3-5台POEM手术。全世界5000例POEM手术,周平红团队做了一半,由于技术在国际上领先,该术式甚至被提议命名为“POEM ZHOU”。
其实,POEM的手术方法来源于另一项内镜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这项国际尖端技术也是由周平红首先引进并在国内推广的。殊不知,在ESD手术诞生之初,却遭受了重重质疑,而在此之前,中国在内镜外科微创切除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中山医院普外科一名普通医生,周平红开始接触内镜诊疗技术。他回忆说,当时业内普遍认为,能做开腹手术的是大医生,做内镜的是小医生。但他不在乎这些,只要能掌握一门技术就好。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内镜外科在日本等国家已经得到较大发展,手术经人体自然腔道实施,不会在体表留下疤痕,且在体内创伤很小。这些巨大优势深深吸引着他,让他有了走出去看一看的冲动。
2000年,周平红争取到了机会,首次赴日学习超声内镜技术。学成归来后,他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苦于国内内镜外科起步晚,还没有适宜的手术器材,于是他便自己动手做了一把内镜针刀应对。在此后的五六年间,他利用空闲时间,看各种日本、欧美等国家内镜医生的手术录像。2006年,周平红找到了突破口: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当时,日本的内镜手术以黏膜表面的肿瘤剥离为主,而对于长在胃肠道夹层中的黏膜下肿瘤一直束手无策,因为这是内镜手术的“禁区”:剥离黏膜下肿瘤需要内镜及器械钻到黏膜下面,在薄弱的黏膜组织中操作,如此很容易导致组织穿孔,从而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以至于2007年,在中国首次举办的中日ESD高峰论坛上,当周平红一提出ESD术式时,便遭到了国内医生的一片反对。他向《内镜外科》《消化内镜》等国际权威期刊投稿也均被一一退回,原因还是认为此种手术风险太大。
但是,周平红并未因此退缩,因为他在实践操作中找到了腔道壁穿孔的应对方法:“对于穿孔,我的态度是 不怕穿,穿不怕 。经过多年时间,我发现黏膜下内镜剥离有一套专门手术方法可以避免穿孔。更重要的是,即便发生了穿孔,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也不怕,可以随时在内镜下进行修补。”
随着手术成功病例的不断积累,一年之后,周平红又独创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敢于“挖穿”胃肠壁组织,全层切除肿瘤,再用3-5只金属夹将“洞口”补上。此手术可将深达全层胃壁、状如鸡蛋大小的平滑肌瘤“一锅端”,成为清除胃深部肿瘤的利器。
周平红指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肿瘤以往需要开刀进行根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早期肿瘤,包括早期大肠癌都可以通过内镜微创切除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以往在中国,对太大的消化道肿瘤无法通过内镜微创整块切除,只能一片一片切,这就可能导致每片之间产生微小的遗漏,以致肿瘤复发。在中山医院率先开展内镜黏膜剥离术的最新微创技术后,对于消化道早期肿瘤,无论病灶大小都可进行内镜下整块、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低,而切除以后可完整地对标本进行病理化验,预估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转移情况。”周平红表示。
不仅如此,对于消化道肿瘤,如今还有更先进的缝合系统,像“缝纫机”般对创面进行连续缝合,让内镜微创手术达到类似于传统外科手术的缝合效果,比以往更安全、可靠。
在周平红回顾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出两点:一是脑子不笨;二是不甘平庸,敢尝试。
他是在江苏泰兴农村长大的。中学读了7年,中考考数学那门时,借了亲戚一块手表,当时没见过手表,考试中一调,就把时间调错了。再重新读,就考全年级第一了。1986年高考,东半县第二名。
1992年大学毕业分到中山医院普外科,那时不是天天开刀,有时上午开刀,下午就睡觉。“浪费”了两年,想,这样下去不对了,就要求去内镜科做内镜,多掌握一门技术。
2006年,他再赴日本学习消化道早癌微创切除新技术,回来不顾反对就开始尝试;那时日本的奥林巴斯器械国内还没有,他就自制,找工人用老虎钳把针刀的刀头弯成镰刀状。
他还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微创治疗新方法,其中包括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胃肠道早癌和癌前病变序贯筛查,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一大批原来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现在可以通过内镜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周平红主持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肿瘤”项目获2010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周平红现在的英语已经相当流利,但他说“人不是无缘无故走到今天的”。
2008年,他去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学习腹腔镜技术,那是给克林顿放心脏支架的医院。医院里每周有早会,他自告奋勇在晨会上讲自己在国内做的内镜手术。那时英语有多差?有个医生提问,在内镜下切除,产生的烟雾怎么办?他想说“用吸引器吸引”,但当时连“suction(吸引)”这个单词都说不出来。
2009年,他被邀请去台湾讲课,成为受邀在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大会演讲的大陆第一人。当时台下有韩国、日本的医生,所以要用英语,但周平红讲到一半讲不下去了,就说:“用国语讲可以吗?我讲得很吃力,你们是不是听得也很累?”下面就鼓掌,表示同意。
周平红自2009年第一次跨出大陆手术,几乎是飞速跻身世界舞台。2011年起他频繁出席国际会议,意大利、韩国等地只选择请他做手术演示和大会演讲,因为这样才更有影响力。
“中国医生走出去,一开始都是没有人带的……每次遇到机会,一定要抓住,而且要出彩,之后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他这样鼓励他的后辈。
这些年,他也亲历欧美医生对中国医生的逐渐改观。
前几年,他到德国去做手术,一个18岁小姑娘被发现胃部有一肿块。他原本想为她做内镜下全层切除,但术中德国医生连连说“stop”,担心穿孔,不让他做。无奈,只能配合德国外科医生行剖腹手术,把小姑娘的胃切掉三分之二。
切下来后,他将标本剖开看,发现瘤长得很深,认为是“异位胰腺”,并列举了5个理由。但站在身后的几国医生都不相信,坚持认为是间质瘤。
回国路上,他垂头丧气——“一个内镜手术变成了外科手术”。但几天后就收到了大会主席的邮件——“祝贺您!”还写道:“周教授,您是全世界为数不多能够诊断异位胰腺的人”。周平红回复:“不,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任何医生都能诊断。”他还是有点遗憾,小姑娘的胃切掉三分之二,容易营养不良。
如今,因获得认可,周平红已经有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临时医生执照,已经去过非洲、南非、巴西、委内瑞拉、巴拿马,在希腊、埃及也有工作室。
某年春节前,他应邀赴英国朴次茅斯做手术。英国的公立医院排队严重,原定下午2点的手术,病人在当天上午还没被收住院,因为“没有床位”。负责邀请的主任在接他去医院的一路上都在拼命打电话和住院部“吵架”,告诉他们是如何不容易才能邀请到这位来自中国的专家,终于让病人住院,手术得以如期进行。
而这个在全世界做手术的医生,跑遍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所有省级大医院,他甚至做了个很“狂”的总结:“哪个医院不叫我去,说明他们的内镜切除技术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
面对荣誉和褒奖,周平红指出:“ESD、POEM绝不是我个人用来炫技的,我们不断办培训班、到各国做示范手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广这些技术,让更多医生能够掌握,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