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导思增趣

2016-11-28 00:21戴建新袁怡楠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5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教师

戴建新 袁怡楠

笔者曾在一小学做过一项关于学生对科学课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并不高,引用学生的话来说:“科学课还不如看书做作业,就偶尔做的实验有趣一些。”这样的答复引发了笔者的深思,中国科学院2001科学报告中指出: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可见,科学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小学生觉得科学课无聊、枯燥,就谈不上科学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让枯燥的科学课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把学科学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是科学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激起疑问,引发思考

“好奇”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是学生创造行为重要的个性品质。纵观古今中外,哪个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创造不是从对新鲜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开始的呢?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在科学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将一个知识从书本移入学生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11以科学的魅力激疑

科学现象本身是神奇而又美妙的,加之学生对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的愿望,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南针为什么坚定地指向南北方向?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星星挂在天上却不会掉下来?向日葵为什么向太阳?水滴为什么在荷叶上像珍珠一样滚动?学生对科学世界的观察和成人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可能早已埋藏在学生心中。课堂中教师提出的这些科学现象会让学生产生共鸣,科学知识在学生面前就会变得有情有趣,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探索不再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走,而转为学生主动地要学习,从而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绚丽的科学乐园。

12以趣味的活动激疑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一名教师在教学《杠杆》一课中设计了“比谁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班级中公认的力气大和力气小的两名学生来比试。力气小的学生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学生压离支点近的木棍。先让同学们猜测谁会取得胜利,显然力气大的学生获得了很高的支持率,但结果力气小的学生连续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这样的结果,大大出乎了学生的意料,于是迫切地在脑海中闪现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杠杆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科学知识的内在美,设计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化抽象为具体。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悬念,设计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用悬念、疑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想思考、想探索的欲望。

13以启发的方式激疑

一位教师在上《地球绕着太阳转》一课时,先讲述了一段人类在太空中旅行,欣赏宇宙的奇妙经历。“其实,我们自己就是太空旅行者,我们乘坐的‘宇宙飞船就是地球。地球以30 km/s的速度,带着我们高速飞驰,这个速度比杨利伟乘坐的飞船速度还要快。”学生明显不信:“怎么可能?”于是,教师说出毛主席的一句名诗为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星河。”提出问题:“地球每天运行8万里和30 km/s的速度相比,两个速度哪个快?”学生开始积极地做数学运算,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同一个地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速度呢?想一想不大可能吧?学生思考后,作出许多的猜测,最后终于有学生反应过来:“这里的速度一个是地球自转的速度,另一个是地球公转的速度。”这时,教师给予认可后,大家豁然开朗,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事实证明,启发性的问题能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激发学生层层思考,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活跃思维

几乎每一个自然现象及其规律都充满了令学生兴奋而又富于挑战的成分,学生在科学课上非常乐于去和别人进行一番精彩的讨论和深入的探索。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探究科学的奥秘。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合作学习往往能让他们互相得到启发,解决问题更有成就感;当学生意见不统一,众说纷纭时,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按不同观点,分小组合作实验)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实验操作遇到困难时(以学生研究定滑轮的作用为例),实验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方法多样时(如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后,同学们往往会坚持自己的观点、方法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多媒体辅助,增趣添彩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优化效果的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日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新的热点。科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往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31吸引学生的注意

多媒体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把学习的内容在动和静、虚和实、远和近、快和慢、大和小之间相互转化。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展现的自然现象,或因材料的欠缺无法完成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可以完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些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的图片、视频、文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较快速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推动他们更加自觉的学习。

32感受科学的价值

在科学的教学中,当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内在价值时,他们会更愿意去学习。对于这一点的体会,第一在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进行教学,第二就在于让学生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而第二点的实现更多地依赖于多媒体,在课堂的最后,播放一段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与运用于现代生产生活的短片,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闻,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神奇的科学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4课外活动,延伸趣味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在科学教材中很多地方出现了诸如:“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等课外延伸活动。教师是不能忽略这些课外活动的,科学课后的延伸活动,能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并将知识广泛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些活动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结果以写或画、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以及负责任的科学态度。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科学的趣味不仅在课堂中,更在生活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趣味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思考,真正让趣味性走进科学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让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教师
最美教师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