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鹃
1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1图书馆是一种社会制度安排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离不开信息交流、经验传承。自从人类创造了文字,有了书写工具和记录文字的物质材料,文字就成了人类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为文献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图书、文献资料记录的是人类的智慧,图书馆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尺度,图书馆事业的发达与否,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发达程度。国内外图书馆界多用“图书馆核心价值”(Library Core Values)这一语句来表达图书馆职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是图书馆这一事物所应具有或所能具有的最重要的社会价值。这是因为它承载着图书馆这一事物所应承担或者所能承担的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因此,人们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任何陈述,都是对图书馆所应承担或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表达。无论对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做何种界定、表述,只要是图书馆作为一种组织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就应该成为图书馆人所秉承的职业精神与理念。
社会物品可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和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私人物品是能够由单个人独自消费的物品,而公共物品是可以被一个以上的消费者共同消费或共同享有的物品。图书馆是社会公共物品,具有以下一些公共物品的属性。一是图书馆服务的非排他性,其基本要义是:一个人消费该物品或服务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该物品或者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就是这样的一种服务,它的非排他性还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①客观的知识公正性决定了图书馆收藏或提供的客观知识具有共享性,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排除在图书馆的服务之外。②图书馆作为集体需要的产物一直是保存集体智慧的重要方式,它始终是一种全人类的大脑,让我们从中寻回遗忘,发现未知。③排他性图书馆服务是一种非正义的表现,应该提供给全体国民享用。二是图书馆服务的非竞争性。就全部图书馆事业整体而言,或者对图书馆的发展要求而言,一定的“竞争性”是发展中的要求,但终将得到逐步的缓解或者消除。三是图书馆服务的正外部性,即对他人造成明显有利的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可能促使其他人提高知识素养,从而使大家都受益。图书馆的服务可以同时提供给多个人消费,可以充分发挥其馆藏的多方面使用效应,例如同样一本书可以让多个读者使用,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因此,通过集体行为(例如通过政府)提供图书馆服务就具有意识形态和社会正义上的双重优势。此外,图书馆服务具有可替代性、难量化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这样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用一个共同规则约束起来,借以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共同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不久便成了法律。”恩格斯这段话中的“共同规则”就是指制度。而这种共同规则,来源于共同规则正式产生之前的共同经验。从历史的意义上说,图书馆制度是一种长期自发演化的产物,即“文献逐渐成为记录人类经验的主要体外载体”这一长期过程,与“将文献加以集中存储、管理和利用活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经验和普遍规则”这一长期过程与演化的产物。用哈耶克的观点说,图书馆制度是一种“自生自发程序”。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产生是人的活动所为但不是人的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对文献集中存取的需要的基础上自发地形成共同经验,此后这一经验又逐步自发地扩展为共同规则的过程。
从社会结构看,图书馆制度是社会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社会的教育制度、科学研究制度都隶属于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旨在保障人们的文化活动正常进行,维护人们的文化权益。图书馆制度作为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人们能够正常获取知识和信息,为进行自我教育、科学研究或其他的文化活动,提供技术性保障。因此可以说,图书馆制度是旨在维护人们的文化权益而被确立的文化制度安排之一。
从民主政治的意义上说,图书馆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设施之一。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要求公民做到信息灵通且具有自我教育和理性参与的能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所言:“人类基本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信息灵通的公民在社会中行使民主权利和发挥积极作用的能力。人们的建设性参与和民主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令人满意的教育与无限制地利用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现代图书馆,还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制度安排之一。
1.2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要求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质、职业精神与信息能力三部分。图书馆从事着具有悠久历史的信息服务活动,而传统的信息服务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成为当代社会广泛发展的新兴行业。这种矛盾性就要求图书馆人需认真地探索行业的核心能力,明确对图书馆员素养的基本要求,以确定其发展路径。
11中小学图书馆员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知识,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就没有能力学习和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就没有能力向读者传递科学文化知识。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包括三方面:一是文化水平。一般以学历为衡量标准。《规程(修订)》要求,小学图书馆员应具备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中学图书馆员应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学历只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标志,不是唯一的依据,它只是人的知识不断提高更新的基础,正确的态度是,既讲文凭,又看水平;既讲学历,又看能力。二是知识面。知识是文化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中外文化精华等方面的内容,是形成社会及人的价值取向的依据,是提升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人格的基础,多学科广博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大都知识渊博,爱好广泛。三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文化素养越高,知识面越广,文化品位和格调就越高。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涉及多门学科,其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包括知识的各个领域,尤其与教育学、社会学、儿童心理学以及生理学、卫生学、伦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等多学科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应有较为广博的知识,既要掌握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12中小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
一般所说的图书馆员,既包含图书馆的管理者,也包含图书馆普通员工;既包括图书馆的专业人员,也包括图书馆非核心业务的业务人员。这些各不相同的图书馆从业人员,他们体现的职业要求有差异,但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员是体现图书馆精神的一个整体。图书馆中,做信息技术的员工应该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做读者服务工作的员工应该了解馆藏和读者的种种特点,等等。同时,他们都应该具备相对稳定且有鲜明行业特点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馆员身上,就是热爱图书馆事业,爱岗、敬业和精业,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集教师和馆员道德于一身,忠诚于教育事业和图书馆事业,树立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在岗位上探索创新、热情服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具体说来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
(1)善于学习的精神。图书馆员管理的是一座知识宝库,为此,图书馆馆员必须了解相应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形下,只有具备善于学习的精神,才可能管理好图书馆。
(2)坚韧、乐观、宽容的精神。图书馆员从事的是一种知识服务工作,而知识服务的不确定性使读者往往不理解或者不了解这种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能耐得住寂寞,能宽以待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待部分读者的各种误解,做好图书馆工作。
(3)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图书馆员的工作本质是帮助别人查阅图文的资料的。这就需要具备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能够维系图书馆事业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能够支撑图书馆员不计个人得失地向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没有这样一种职业精神,图书馆事业难以为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型时期,图书馆的管理层和理论界需要来自经济、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挑战,因而忽略了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培养和维护。在大环境影响下,图书馆界内部出现了一些违背图书馆精神的人与事。而一旦社会大众的权利意识苏醒,这些忽视图书馆精神所出现的人与事就可以使我们的事业受到各种各样的、来自外部环境与内部机体中的伤害。近年来,图书馆界逐渐开始关注图书馆精神,发现图书馆精神对于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因素和发展意义。
13中小学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
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还包括信息能力和业务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作为一名图书馆员,要能够比非图书馆员更好地意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知道信息资源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具备随时随地运用信息工具或信息方法解决自己所遇到问题的能力。有了良好的信息意识,即使有时具体的信息技能欠缺一些,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搜集应该是图书馆员最基本的能力,他们往往能够比读者更好更快地搜索到特定的信息,这是图书馆员的能力的直观体现。信息搜索首先是对图书馆馆藏信息的搜索。图书馆员比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知识及图书排列方法,理应能够比读者更快更准地搜集到馆藏文献的信息。图书馆员搜索外部信息的能力则更能体现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
(3)信息处理的能力。对于搜索到的信息,必须进行科学的处理,才能变成能够反复应用的馆藏。分类编目这些图书馆最传统的专业知识,就是信息处理的知识。目前,网络信息的大量出现,又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有效处理网络信息的要求。只有图书馆员掌握了有效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那么图书馆员才能更高效的工作。
(4)信息分析与服务的能力。通过信息分析方法,图书馆员能够从搜集到的大量信息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给读者。这种能力在传统的图书馆活动中只有少数人掌握,在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服务竞争的时候,信息分析与服务能力应该成为图书馆员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读者教育能力。即培养读者的图书馆意识、信息意识,教育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能力。在信息社会,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他们不仅自己要能够利用计算机和因特网处理图书馆的工作业务,而且还应该能够指导中小学生学会使用机读目录查询图书,上网浏览、查找、下载信息资料。
(6)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项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图书馆开展的每一项活动,都需要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和检查总结,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素养培养途径和方法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是一种建立于图书馆的理念与科学基础上的职业。它不但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有高深的学问。图书馆以知识承载文明,有效地管理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图书馆以开放承载民主,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着社会的公正。图书馆人在上千年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图书馆工作方法,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图书馆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中小学图书馆宽敞的馆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舒适的环境等都是办馆的重要条件,但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即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专业队伍。
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都得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工作将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人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者是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知识导航员,导航就是将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从组织馆藏、被动服务向提供信息、开放服务转移,这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搜集、分析、加工、综合信息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图书馆员需不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职业是一个有尊严的职业,是一种建立于图书馆的理念与科学基础上的职业。它不但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有高深的学问。图书馆以知识承载文明,有效地管理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图书馆以开放承载民主,从知识信息的角度维护着社会的公正。图书馆人在上千年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图书馆工作方法,在网络时代图书馆在弥合“数字鸿沟”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图书馆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关键的。中小学图书馆宽敞的馆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馆藏、先进的设备、现代化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舒适的环境等都是办馆的重要条件,但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即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图书馆员专业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宣言》(1999年)中指出:“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应当是有专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中小学图书馆的计划和管理,他们应有尽可能充足的工作人员的支持,与整个学校其他成员共同工作,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建立联系。”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规程(修订)》中第五条也规定:“图书馆负责人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从国际、国内有关中小学图书馆条例规定来看,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及素质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在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队伍中,就学历而言,城市中小学图书馆基本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大学本科生占一定的比例,其中有些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他们已成为图书馆的业务骨干。但不可否定广大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还达不到教育部的要求,老弱病残的多,照顾安置的多,不懂业务的多。因此,建设一支思想稳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学校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图书馆(室)现代化的关键。
当今世界,科学知识迅猛发展,知识量剧增,到20世纪70年代,每5年增加1倍,而现在每3年就增加1倍。新理论、新学科、新知识、新技术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传统的“最终教育”被“终身教育”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是解决人类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和唯一出路。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流,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自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以来,该理论就不断推广和运用。上世纪70年代,在亚洲,日本就最先倡导“构建学习化社会”,并为此采取了若干策略,如建立终身学习的机构,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等。新加坡也建立了很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可见经济的高度发展与重视学习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企业界开始提倡终身学习理论并建构学习型组织,大规模推广运用集中于2003-2004年。商业企业界把学习作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作为回应新技术新革命的挑战。
终身学习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界,同样适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与终身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对外来说,图书馆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开展社会教育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就图书馆本身来说,目前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学习型的图书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以加强人员的能力建设,将组织的发展需求与成员本身的素养提升相结合,既满足图书馆的战略发展又满足职工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人员素质,还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我国新技术、高技术发展水平和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987年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明确地把继续教育规定为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1995年我国颁布了《教育法》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做了明确的规定。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而中小学教育是基础中之基础,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加强对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是中小学图书馆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终身学习”的理论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或财富的增长,将越来越主要的取决于或依赖于知识生产的水平、知识进步的程度和知识创新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国在世界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作为知识宝库、文化殿堂和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终身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2推动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中小学图书馆的普及与应用,中小学图书馆正在向着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图书馆发展。中小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程序、服务手段、管理方式、协作网的建设等都将发生重大变革。要推进中小学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适应了这种变革,才能推进事业的发展。中小学图书馆事业要发展,就必须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更新其观念,强化其竞争意识,才能使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化的专业技能,具备获得多种信息的专业能力。
23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意味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观念、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都得适应新的时代新的变化。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现代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工作将会不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这对图书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人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工作者是知识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知识导航员,导航就是将图书馆工作的重点从组织馆藏、被动服务向提供信息、开放服务转移,这要求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搜集、分析、加工、综合信息的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图书馆员需不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
从继续教育的内容来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教育。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小学图书馆也不例外。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工作者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服务意识,以人为本。服务性是中小学图书馆最本质的特点,服务的好坏,关键在于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其中职业道德尤其重要。二是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教育。由于中小学图书馆馆员普遍学历不高,大多未受过专业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未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特别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培训,使其掌握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了解和掌握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方法;熟悉文献分类规则的著录标准;掌握读者服务的基本技能,具备组织读者活动的能力;掌握阅读指导的方法;熟悉中小学生阅读倾向和阅读心理;掌握各种检索方法的使用技能等等。三是专业辅助知识教育。专业辅助知识是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外围支撑,是提高图书馆有效运用专业知识的动力。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文献学、信息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网络科学,等等。绝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有限的,补充一些相关学科知识是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一。
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也不同于岗位培训,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要新,二是针对性要强,三是实用性要强,四是学习的独立自主性。
从继续教育的方法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培训。组织馆内人员参与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长、短期培训班,如基础知识培训班、图书馆现代化管理培训班、文献分类编目及标准著录格式培训班、网络知识与技能培训班等。图书馆领导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内人员分批进行专业培训。
(2)学历教育。馆内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图书馆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专业参加高等教育学习。以在职学习为主,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远程学习、自学考试、在职研究生教育等。
(3)举办报告会和专题讲座。请图书馆学方面的专家和其他专家作学术报告或者专题学术讲座,增进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前沿课题的了解,开拓视野,增长新知识。
(4)参观、考察学习和参加学术研讨会。可组织馆内人员分批到示范图书馆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拓思路,改进工作;也可选派馆内人员到其他中小学图书馆跟班学习;还可选派代表参加全国或者地区性的中小学图书馆学术讨论会。
(5)举办地区性或馆内理论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结合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实际开展工作研究和学术探讨,撰写学术论文和课题研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3中小学图书馆员的管理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取信息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他们可上网、可去书店、可去信息公司,图书馆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面对时代发展和图书馆生存环境的挑战,图书馆人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了藏书与读者的关系,把工作立脚点从藏书向读者转移,提出了“读者是上帝”、“一切为了读者”等口号,并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服务理念,如树立“Anywhere、Anytime、Anyone”的理念,即图书馆应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为任何人提供服务,认识到图书馆的人文本质是为读者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服务空间,读者服务的模式完全从被动的“以书为中心”向主动的“以人为中心”转变。这种“人性管理”或者“人本管理”不仅仅面向读者,同样应该渗透在图书馆从业者的工作当中。中小学图书馆人本管理体现在“以图书馆人为本”和“以读者为本”两个方面。其中“以图书馆人为本”,包括维护、实现图书馆人的利益,以及依靠、发挥图书馆人的主体作用两个方面,努力体现图书馆人的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
人本管理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模式。中小学图书馆务必依靠全体馆员(无论人数多寡)的力量,维护广大师生的利益,以竭诚、有效地为广大师生服务,履行小学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小学图书馆不仅要重视、切实保障所有师生的需要和利益,还要实现和发展好每一个人员的利益和价值。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
人本管理思想是实现人本管理的前提。只有关注馆员的工作状态、身心健康,才可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人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更好地维护、实现读者的利益和需要,从而体现出“读者至上”的宗旨。因此,中小学图书馆管理核心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看作是图书馆中一切活动的主体、前提和动力,并确定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3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
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人本管理的有力保障。工作业绩考核是人本管理的有力保障,通过它,可以了解工作人员目前以及潜在的价值,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使人员有机会发现和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所做出的评价以及他们应该以何种方法去改进工作。根据统一的尽可能客观的标准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将人员调整到他们最有能力承担、最感兴趣和最具工作动力的职位上,以保证合理地支配完成工作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并且优化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流程,形成专业集成化服务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咨询服务、知识领航、用户培训等工作项目上。
33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人员的培养是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是图书馆智能资本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图书馆坚持人本管理理念的生动体现。中小学图书馆激励的方式有:第一,物质激励。学校应当根据图书馆岗位的不同和工作难度或强度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奖金和业绩津贴标准,以起到奖勤罚懒的目的,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二,精神激励。健全的激励机制应该是通过以精神激励为目的的、以物质激励为手段来完善的。学校领导应及时鼓励在工作中表现良好、成绩突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并在全校进行通报表扬,在评优及职务、职称晋升时予以优先考虑。精神激励能够使人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三,目标激励。学校应为图书馆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发动全体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图书馆可以实施以岗位责任制和双向选择机制为中心的目标管理体制,使工作人员正确定位,激励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图书馆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34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实行人本管理的方法之一。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是图书馆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既参与信息管理工作又参与读者服务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反映读者的需求动态。他们最有资格对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中小学图书馆应该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发动员工参与管理,注意接受员工的建议和批评,给予员工适当的与工作相称的决策权。这样,全体图书馆人都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行成双向、多交流的自主工作秩序实行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全体图书馆人既成为管理的客体,也成为管理的主体;中小学校长及图书馆领导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授权与激励机制上,让每位图书馆人都能享受动力、信息、知识和酬劳,以此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图书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中小学人员管理制度方面,主要规定图书馆人员管理的基本原则、人才的选择聘用、人员的考核等内容。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和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需制定相关的人事制度,引进人才,改革分配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促进图书馆机构精简、人员定编,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考核就是为了实现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聘任制,加强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全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一,开展图书馆工作的年终考核工作。首先要有年度工作的目标,实行责任制,全馆目标制定后进行层层分解。根据年度计划将工作的任务下达、落实到个人岗位,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清楚,可操作性强。岗位目标明确后,即由主管校长和馆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并组织实施。馆长与人员分别签订《目标责任书》。
第二,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实施考核制度首先要明确考核的范围是全馆在编在岗的人员;其次要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应该是保持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评定工作表现、知识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也可以结合图书、资料专业工作的性质、特点、制定考核的标准;再次要有考核的办法,目标管理的考核工作应由分管校长负责,馆长具体实施,或由学校组成考核工作小组,考核工作小组对各人的年度目标任务经常监督检查外,每年应进行两次考核,年中对照目标完成情况自查自考,年底进行全面考核;最后,要把考核结果和个人利益挂钩。考核结果要能区分等次,考核的等次应与上级部署的全校年度考核工作衔接,每位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的最终得分划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考核结果等次一旦确定,就要记入档案,并与职称评定、先进评比以及奖金发放等挂钩。总之,通过考核调动图书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图书馆工作的水平,促进图书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