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田京京 刘斯宇(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黑龙江省柞蚕区害虫的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李冬梅 田京京 刘斯宇(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在柞蚕饲养过程中,由于野外放养,经常遭受各种害虫的危害,为了解不同地域昆虫种类及分布数量,特别是各种昆虫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及时有效地控制主要害虫,对次要害虫的潜在危机提出准确的虫情测报。2015年5~7月,我们重点对宾县庆华柞蚕饲养场、九龙山蚕种场柞蚕饲养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实地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2.1四星埋葬虫
四星埋葬虫属鞘翅目埋葬虫科,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国内分布于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
2.1.1 发生与为害 2015年5月中旬,在宾县庆华天蚕饲养场(东坡向)大量发生四星埋葬虫,发生密度在10 000头/hm2以上,为害时期从5月下旬到6月下旬持续30天以上,为害率达到50%以上。为害时间早4点观察即有部分四星埋葬虫咬噬蚕体,上午9时至下午15时为活动盛期,下午16时以后仍有部分饥饿者在继续咬噬残体,傍晚17时以后才陆续潜伏到树下草丛、落叶或树洞土窝中。
成虫取样室内饲养观察,6月12日下午15时取40头四星埋葬虫分成两组分别放在有光处和阴暗处开始饲以天幕毛虫和羊肉,3天后有光饲养的四星埋葬虫存活率为0,而在阴暗处饲养的四星埋葬虫存活24~30天后才陆续死亡。
2.1.2 防治对策 采取人工捕杀和药杀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在成虫的活动盛期5月中下旬,每天8~16时进行人工捕杀。另外,在蚕场地面喷洒2%的杀螟松粉剂或1.5%的辛硫磷粉灭杀爬行的成虫和幼虫,亦可用90%杀隆丹粉加香辛料拌毒饵撒在蚕场地面。
2.2蝽象
蝽象属于半翅目蝽科,种类较多,为害柞蚕较重的主要有益蝽、红缘猎蝽和丽绿蝽,分布于国、内外各个柞蚕饲养场。
2.2.1 发生与为害 调查中发现,饲育中的柞蚕场地和未饲育柞蚕的空场地都有以上3种蝽象发生,为害时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柞蚕血液致使蚕死亡。若虫为害春蚕,成虫为害秋蚕,秋蚕2~3龄眠蚕被害最重。
2.2.2 防治对策 清理蚕场:将枯落物和杂草集中烧毁,可杀灭虫卵。人工捕杀:在蚕场内巡视,特别是成虫交尾期和若虫孵化期极易被发现,需要说明的是,丽绿蝽孵化较早,在2015年6月中旬的调查中发现,丽绿蝽已开始交尾。化学药剂防治:在蝽象发生数量大、为害重的蚕场,可于收蚁养蚕前7天向树上喷0.05%敌敌畏乳剂,同时还可杀灭其他害虫,但一定要注意在药物毒性消失后再放蚕。
2.3瓢虫
瓢虫属于鞘翅目瓢虫科,俗称花大姐、花盖虫等,我国各柞蚕区均有分布。种类较多,体上的斑纹变化很大。
2.3.1 发生与为害 第一代成虫6月上旬出现可延续到10月中旬。以成虫为害1~2龄春、秋蚕,特别是此期对眠蚕为害更重。为害时咬破蚕体皮吸食血液,蚕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2.3.2 防治对策 人工捕捉越冬成虫:因此虫常群集越冬,所以可在冬季或3月中旬越冬成虫未开始活动前,寻找越冬场所捕捉。蚕上山后,再对场进行巡视捕捉。
2.4蜘蛛
蜘蛛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害蚕蜘蛛有8科18个属,现已定名的有36种。调查中发现,为害柞蚕较多的是鞍形花蟹蛛、花背圆蛛和红蜘蛛。下面以鞍形花蟹蛛为例加以阐述。鞍形花蟹蛛分布较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和黑龙江等省都有分布。
2.4.1 发生与为害 鞍形花蟹蛛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蛛、亚成蛛及若蛛在树洞、石缝或乱叶堆里越冬,翌年5月下旬越冬成蛛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若蛛发生在6月中旬至10月中旬,7月中旬为发生盛期,雄若蛛经7龄成熟,雌若蛛经8龄成熟。10月下旬进入越冬期。
鞍形花蟹蛛为游猎性蜘蛛,在草茎或柞叶间游动觅食,主要在柞树上猎食1~2龄春蚕或秋蚕。1头鞍形花蟹蛛1天最多可猎食1龄柞蚕4头,这是造成小蚕损失的主要原因。
2.4.2 防治对策 药剂防治:用1%灭蚁粉在柞树墩下施药环,可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生产措施防治:蚁蚕上山前,清理蚕场。在可能的情况下,集中枯落物并进行焚烧,可烧死大量蜘蛛。人工诱杀:利用蜘蛛喜在卷叶内隐伏的习性,春季在树膛内放纸团,早晨取出纸团捕杀。
2.5蚂蚁
蚂蚁属于膜翅目蚁科。为害柞蚕的蚂蚁有6种,已定名4种,分别是红蚂蚁,小黑油蚁、大黑油蚁和小褐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及河南等省。
2.5.1 发生与为害 黑龙江省蚕区以上4种蚂蚁都有发生。以红蚂蚁为例,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蚁和职蚁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雌蚁出土活动,5月上旬出巢蚁量增多,雌蚁开始产卵。6月上旬出现第1代成虫,8月上旬出现第2代成虫。9月中旬雌蚁潜入土中越冬。蚂蚁对春秋蚕均可造成危害,特别是小蚕受害最重,蚂蚁经常爬到树上咬食柞蚕,多由职蚁将蚕尸搬回巢穴作为食料。若不进行防治常常造成绝收。
2.5.2 防治对策 目前对害蚕蚂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使用灭蚁粉,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该药触杀性强,残效期短,对蚕无熏蒸作用。施药时先找到蚁穴,在蚁穴周围撒药环,并挖掘蚁穴撒药。对发生蚁害较重的蚕场在放蚕前10天药杀。
柞树害虫种类较多,按其为害部位可分为3类:芽叶害虫、枝干害虫和橡实害虫。其中芽叶害虫对柞蚕生产影响最大,发生范围最广,是造成柞蚕茧减产的重要原因。为害叶部较重的害虫有天幕毛虫、午毒蛾、栎粉丹蛾和刺蛾类等;其次是枝干害虫和橡实害虫。
3.1天幕毛虫
天幕毛虫属于鳞翅目枯叶蛾科,俗称顶针虫,又称黄褐天幕毛虫。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分布,尤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和河南等蚕区分布较多。
3.1.1 发生与为害 天幕毛虫对柞树为害以幼虫为主,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1代,以发育完全的卵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幼虫,6月上旬至6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成虫大批羽化后交配产卵,卵发育至胚胎形成则休眠越冬。
3.1.2 防治对策 利用冬闲及早春,在1~2年生的小枝条上寻找采集卵块,集中烧毁。针对1~3龄幼虫吐丝结幕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成虫羽化高峰期进行灯光诱杀。保护和利用天幕毛虫的天敌昆虫和病原菌。药剂防治:用敌百虫5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4000~5000倍液、1.5%辛敌混合粉或1.5%辛硫磷粉等药剂喷洒天幕毛虫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3.2午毒蛾
午毒蛾属于鳞翅目毒蛾科,俗称红刺毛虫,国内各柞蚕区几乎都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欧洲和美洲。
3.2.1 发生与为害 午毒蛾在全国各地1年发生1代,以发育完全的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幼虫孵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化蛹,蛹期12~17天。7月中旬羽化盛期,6月末至8月上旬产卵结束。午毒蛾能取食500余种植物,包括多种果树及林木,是蚕业上的一大害虫。此虫春季1~2龄幼虫群集为害,3龄以后逐渐分散为害。幼虫有较强的迁徙性,大发生年份,几天之内柞树叶就会被全部吃光。每隔7~8年暴发1次。
3.2.2 防治对策 秋冬及早春采集卵块集中烧毁。成虫羽化高峰期可采用黑光灯诱杀。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可在蚕场内喷洒2%辛硫磷粉、2.5%的敌百虫粉,或喷洒午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液107~108PIB/mL,都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幼虫3~4龄期时喷洒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可起到较好的杀虫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应在药效残毒期过后才可放蚕。
3.3栎粉舟蛾
栎粉舟蛾属于鳞翅目舟蛾科,又称旋风舟蛾、细翅舟蛾,俗称罗锅虫、屁豆虫等。国内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和山东等省,国外分布于俄罗斯和日本。
3.3.1 发生与为害 栎粉舟蛾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表土层内越冬。翌年6月下旬开始陆续羽化,7月下旬为羽化盛期,羽化持续到8月中旬,然后交尾产卵,孵化出幼虫,幼虫6个龄期,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入土化蛹。此虫发生期与秋柞蚕极相近,为害蒙古柞、麻栎、辽东柞、槲栎、榛、桦和苹果树等。最喜欢取食蒙古柞和尖柞。严重发生时,直接与蚕争食,几天之内可将柞叶吃光,使柞树枝条死亡,造成柞蚕严重减产。
3.3.2 防治对策 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药剂防治:8月中旬可用0.05%的杀虫灵或辛硫磷溶液喷洒壮蚕场或窝茧场,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喷药7天后方可放蚕,以防蚕中毒。
柞蚕饲养场是养育柞树矮林、饲养柞蚕幼虫期的场地,多数柞树为自然原始林,在保护柞树生态环境的同时,势必会引起柞蚕敌害与柞树害虫之间的相互制约,比如异色瓢虫是柞蚕的敌害,但其幼虫却是柞树害虫栎大蚜、红蜘蛛等小型昆虫的天敌,为柞树的益虫;四星埋葬虫是柞蚕的害虫,同时又是柞树害虫天幕毛虫的天敌,因此针对柞蚕、柞树各种害虫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柞蚕饲养场虫害防治方法上应着重考虑以下措施。
首先,柞蚕饲养场在蚕收蚁饲养前或饲养期结束后,应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科学用药为保障。此阶段充分利用冬闲及柞树冬芽萌动前降低病虫害越冬基数的系列技术。主要包括合理修剪与轮伐:剪掉病虫枝和易引起害虫潜伏的枯枝,人工寻找越冬虫、卵;彻底清除蚕场枯叶、残枝和网幕,深埋或焚烧;药剂清理柞蚕饲养场。
可使用毒饵等诱杀蚂蚁、螽斯等捕食性害虫。
在柞树生长期和柞蚕饲养中,对柞树、柞蚕害虫应考虑以物理手段为支撑。主要包括杀虫灯诱杀技术:每年6~10月,可在饲养场安装杀虫灯,对于蚕场中有趋光性的害虫,如鳞翅目昆虫、金龟子和天牛等害虫进行捕杀,以防止大面积使用化学试剂对柞蚕和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黄板诱杀技术:在饲养场局部可将黄板悬挂于枝条或插在树空中间,对蚜虫、寄蝇类同翅目害虫成虫进行诱杀。
此外,如果生态调控、物理手段均不能有效控制,则可以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可选择高效低毒农药,按无公害农产品施药要求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