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峰 宋全征(.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004;.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004)
体育文化视域下的新亮点
——"契约文化"对各领域的作用及其传播途径
李登峰1宋全征2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2.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探讨契约文化的重要性,引出体育在传播契约文化中的独特作用,旨在挖掘体育文化新的内涵。主要结论:契约文化是各领域都亟需发扬的,契约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精髓,利用体育传播契约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从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三个方面对体育文化进行传播,同时需要体育专业人士、文化学者、企业人士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体育文化的发扬。
关键词:政治;经济;文化;契约文化
体育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广泛而深远的话题。在国家体育总局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体育文化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夯实中国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提升中国体育的软实力。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养成,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大众人生观。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1]。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在思想上具有共性,而这共性的思想是文化体制改革下的体育文化所要关注和发扬的。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讨论了契约文化的重要性,探讨体育在展现这种文化上的独特性。
亚理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2]。政治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实施政治的权力机关是国家政府,作为人民,首先应该弄清楚国家政府建立的过程与作用。霍布斯说过:在人类刚刚诞生时,餐风宿露,四处漂泊,靠野果饱腹,但由于食物有限总会产生竞争和冲突。当有一天有人提出建议,你们为什么不定个协议,将协议交给我,由我来保障你们的安全。于是,便订了契约。为了保证他们有能力防止有人随意毁约,他们被赋予了强大的武力。于是,国家就产生了[3]。卢梭认为,权力不应来自于强权,只能来自约定。所谓的社会契约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用共同的力量保障每个自愿参加进来的个人,保护每个人的生存和财产安全。在这样的结合形式中,个人对整体的服从只是服从自己的意志,个人并没有丧失自己的自由,这就是所谓的契约精神,也是国家创建的过程。作为人民,应该牢记我们与国家是契约的双方,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主体意识,因为国家政府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自由与安全,为了人民而服务。卢梭说:在民主制的国家里,行政机构的行为越少,则行政机构也就越好。一个国家越是缺乏民主制度,人们就越是想从行政事务中捞取个人好处,就越想谋求办事员的位置。而在真正的民主制下,行政职位的担任并不意味着获取好处[4]。当今国家若要实行政治体制改革,让人民认识到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龙永图说:打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作为支撑。而一个强大的经济也需要有好的文化内涵才能让它经久不衰,充满活力。余秋雨曾经说过:山西曾是中国现代银行家的乡下祖宅,一度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然而没有文化支撑的山西商人虽然创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经济行为,但最终却走向没落。晋商的没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经济的文化命题,文化对经济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腾飞。市场经济建立在自愿交易的基础之上,商业契约和市场规则在很大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交易行为和经济活动,可以说是法治精神的社会载体。由此可见,契约文化是市场经济之魂,没有契约文化和商业诚信,就不会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商业社会的契约文化就是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执行,而且是不打折扣地执行。在中国加入了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资源,资金和经济实力,更需要契约文化,所谓言必行,行必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国企在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国内外很多事例表明,在一个失信的环境中,企业运行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其结果是既不利于消费者,也不利于生产者。
一个国家的尊严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对国家的软实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上也有缺陷。中国传统文化中契约文化缺失,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重礼仪,轻规则。中国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表现为集权专利,在文化上等级观念浓重,契约文明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小农经济和专制土壤中产生的。中国文化基于农耕活动,地域的相对稳定,民族的相对单一,因而极易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的、稳定的礼制文化[5]。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说过:中国人如何实现宗教、法律、风俗、礼仪的结合?中国的立法者们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帝国的太平,服从是维持太平的最适宜方法[7]。而契约文明的根基在于平等,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是不可能产生契约文明的,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契约文化。与此同时,儒家所讲的“信”与契约文化当中的“信”用也有极大的差别:其一,儒家所讲的“信”,局限于亲缘,准亲缘,是“熟人”之间的“信”,“信”的圈子与亲缘程度相关,很小很狭隘,而契约文化中的信用则扩展到整个社会,这种信用将社会中所有的人都囊括进来了,因而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其二,儒家所讲的“信”是“诚善于心之谓信”,是单方面的“信”,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然而道德高尚的圣贤毕竟少见,“信”往往随境而变,而契约文明中的“信”,建立在双方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是互信,因而相对稳定。其三,儒家所讲的“信”与儒家所强调的“礼”“仁”“义”比较起来,是一种次要的道德任务,在儒家的“四教”“五常”中,“信”均列末位,而在“四端”中根本没有“信”的位置,这与契约文明中把“信”作为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完全不同[6]。
正如上文所说,契约文化是国家政治的基石,是商业社会的基础,越是尊重契约文化的社会,其文明程度也就越高,其社会发展也就越有秩序和效率。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发展至今对整个人类社会有着全方位的重要影响,究其原因皆来自于体育具有满足任何社会发展需要的实际效用,这种实际效用就是体育的价值[8]。体育运动作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正是发扬契约文化的最佳途径。比赛规则就相当于契约,哪些事是允许做的,哪些事是禁止做的,它是参赛选手都自愿遵守的,并且做出承诺。如果在比赛当中,哪一方做了本来承诺禁止做的事情,他会立即得到惩罚,而这种惩罚使得参赛选手不敢轻易的违反契约,如果参赛选手被查出使用兴奋剂等药物,就算他赢得了比赛,他最终也会被取消冠军的头衔并被终身禁赛。这种强大的约束力保证了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发扬契约文化的最佳途径。
4.1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中体育价值观决定了大众的价值取向,因此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竞技体育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仅关注金牌奖牌数,这些内容当然是体育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传播受众需要了解的信息,但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理应包含更为广泛而深刻的内容。现代体育传播受众的多元化,也使他们不仅仅关心比赛结果,而且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人性化的亮点上[8]。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延续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强势表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人们的观念却悄然发生着改变,从前的人们观看奥运会追求的是中国运动员是否夺得了金牌,而现在更关注欣赏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更在意比赛的过程,而非结果。“吊环王”陈一冰尽管只获得了吊环项目的亚军,但其完美的表现以及比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从容大度、自信阳光的品质,赢得了无数国人的喝彩。可见,体育是传播优秀文化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这让利用体育传播契约文化成为了可能,竞技体育中所展现出来的契约精神,传递出的契约文化应该得到发扬。国羽的消极比赛事件,正是由于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违反了规则,违背了契约,因此被处罚。这告诉我们无论你以往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只要违反了规则都要受到处罚,这也正是契约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国的竞技体育应该在追求好成绩的同时体现出契约精神,展现出契约文化,并且把契约文化传递给大众。
4.2学校体育
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果评价已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评价等等[9]。然而,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还是没有得到质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说过,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10]。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改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加大体育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对于校长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采取问责制等等[11],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可以归为外因,而如何使学生主体对于体育的观念发生改变则是内因。因此,如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只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项目是不够的,只有将体育的文化内涵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当今的中国教育重理轻文的现象还存在,而在学校中的学生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借助于体育传播文化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尤其当学生面对高考、中考的压力,利用体育文化课鼓励他们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
4.3大众体育
相对于竞技体育而言,国家对于大众体育的投入还较少,但近些年国家对于大众体育越来越重视,在国家体育总局2012年提出的《关于加强体育文化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八条意见[1],足见国家对于大众体育开展的重视。意见提出后,如何落实这些意见、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和切入点,是八项意见能够较好实施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大众在思想上对于体育的认识还没有较大改变,这就好像人在饥饿时会去找食物,即使他没有发现食物,他也会努力寻找,而当他吃饱时,就算面前是山珍海味,他也不会去吃。体育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大众对于体育的认识只有从思想上真正有所改变,才会真正地热爱体育,因此在大众中传播体育文化的目标应该是让人们对体育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文化工作的通知[EB/OL]. [2012-05-31].http://www.gov.cn/zwgk/2012-05/31/cont ent_2149423.htm.
[2]刘烨.曾纪军译 亚里士多德的智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66.
[3]缘中源.智者的顿悟,哲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51-52.
[4]尚杰. 尚杰讲卢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0-57.
[5]龙永图.与龙永图论道—软实力决定竞争力[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24-32.
[6]汪中求.契约精神[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39-42.
[7]高尚.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3.
[8]许正林.体育传播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95,269.
[9]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7-42.
[10]汪永祥.马克思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07.
[1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10-29].
http://www.gov.cn/zwgk/2012-10/29/content_2252887.htm.
作者简介:李登峰(1986-),河南信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The New Spot Under The Horizon of Sports Culture —The Influence and the Dissemination Way of Contract Culture on Each Field
LI Deng-feng, eta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act culture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 studies on the important ro le of PE p laying in spreading the contact culture aiming at explore the n ew connotation of sports culture. The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ed: contact culture is the essence of sports culture and should be spread in every field. It is suggested: sports culture should be spread by competitive sports, school sports and mass sports, which also need sports professionals, cultural scholars,business people working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lture.
Keywords:political; economic;culture; contac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