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中国特城市“火车头”

2016-11-27 12:11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领导决策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火车头规划建设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给力中国特城市“火车头”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 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全国城市建设进行顶层设计,着眼于对中国城乡发展大局的总体重构,准确把握新时期城市发展脉搏,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今后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提供了遵循,是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纲领。

★中财办负责人近日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节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6.1%。

★近日,2015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CEI)显示,35个大城市中,北京市、上海市连续五年排名第一、二位,贵阳市在本次排名中跃居第三位。

【本文重要信源】

1.李铁:城市规划使得城市变得越来越不方便;2.黄新初:市民口碑是城市最好的丰碑;3.刘士林:“城市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在经过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后,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城市发展摆上全局位置,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城市工作,把城市工作当成“一号课题”来研究,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问题导向、改革创新、依法治市的基本原则,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用创新的思维释放城市发展动能,用人性化的理念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坚持规划引领,增强科学性和权威性

规划是龙头,是城市的“导航仪”和“成长坐标”。但目前一些城市规划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不仅盲目追求规模导致出现许多“睡城”“鬼城”,而且追求“大洋怪”建了不少奇葩建筑。“十三五”时期,要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严肃性和约束性,把刚性和弹性结合起来,把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把规模和质量结合起来,使规划体现城市特有的地域元素和人文基因。

增强权威性,防止“一任领导一任规划”。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橡皮擦擦,最后全靠领导一句话。近期,天津两大问题楼盘面临拆除、西安市118米高楼被爆破、郑州2010年建成天桥被整体拆卸……这种任性规划的随意性使城市蓝图成了一纸空文。因此,防止“一任领导一任规划”,必须强化规划约束,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加强规划实施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当下要做的是,按照中央最新要求,抓紧对城市总体规划和重要专项规划进行修订,及时研究编制下一阶段城市规划。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参与度,让市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让规划更接地气。

增强科学性,杜绝“权力涂鸦”。长期以来,拍脑袋规划备受诟病,城市不断以“摊大饼”的模式发展,出现各种急功近利、大干快上、蛮干硬干、霸王硬上弓等现象。今后,必须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在规划理念上,多“蒸小笼”、不“摊大饼”,多为城市“种绿”、多为生态“留白”,加强对建筑形态、风格、色调的总体布局和精细设计,彰显具有地域特点、传统文化、民族风情的城市风貌。在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上,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要求,实现产业、人口、功能等空间布局的协调统一,守住土地、人口、环境等底线。在城市景观设计上,对城市自然景观、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科学梳理,防止人文情怀被忽视,形成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品质”,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文化基因。

增强统筹性,推行“多规合一”。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分别由不同负责编制,规划主体、技术标准不同,规划期限不统一,不同规划之间相互“打架”。为此,要加强统筹,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建立统筹发展的综合平台,整合空间职能,推进审批流程再造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多规合一”的“一张图”,实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一张表格受理审批”“一套机制保障运行”。

【决策看点】

●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报告(2015)》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汉、南京、成都、重庆位列竞争力排名榜前十。

●近日发布的“2015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排行榜中,位列前10名的是南宁、佛山、昆明、咸阳、衡阳、廊坊、六盘水、潮州、镇江、四平。

●近日,有关媒体推出2015年全国100个经济强市排名。进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位列前十名,上海以GDP2.5万亿元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

孙政才提出城市规划五大“金句”

孙政才,不仅是重庆市委书记,而且是重庆市规委会主任。2016年1月13日,重庆市第四届城乡规划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孙政才在会上提出五大“金句”。一是城市开发宁可“留一点白”,也不能“信手涂鸦”;二是城市规划既要注重彰显特色风貌,又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做到“秀外慧中”;三是把历史文脉有机融合到城乡风貌中,形成独特的城市“性格”和“品质”;四是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五是不要搞“追求任期政绩鸡飞狗跳,换届卸任后一地鸡毛”的虚假繁荣。

资料来源:《重庆日报》2016年1月14日

2注重建设质量,重塑城市形象和品牌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人们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这句名言,诠释了城市建设思潮的主体追求。揆诸现实,更多的是城市的“野蛮成长”,无奈的是“满城看海”“钢筋水泥”“蜗牛网速”。重塑城市形象,不仅取决于城市的区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而且取决于城市在这一新阶段对国家战略的深刻理解、对城市自身定位的准确把握,避免犯方向性错误,清楚不做什么,避免急功近利,全面展现人们对城市发展的所思、所想、所盼。

注重补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补短板、提质量、上档次,必须打通城市运行的“血管”和“神经”,为城市“强筋壮骨”。地上要大力发展综合交通、绿色交通,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提升道路网络密度,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提升道路运行效率。地下要围绕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有效控制雨水径流,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加快信息化,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智慧。未来五年,智慧城市建设要有一个大的变化,探索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的有效机制和操作范式,运用大数据技术探索各领域的智慧应用,完善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城管、智慧景观、智慧环保和智慧城市安全等服务体系。

注重绿色发展,诠释有机生长逻辑。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打造以生态公园为支撑,道路绿化为骨架,街头景观为节点,公共绿地、街头小品、庭院花圃为点缀,环城绿化带为呼应的城市生态体系。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决策看点】

●2016年1月19日,高德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推出全国拥堵城市排行榜,十大“堵城”依次为:北京、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广州、上海、深圳、青岛、重庆。报告称,限行政策效果有限,北京2015年虽然3次实行单双号 限行政策(全国最多),但未能阻止其拥堵“夺魁”。同时,拥堵现象不再是大城市的问题,已经出现在各种规模的城市和地区,不断加重的拥堵现象也在向中小城市蔓延。

四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将新建地下管廊200公里

近日,四川省印发的《2016年全省经济工作要点》明确,将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重点加强城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城市群城际铁路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力争新建地下综合管廊200公里,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650亿元。目前,成都已率先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内江、泸州、南充等地也开始启动。 资料来源:《四川日报》2016年1月13日

3加快创新驱动,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

目前,城市发展正处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迈进、从“规模化扩张”向“集约化提升”转型的重要阶段。“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新城市经济。

瞄准高精尖,重塑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城市,并不是放弃经济发展,而是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构建符合现代城市特点的高精尖经济结构,要通过“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培育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发展新优势,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特别要把“互联网+”当作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优势,加速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科技研发中心,发挥政府组织功能,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增强高科技核心技术和重要应用技术的创新能力。同时,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城市生态体系。大力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共享发展,以众智促创新、众包促变革、众扶促创业、众筹促融资,为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4提升治理水平,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联合国人居组织《伊斯坦布尔宣言》说,“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然而,我国人口膨胀、交通拥堵、雾霾持续等“城市病”不胜枚举。“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注重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加快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城市治理体系。前不久,中央发文首次对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探索满足城市良性运行需要的城市管理执法模式。接下来,各地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责下沉,加快完善城市管理标准规范,实现城市管理的“可衡量、可操作、可监督”,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同时,要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健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规范执法办案制度,改进执法方式,完善监督机制,将城市管理执法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加大治理“城市病”力度,建立城市治理长效机制。近期爆发的重度雾霾,让城市陷入“十面霾伏”,成为市民的“心肺”之患。“城市病”问题由来已久,但化解“城市病”,再不能坐着等、站着看,推给历史,留给子孙。必须从创新城市规划体制机制入手,提高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化水平,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在推进系统治理的同时,更注意重点突破,在关键环节上取得进展。

以人为本,强化社会保障和安全。高楼大厦不等于城市现代化,人的需求才是城市建设的归结点。要把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服务民利摆在城市发展首位,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补短板化解软助,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同时,汲取天津滨海新区“8·12”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深圳“12·20”滑坡事故等教训,拧紧安全“螺丝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底线、红线、警戒线意识,对潜伏的城市安全隐患“定时炸弹”进行排查,确保不留盲点和死角,全面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监管。

【决策看点】

●2016年1月13日,石家庄市召开“绿色、智慧、健康城市全球最佳实践研讨会”,邀请全球绿色开发集团、香港侨福集团等9家全球知名企业高管,就绿色智慧城镇、海绵城市、真空城市垃圾等,分享了国内外最佳实践应用案例。专家认为,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必须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前提,注重产城融合,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升城市基础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引入绿色、智慧、人文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云南省委书记为昆明城市建设开药方

昆明的城市建设曾因忽视历史文化传承搞大拆大建,受到前任省委书记秦光荣的会议点名批评。而现任省委书记李纪恒则于2016年1月11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推动昆明市改革发展座谈会上,为昆明新阶段城市建设开出新药方:一是以规划为龙头,科学谋划昆明的“成长坐标”。老城区要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打造底蕴深厚、精致惬意的现代都市。二是以建设为基础,完善城市的“血肉之躯”。三是以管理为关键,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资料来源:《云南日报》2016年1月12日

加强城市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破解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难点问题,必须坚持做实基层,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借鉴上海城市基层治理“一号工程”的经验和武汉市出台的城市基层治理“1+10”文件,要不断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推动街道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加强基层党建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上来。重点是优化社区治理体系,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以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创新为重点,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引领,实现精细治理、精准服务。

猜你喜欢
火车头规划建设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老火车头的故事
Silent love 沉默的父爱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