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春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实践思考——以民革温州市龙湾基层委为例
◎叶胜春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基础,是民主党派联系成员、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在2015年5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随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的颁布,国内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下文将结合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基层委(以下简称“基层委”),谈谈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展经验,剖析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参政议政力度加大。近十年来,基层委立足发展大局和民生热点,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召开参政议政会议等共42次,参加民主协商会等共200余人次,提交市、区“两会”的建议、提案共443件,其中9件被列为区政协优秀提案、12件被列为市人大重点建议和市领导领办建议,提交大会发言37篇次,有13人次被区政协评为提案积极分子。
二是调研活动扎实开展。近十年来,基层委针对流动人口管理、市场价格监管、医疗分级诊疗等社会和经济问题,组织和参加会议座谈、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共500余人次,形成了团队“大调研”13篇、个人“小调研”48篇,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其中2015年张雪梅执笔的《关于温州市实施分级诊疗改革调查及思考》被市政府内参采纳。
三是社情民意积极反映。近十年来,基层委一直注重经济、社会、民生、教育、卫生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和反映,仅2014年向民革市委会、中共区委统战部等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共27篇。其中吴桦槐撰写的《从地方债务透露的风险看事实》等2篇被民革中央采用。2013年还开设了政协委员网上工作室,动态了解民情、反映民声,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是祖统工作深入推进。近十年来,基层委深入学习中央对台政策,及时了解两岸新动向,积极组织党员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等活动。2014年参与永昌堡对台古堡交流基地建设,参加两岸“同植一棵树共建一片林”为主题的“同源林”建设活动,2015年开展以走访抗战老兵为主题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五是社会服务有所创新。近十年来,基层委通过捐款捐物、扶贫助学等形式,积极为贫困学生、受灾百姓等排忧解难,共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700余万元。《同心助学·点燃希望》被评为2013年民革浙江省基层支部组织生活创意比赛支部创意奖。2014年“牵手弱势群体·与温暖同行”、2015年“同心助学·与温暖同行”等主题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基层委在参政议政、调研活动、社情民意、祖统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开创了基层委工作新局面,但与民革党章的要求和新时期统战工作的需要相比仍有差距,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思。
一是对“三个什么”认识不深。基层委在开展“加入民革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温州做什么”等“三个什么”研讨活动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指导思想、性质地位和政治纲领仍未在基层引起共鸣,一些基层党员的政治意识、政党意识和参政意识还较为淡薄。
二是“三种现象”值得关注。一直以来,基层委受到无专职编制、无工作经费、无办公场所等“三无”问题困扰,工作机关建设得不到上级支持,党员缺乏行政约束力,导致组织的号召力、凝集力、执行力等“三力”未达预期,基层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三性”也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三类组织”亟需规范。由于龙湾区没有民革地方组织,基层委一直扮演着民革地方组织的角色,权利义务不对等;基层委与市直支部在党务分工等方面没有明确规定,存在不合理现象;基层委、总支部和支部在设立条件、班子职数、任职期限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不利于基层组织健康发展。
四是“三大职能”履行失衡。在实际工作中,议政职能相对突出,但课题调研偏重于个体行动,受个人能力和时间局限,调研成果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由于干部晋升通道过窄、党员履职意识不足等因素影响,参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职能履行并不充分,没有完全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五是“三项活动”有待改进。近几年,基层委的社会服务和慰问活动有特色也有创意,但没有进行系统提炼和广泛宣传,以至于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党内联谊活动形式比较传统单一,祖统联谊、党派联谊等活动成效有限。
基于基层委的案例研究,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要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努力把基层组织建成思想教育的基地、干部培养的摇篮、参政议政的枢纽、社会服务的窗口。具体建议如下:
(一)在思想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党员政治素养。思想建设是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根本。要认真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定期通过党员大会、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议、党课“五会一课”或培训、座谈、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民革党章等内容,及时传达“两会”、统战工作会议、民革上级会议精神,动态分析国际、国内和两岸形势,强化考察期成员、新入成员、骨干成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信念,特别要严把基层组织第一负责人教育关,使之深刻领会党派的指导思想、性质地位和政治纲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坚定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不断提高政治意识、政党意识、参政意识。
(二)在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建设是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基础。其中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积极推选政治素养高、管理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担任第一负责人,大胆推荐“能干、想干、会干”的同志进入领导班子,在年龄、专业、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争取上级组织能对基层委员会在人力、财力和编制上给予帮助。要全力打造以学习日、研讨日、议政日、互助日、社服日、联谊日等“六日”活动为载体的示范性支部,推进支部建设向社区和基层单位渗透,加快综合型向成建制转变。要重视党派成员发展和干部培养规划、坚持单位职务、参政职务和党派职务交替互补发展,着力壮大党派骨干队伍。
(三)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不断释放基层组织活力。制度建设是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保障。要推动上级出台党派基层组织发展细则,协调党派成员所在单位在工作上提供必要支持,明确各级基层组织设立条件、职数和任职期限。促进党派健康持续发展。要研究建立分工联系、请示报告、党员发展、干部培养、考核监督、档案管理等行政管理制度和会议管理、学习培训、课题调研、社会服务、慰问关怀、联谊交流等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三力”、基层党员“三性”建设。
(四)在作风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党派履职效能。作风建设是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关键。要严格遵守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反四风”“三严三实”等活动精神,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并推动省级监督委员会在省辖市级组织设立派出机构,公布作风监督电话,接受党派成员和社会监督。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精神,从着眼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把握热点问题出发,认真开展以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牵头的课题调研,注重发挥专业特长,反对学术抄袭和伪造。要深入研究党派三大基本职能的联系和区别,探索党派参政规律和履职新平台,立足国情背景、立足民间呼声、立足专业优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履行,并跟踪意见建议落实情况,切实提高参政党履职效用。
(五)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切实改善政党发展氛围。文化建设是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核心。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参政党理论研究。要不断创新“寓会于乐,寓教于乐”形式,建设党派成员之家和学习天地,开展以“雪中送炭”为宗旨的党派成员慰问关怀活动,组织以文体竞赛、户外运动等形式的党派内外联谊交流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党派氛围。要建立台属、台商、台胞档案,充分利用台商协会等平台,积极推动两岸教育、文化、卫生等交流活动,努力提升对台合作水平。要坚持拾遗补缺原则,借助媒体宣传、党派合作等力量,深入开展智力支边、送医下乡、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环保宣传、赈灾助学等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并建设定点帮扶基地,实现由流动、单向、短期的传统模式向固定、互动、长期的新模式转变,切实提高党派的社会影响力。
(叶胜春,民革温州市龙湾区基层委员会第二支部党员/责编卢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