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1+1

2016-11-26 21:03毛建茹
亲子 2016年9期
关键词:闹情绪走路宝贝

毛建茹

如何应对喜欢大叫的宝宝

0~1岁

宝宝9个月,一直喜欢大叫,不管开心与否,也不管什么场合。我们试过把他留在房间,大人都在客厅不理他,但开着房门。过了20多分钟他终于不叫了,期间也有哭喊,听着非常让人心疼,但只能忍着。请问这种方法可取么?

不建议采取这种方法。9个月的宝宝处于语言的萌发期,他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和沟通交流的需要,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因此要表达情绪和需求只能通过喊叫或动作。这些恰好是孩子在使用“宝宝独有的语言”交流,属于正常发育范围。父母将孩子独自放在一个房间的做法是不妥的。孩子未必知道父母不喜欢自己大叫,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他们更不懂得成人社交范围内所谓的“场合”。相反,妈妈的突然不理会,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毕竟这个阶段孩子的亲子依恋关系和安全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20多分钟以后孩子不叫了,并不代表父母的做法有效,可能孩子哭喊累了,或者是没有得到回应,也许是短暂的分离焦虑、莫名紧张和无助感等,都有可能。

孩子语言发育是一个过程,咿呀学语的宝贝用最大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他而言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不仅在锻炼自己的发声系统,而且也与周围进行着积极的互动。对于孩子语言萌芽期的交流行为,父母需要耐心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首先,积极回应孩子的情绪,并尝试帮助孩子对情绪进行命名。当孩子高兴的时候,妈妈自己用语言进行情景描述,然后询问宝贝是不是很开心,让孩子明白这是开心或者高兴的情绪体验。当孩子着急或者生气的时候,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宝贝是不是生气了”“哪里不舒服”“宝贝是不是想要妈妈陪伴”或者“宝宝是不是饿了”之类。慢慢地,孩子就学会了更多地表达情绪和需求的方法。

其次,父母要尝试去理解和完全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对于孩子的大叫行为抓狂,可能是父母本身的情绪或面子问题,也不排除孩子大叫让父母感觉难堪或烦躁。无论感受如何,父母都要让自己心平气和,明白孩子的叫声是向周围人传递的情绪信号,需要过滤掉自己的烦躁情绪以后,对孩子进行积极关注,慢慢引导孩子学习更加多样化的情绪表达方式。

最后,对于不满一岁的孩子切忌使用单纯留在房间的办法。这种类似“冷暴力”的行为,虽然在身体方面并未构成伤害,但是对于婴儿期的孩子心灵和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孩子不肯自己走路,怎么办?

1~2岁

我家宝贝一岁多了,已经会走路,扶着东西或拉着大人能走得非常稳,可他就是不愿意放开手走,一放手就赖在地上不起来,不肯一个人走路,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为什么这么胆小?

客观而言,一岁多的孩子会走路而不愿意走路是很正常的情况,也是学步期儿童的本能反应。能够扶着东西或者拉着大人走路,说明孩子已经开始练习走路了。但是不愿意大人放开手,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孩子下肢和腿部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还需要借助外力支撑;第二是父母对孩子要求完美且严格,孩子对自己走路是否稳当还不确定,所以在过渡期就变得小心翼翼,害怕摔倒;第三种情况是孩子在寻求和父母肢体的亲密接触和依恋;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孩子累了困了,想要抱抱或者牵着等等。

孩子的行为是正常的,倒是家长的理念应当调整。首先,家长需要知道孩子在学习走路时,时而愿意自己走,时而不愿意自己走,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不需要刻意训练。孩子只要身体方面发育正常,慢慢就会独立走路了。孩子不愿意走路,大人拉一拉手、抱一抱也没有关系,毕竟这个阶段抱着孩子,通过身体的接触也能够让孩子感受与父母的亲密依恋关系。其次,孩子不肯一个人走路与“胆小”并没有任何联系。父母据此做出孩子“胆小”的评价是不妥当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孩子不愿意独立走路而引发出孩子“胆小”的焦虑和担忧。最后,父母在孩子独立走路的时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摔跤或者不愿意走路,父母不要斥责孩子。随着孩子身体发育和下肢力量的增加,孩子很快就会自己走路的,家长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理解和陪伴。

孩子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爱闹情绪,该怎么办?

2~3岁

我家孩子最近不太听话,经常闹情绪。不给他买想要的玩具或者不满足他的要求时,孩子就不肯吃饭,怎么喂都不吃。我们不能看着孩子这样,就只能让步满足他,但这样又会助长他的这一行为。我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的情绪和需求比婴儿时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开始挑战父母的要求和规则。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可能是传递或发泄的方式让父母理解为“不听话”或者“不乖”。家长所述情况,要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分析。原因之一可能是孩子以不吃饭来逼父母就范,满足其需求。第二种情况是孩子情绪不好,没有心思和胃口吃饭,待孩子情绪恢复平静再吃饭无妨。将孩子闹情绪的问题与吃饭问题联系起来的,可能是家长自己的揣测,也有可能是家长以往的处理方式引起的。

孩子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正面情绪或是负面情绪都是孩子对周围情景和内心感觉的一种流露和反应。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父母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

与孩子进行共情。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父母要平静下来,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心里是不是很难过”等等,去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告诉孩子妈妈可以理解孩子的这种感觉,为孩子情绪纾解和发泄寻求通道。

对孩子的需求进行分辨。对于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父母要给予满足,而不当的行为和需求父母需要加以规范,并温和而坚定地拒绝,明确告诉孩子不予满足的原因。

父母对自己过往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方式进行反思。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不意味着要全部满足孩子的需求。否则孩子可能会以“闹情绪”为工具,对父母施加压力,以此博取父母更多的迁就和溺爱。

猜你喜欢
闹情绪走路宝贝
为什么鸡走路时一直在点头?
适度闹情绪有利身心平衡
家教“漫”镜头
会走路的树
学走路
“神奇”宝贝
好好走路
快乐宝贝秀
快乐宝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