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敏婷
3岁的琪琪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她近来却常常“出口成脏”,让妈妈措手不及。朋友聚会时,琪琪主动要求给其他小朋友讲故事:“有个鬼,它放了个屁,就死了!”说完自己哈哈大笑,其他小朋友似乎很享受这种幽默,也跟着哈哈大笑,妈妈们面面相觑,琪琪妈妈感到尴尬无比。除此之外,她还常和好朋友一起不分场合地指着很多东西说“臭狗屎!真恶心!”说完似乎很过瘾地哈哈大笑。这样的场景很多爸爸妈妈都遭遇过,讲过道理、批评过、也教训斥责恐吓过,但似乎收效甚微。
说脏话在学龄前儿童身上比较常见。因此,父母要针对原因,寻找对策,让孩子和脏话说bye bye!
有意无意地模仿大人
小班的娃娃家里,叮当扮演的 “爸爸”一下班,往沙发上一歪,翘着二郎腿开始抱怨:“妈的!累死了!” 月月扮演的“妈妈”在整理客厅,拿起一样东西,左看看右瞧瞧,嘴里嘟囔:“什么破玩意儿?真差劲!恶心!”听得一旁观察的张老师瞠目结舌。
游戏结束后,张老师问:“我在娃娃家听到爸爸骂人、说粗话了,那样别人听了不舒服。爸爸下班回到家怎么说话会让孩子觉得舒服呢?”叮当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爸爸在家就是那样说的!”老师尴尬地笑笑,接着问月月:“妈妈在家常说‘破玩意儿、恶心这样的话吗?” 月月无辜地点点头。
虽然两个孩子只是在玩游戏,但他们的语言还是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因为看似不经意的日常用语不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孩子面对生活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下班回到家可以表达累,但更需要传递积极正面的情感,比如:“今天真是累坏了,不过也挺有成绩的。我现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这样的示范不但会让孩子感受如何恰当表达自己的的状态和需要,同时传递给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
单纯觉得好玩
萱萱最近喜欢说:“臭妈妈、臭奶奶……”早上送他上幼儿园时,遇到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他会边做鬼脸边说:“臭叔叔!臭阿姨!”妈妈批评他这样很不礼貌,在路上一再叮咛“等会到了幼儿园,要说老师好,要有礼貌!”不想到幼儿园后,刚看到老师,轩轩就对着老师做鬼脸:“臭老师好!”看着老师错愕的表情,他胜利地笑了。
有时,孩子会突然发现某些语言有惊人的力量,当他们说这些话时,别人的反应会格外强烈,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实现自己的其他目的,孩子会试探着多次重复这些语言。面对这种情况,大人不要当面批评他,此刻越是批评,他越得意,因为批评意味着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目的达到了,反而会强化他的此类行为。正确的做法是有意忽视他的不当行为,同时向他示范恰当的行为。比如和老师约定好,当他对着老师喊“臭老师”时,老师假装没看到他,也没听到他说的话,忽视他。同时,妈妈把他拉在身后,自己对着老师有礼貌地说:“老师好”,老师热情回应妈妈。如此几次,他就知道他所说的“脏话”没有预想中的那么有力量,不能达到吸引别人注意力的目的,慢慢地他就不会再使用此类语言。
表达负面情绪
3岁的霖霖最近一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冲着爸爸妈妈大喊:“你这个大笨猪,走开!我打你!”在超市里买不到他喜欢的玩具,他这样大喊;在家里,不能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他也这样大喊。今晚霖霖已经连续看了近一个小时的《熊出没》,眼看着睡觉时间到了,他还是要看。妈妈提醒了几次没效果,生气地关掉电视。他又大哭大闹,大喊大叫:“你这个笨猪,走开!我打你!”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做的不是和孩子对抗,因为越是对抗,孩子的情绪越是强烈。此时,家长要做的是努力让自己平静,冷处理,或者尽可能幽默地疏导孩子的情绪。比如:“你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如果我们是大笨猪,你不就是小笨猪了吗?如果我们都走开了,谁来爱你这个小笨猪呀?如果爸爸妈妈一直让你看电视,那你的眼睛就会坏掉的,你愿意带个大眼镜吗?哈哈,带个大眼镜你就成了眼镜猪……”在这种幽默的氛围中,孩子会慢慢进入你创设的情境中,恢复理性。气氛融洽后,再和孩子讲道理:“如果爸爸妈妈生气了,也对着你大喊大叫,说‘小笨猪,你走开,我打你!你会伤心吗?一定会的!所以,以后当我们生气的时候,可以大声说‘我很生气、我很愤怒也可以大声哭出来,但不说让人伤心的话好吗?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要除去稗草,必先种上麦子”,根除坏习惯的好办法是用好习惯来替代它。向孩子强调不许说脏话作用不大,重要的是多为孩子进行优雅文明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