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
优优妈的烦心事:母乳突然不够了!
产后经过各种努力,奶量终于上来够宝宝吃了。可开心了没多久之后却感觉母乳突然不足了,原先老是鼓鼓的乳房胀不起来了,也没有了奶胀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引起哺乳期危机的原因
宝宝在出生后,妈妈面临为宝宝哺乳的任务,但常常会出现奶水突然减少、无法满足宝宝身体需求的现象,这种情况就叫做“暂时性母乳供应不足”又称“暂时性哺乳期危机”,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个月内,有的妈妈稍晚一些。为何会出现这种暂时性哺乳期危机呢?
妈妈过于疲劳
妈妈产后出院,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精神紧张,要日夜照料孩子,缺乏对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信心不足,家庭或社会方面的支持不够,皆可导致妈妈心身过于疲劳,休息不好,吃饭没有胃口,势必影响对各种营养素的摄入,营养不够,乳汁也会减少。
婴儿生长突然加快
婴儿在出生后的5天内失去出生时体重的10%,在随后的5天内重新恢复出生时的体重后,大多数婴儿发育得非常快,尤其是7~10天和3~6周之间的爆发生长期。宝宝长得快,就会吃得多,奶量一时跟不上,供不应求,就会难以满足宝宝的需要量。
妈妈月经恢复期
从医学角度来讲,根据子宫内膜的组织形态来推测,可能早在产后33~42天,卵巢就可排卵了。给孩子喂奶的妈妈,约有25%在产后12周会恢复排卵与月经,大多数哺乳产妇通常要到18周才完全恢复排卵机能。有少数产妇会在分娩后开始有少到中量的间歇性出血。由于第一次月经来潮时,月经量会多一些,妈妈分泌的乳量会有所减少。
妈妈生病影响哺乳
妈妈在哺乳期由于身体虚弱很容易患一些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身体不适,食欲减退,加上因服用一些药物而担心某种成分会进入乳汁中影响宝宝健康,就会停止用母乳喂养。这样就容易出现哺乳期危机。
有的妈妈在产后6周左右会出现抑郁现象,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压抑郁闷,无精打采,困倦乏力,易流泪和哭泣等,甚至出现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产后抑郁,可使乳汁分泌减少,是哺乳期危机的重要表现,对宝宝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的妈妈因乳腺导管阻塞,可使乳汁不能正常排出而淤积在乳房中,宝宝无法吸吮出乳汁,变相形成妈妈缺乳。
如何化解危机
没必要加奶粉
哺乳期危机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一般持续7~10天。在此期间,没有必要给宝宝添加奶粉或其他辅助食品。有的妈妈生怕宝宝饿着,就急着给宝宝添加奶粉。结果事与愿违,宝宝吸吮奶瓶的假奶头孔又大又多,很快吃饱了,就懒得再吸吮妈妈的乳头了。乳房少了足够的刺激,得不到排空,分泌量就会急剧减少。到头来,暂时性乳汁不足变成了永久性乳汁枯竭,最终必然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给妈妈和孩子带来终生的遗憾。
增加哺乳次数
在哺乳期危机期间,妈妈要增加给宝宝哺乳的次数,勤喂奶。宝宝的吸吮动作可以刺激妈妈乳头神经末梢,促使脑垂体产生催乳素,由血液带到乳腺,促进乳汁分泌。每次喂奶时,双侧乳房都要给宝宝有足够的吸吮时间,一侧10分钟左右,既能让宝宝吃完前奶,又能吃到乳房后半部储存的后奶。尤其是要坚持夜间给宝宝哺乳,因为晚上是泌乳素分泌的高峰,有利于增加乳汁的分泌量。
保持心情愉悦
乳汁分泌的多少与情绪的优劣密切相关。因此,妈妈在哺乳期间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不良的心理刺激,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看健康有趣的书画。家人,特别是丈夫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制造一种安静舒适的环境,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发现妻子有焦虑、紧张、压抑郁闷等情绪时,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陪伴妻子进行一些简单的锻炼和一些喜欢的活动,可有效分散妻子的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空虚感和躁动不安的感觉。有了愉悦的心情,奶水自然就多了。
抓紧零碎的休息时间
妈妈除了给宝宝喂奶、照顾好宝宝外,要抓紧时间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与宝宝同步睡觉。睡得香,才能保证奶水充足。
增加汤汤水水
母乳的主要成分是水,占到90%以上,如果不注意补充足量水分,体内缺水就会影响奶水量。在饮食上,首先要营养均衡,粗细、荤素合理搭配,做到不偏食,多吃一些能促进乳汁分泌的汤汤水水,如鸡汤、鲫鱼汤、鲢鱼瓜汤、猪排炖黄豆芽汤、猪蹄茭白汤、鲤鱼两米(大米和小米)粥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能促进乳汁分泌。
有病早治
一旦患感冒发热或腹泻等病时,应及时看医生,进行治疗。有产后抑郁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并请心理医生给予疏导治疗。若有乳腺管阻塞,细菌容易繁殖,易引起乳腺炎,应采取局部热敷和按摩的方法,将淤积的肿块轻轻地向乳晕方向按摩,以促使乳腺导管通畅;还要坚持给宝宝喂奶,可防乳汁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