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革 高润芳
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冲突与现实解决路径
陈传革 高润芳
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骨干和带头人。 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学生”、“干部”角色的冲突,及“学生干部”与“学生服务者”之间的角色内冲突。使其在学生和工作中造成角色不清,影响其学习和发展。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存在的角色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 角色冲突 角色定位
角色冲突的定义,就是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由于角色与角色之间、角色的内部中产生了矛盾与抵触、对立的层面,由此阻碍了角色扮演的实施过程。如果一个人需要同时担任多种社会角色,并且根据提出的要求担任起角色的责任,但是却使此人难以胜任多种角色的担当,于是发生了角色的内部冲突。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其行为规范互不相容,这时也会产生角色内冲突。学生干部同样也出现角色冲突,导致其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惑。所以需要没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到学生干部们都存在着哪一部分角色冲突以便让他们准确给角色进行定位。让学生干部认清楚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在学生群体中的领导作用。
根据角色冲突理论,在学生干部在具体的工作学习中也存在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两类:
首先是“学生”与“干部”角色内冲突。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这个角色,那么对“学生”这个角色提出的角色要求应该是努力学习保证学业有成。如果想当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就需要将学好专业知识与加强道德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是大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最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后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在高校,学生干部同时又是高校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多种角色于一体。学生干部学习时间少,专业课上课时间被举办活动所占。学生干部重视“学生会干部”而忽视学习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学生干部没有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日常事务的关系,因此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合理规划学习与工作的时间,导致学习与工作都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由此失去了评优评级的机会,也难以加入到更加优良的队伍中。在大学校园里没有处理好学生角色与学生干部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无法有效协调两者的联系,没有适时转换角色,导致角色之间出现冲突。
还有一种属于“学生干部”角色间的冲突,在学生干部中出现“学生干部”与“服务者”的多种角色,导致学生干部本身与职能的执行,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之间产生了相关联的角色冲突,从而导致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享受着相同的权利与义务,但是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学生干部喜欢以“干部”居高临下,常常忽视“服务者”的角色,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不满的情绪。
(一)及时进行各个角色的自我调适
如果一个学生愿意竞聘学生会干部,就应该以身作则去根据学校及老师的要求与期望,积极的配合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动,保证自己可以在任意角色中自由转换。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个人的修养和自我控制能力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学生干部就是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通过积极主动的了解自身工作环境,去进行自我理智的调节过程,确保自己能够用理智清晰的思路分析处理任何困难,无论是在处理事物中出现何种情绪,都应该将理智摆在第一位,通过理智的分析并推理,用适当的态度去寻找不良情绪的诱因,恢复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制度
明晰学生干部的选拔要求,根据合理科学的选拔制度,在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与要求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与文化水平,保证以服务学校同学为己任,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为目的,专注于发挥干部的榜样力量,通过吸引力、感召力以及内聚力将同学吸引至自己的周围。培养的过程主要是在学生干部会议与团干培训会议中进行,以保证对学生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进行专项性的引导,明确处理的方式与技巧,合理的安排好工作与学习时间,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三)学校相关部门相应减少学生活动的数量减轻学生干部负担
高校学生活动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式,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能够让学生们得以熏陶,并在这个熏陶的过程中感受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学生的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导致活动质量严重下降,从而演变成为了活动而搞活动的恶性循环模式。因此应该明确,学生活动必须具有浓重的教育意义,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们起到教育加引导的作用,从而将教育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高校学生活动应安排的少一些质量高一些,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大学的大学生活学习质量也能减轻学生干部的一些负担。学生干部不用整天奔波于各个活动之间二浪费精力和时间。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干部的学习。
[1]韩月奎,张典兵.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荷泽学院学报,2007(2):124~126.
[2]郑秀英,费红艳,郭广胜.完善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3(4):10~30.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陈传革,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润芳,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