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东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研究
张 东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近几年青少年体质逐渐下滑,身体素质没得到良好提高,甚至健康问题得到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困扰着家长及我们教育工作者。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关注青少年体育锻炼情况,并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解决出现的部分健康问题。
青少年;锻炼;健康
1.1 身体形态:青少年时期是人体形态发育的高峰期,逐步的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对于人的一生都很关键。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青少年处于肥胖状况;另一部分青少年身体形态出现关节扭曲甚至变形的情况(1)颈椎变形(2)腰椎变形:(3)O型腿、X型腿(4翼状肩,双肩高低不平(5)走路出现内八字、外八字;少量青少年则出现体重不达标。
1.2 心肺功能:通过健康体质测试数据分析我们了解到如今的青少年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较10年前的数据逐年对比我们发现肺活量在逐渐下降;出现心律不齐、心跳加快、心动过缓等。简单陈述就是如今普遍的心肺稳定性不如往年。而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一些类似的新闻,如某校学生在运动出现心动猝死、某学生运动晕厥等诸多报道。在体育课中我们也会发现出现气胸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1.3 心理问题
1.3.1 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型是中学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型障碍。中学生往往由于学校适应不良严重影响学习,更不上班级,甚至造成中途休学或辍学。主要表现在情绪、行为、生理功能三个方面。
1.3.2 抑郁:这是有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心理问题,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同学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1.3.3 焦虑:个体处于一定的应激状态便会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焦虑型的心理问题是指一种无明确对象、无法摆脱的焦虑状态。
小结:以上描述了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三种健康问题,一方面来自外在的不良引导及错误的锻炼方式;另一方面则来自自身的约束及习惯养成。任何出现一种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危害到我们的身体,影响到学习和工作。错误的体育锻炼方式会危害到身体影响健康,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怎么正确体育锻炼来预防和解决以上出现的健康问题呢?
习惯是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体育锻炼习惯是习惯的一方面,锻炼习惯的养成是长期从事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的过程从而形成动作的自动化。从生理学角度看,体育锻炼习惯是“稳固的条件反射,是多次重复刺激逐步形成的”。从心理方面来解释“经过反复练习,不需要用意志去努力和自身监督形成的自动化”。从行为学方面解释是“人在后天的实践与行为中形成很稳定的身体锻炼习惯”因此良好的体育锻炼能满足心理方面的需要生理方面及社会适应方面的需要。
2.1 稳定的锻炼时间及负荷
青少年每周从事体育锻炼的次数应为3至4次,每次在40分钟至2个小时,心律不宜过高或过低。其中应采用间歇练习法,重复法,持续法进行练习。循序渐进,强度由弱到强。保障锻炼的时间有助于放松身体减轻学习负担,释放心理压力。
2.2 锻炼项目多元
多元的体育项目可以让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青少年应该广泛的接触多种体育类项目。如田径类项目重点发展身体跑跳能力,增强心肺功能;球类项目着重发展团队协作能力;体操类项目,着重发展身体形态矫正不良的身体形态。
2.3 体育锻炼的环境
一天当中最佳锻炼时间是在下午4点至6点,这个时间段空气中粉尘较少,氧气含量较高,适合大部分人群进行体育锻炼,其他时间段不建议进行。而雾霾天、PH不达标的时间段则应避开室外锻炼转入室内进行。
2.4 正确的锻炼方式
在进行身体活动之前必须对身体进行预热,预热包括身体和心理。活动方式以慢跑为主,拉伸韧带为辅。而专项的热身要符合其身体需要。比如跑跳类项目主要活动大小腿以及踝关节髋关节;健美操则以拉伸韧带为主;篮球则是手指手腕为主;足球则是大小腿内外侧韧带。
在活动结束后要对身体进行放松降温,主要以按摩,温水浴等及时消除运动产生的乳酸。在活动中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及营养,预防运动过量产生消耗过量。
对于一个体育项目都是从有趣到兴趣再到志趣的过程,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部分学生喜欢体育都是从某一个项目开始的,所以兴趣的培养尤为关键。不去接触和实践就绝对不会有性趣,因此我们在学校上体育课期间就应该努力找到自身感兴趣的项目爱好,而体育老师不应该一尘不变的教学,要去发现、去观察学生愿意体验的运动项目,实施特长培养。
体育锻炼与健康的联系:青少年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的过程,有效的掌握锻炼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2]。错误的锻炼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应性反应,危害到身体和心理。因此它不是简单的身体锻炼,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体态、强化心理素质,提升意志品质,增强社会适应性。体育锻炼与健康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越健康就更重视体育锻炼。相反不进行体育锻炼身心不可能得到健康。进而从本质上说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大有裨益。
[1] 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4
[2] 邢国福. 体育教育训练学[M]苏州大学.2006
张东(1988.01-),男,汉,四川成都,助教,大学本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
G455
A
1672-5832(2016)06-02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