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识之浅析

2016-11-26 21:07曹艺卓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外交汉语孔子

曹艺卓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意识之浅析

曹艺卓

(郑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01)

在国际局势日益变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多样。多样的国家交往形式的不断涌现,也给新时期外交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汉语国际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公共外交作为政府间外交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文章浅析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公共外交意识的重要性和不足之处,以便于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体系,提高公共外交意识。

汉语国际教育;公共外交意识

1 汉语国际教育中公共外交意识的重要性

公共外交的概念是美国埃德蒙·格里恩1965年提出的,公共外交不是传统上意义上的外交,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对国家的外交活动,而是国家通过影响国际民众行为的外交活动。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有助于提高国际的综合实力。21世纪的竞争与发展是围绕在文化进行的,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语言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其次,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是我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外交肩负着建立沟通的平台,是国与国消除误解的和谐方式。不同的政治环境,不同的经济背景,不同的发展过程都会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许多国家对中国还不是十分了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不同人不同国家对我国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许多国家对我国仍存在很多偏见。还不了解我国和平、合作、发展的文化理念,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

最后,发展公共外交已成为增强外交实力的发展趋势。现今世界各国都将公共外交放在重要位置之上。各国发展公共外交的重点无一例外的放在推广本国语言的国际化上,法国更是每年投入4500万欧元在法语国际教育上并将法语的国际推广作为国家策略专门设立了国家法语委员会,由此可见,积极推广本国语言已受到多国的重视。

2 汉语国际教育中公共外交意识存在的不足

2.1 教育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当前,我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置对外汉语教育专业,每年培养大量对外汉语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在推广汉语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仍然不足,其综合素质和外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推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更好开展下去。又如,目前孔子学院在120多个地区和国家建立起来,在发展汉语教育,推广汉语对外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与目前汉语的发展和公共外交的需要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未能很好服务于公共外交,这是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2 传播机制不健全。汉语的发展和传播需要借助有效传播体系,建立完善的传播机制,但目前这方面工作存在问题与不足。随着网络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现代传媒在汉语传播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目前汉语传播机制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利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传媒开展传播和教育工作。在公共外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这是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3 内容形式较单一。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形式有待更为丰富。目前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文化理念,介绍其发展历程,宣传理念,现代文化繁荣发展现象等内容,尽管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这些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另外教育形式单一,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宣传等方式,相关宣传活动存在缺陷与不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制约汉语国际教育在公共外交方面作用的积极发挥。

2.4 教材建设不重视。汉语国际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其在公共外交作用有效发挥,建立完善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教材建设和应用存在不足。未能紧跟时代步伐,教材内容不完善,影响其作用有效发挥,对公共外交方面的作用也比较有限。

3 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体系,提高公共外交意识

3.1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体系完善。国家各部门自上而下,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形成专业性,规模性,系统性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体系。语言的推广是漫长的,需要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推广。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全国上下要全方面对角度的进行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政府加大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资金投入,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要将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政府工作任务来抓。积极鼓励民间汉语国际教育组织的成立,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让汉语国际教育在全中国遍地开花。

3.2 孔子学院搭建起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沟通渠道。孔子学院的建立已成为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中最有效的推广手段,已经成功搭建起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沟通渠道,为世界了解中国搭建了一个平台。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全世界已有600多家孔子学院和课堂成立,多所孔子学院的成立也反应出国际人民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国家政府建立的孔子学院容易让人误解,甚至产生危机感而不易被人接受,更有甚者抵制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所以作为发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有效手段,应该积极倡导非政府组织建立孔子学院,削弱政府的主导地位。在民间孔子学院的发展中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提高民众互动意识,从而提升公共外交意识。

3.3 多形式的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在汉语的国际性推广过程中,要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力求让外国人更全面的了解中国,熟悉中国的文化从而能与中国和谐相处。多开展各国的文化交流会,加大汉语词典的编撰和修改工作,加大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创造更专业的国际教育手段。不断扩展传播范围,不仅局限于留学生,更要向精英群体推广,全面的多角度的向世人展示真实的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中国政治、中国思想,从而获得更多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汉语国际教育的推广最终是取决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日渐体现。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公共外交担负着建立我国与世界各国沟通渠道的重要使命,政府的进一步投入和推广对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时尤为重要的。在推广过程中,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发展孔子学院,给予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的资金待遇支持,吸引更多专业的高能力的人才投入到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来,创造出更具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的对外推广产品,使汉语国际教育被更多的人认同。

[1] 吴勇毅.孔子学院与国际汉语教育的公共外交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2] 冯凌宇.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公共外交[J].长江论坛, 2010

曹艺卓(1992-),女,汉,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H195

A

1672-5832(2016)06-0268-01

猜你喜欢
外交汉语孔子
学汉语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