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中的表演功能

2016-11-26 21:07:56李跃辉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表演者艺术作品

李跃辉

(广州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

行为艺术中的表演功能

李跃辉

(广州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

究其根本,人类的行为艺术是一个复杂的知识文化系统,而表演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中的行为艺术形而上呈现给观众看得一种扩张性的艺术形式,他直接作用于表演的受众群体,即观众,用其丰富多样的表现体裁,将人类的情感夸张的毫不保留的甚至强制性的展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这种储存情感的生活方式值得进行深层次的细化与探究。此篇论文,则是根据我本人多年来从事戏剧表演行业积累的经验,对行为艺术中的表演功能做了一篇简单的阐述,希望可以为表演行业的学者们带来些许启发。

行为艺术;教育;速度与节奏

1 表演艺术的诞生

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既包涵着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影视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门类的总称,又是各种综合艺术的组成元素和艺术表现形式,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话剧艺术到电影、电视艺术,都离不开表演这一重要元素,表演艺术的发展变化,使得戏剧表演艺术逐渐从广义的“表演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也就是该片论文所探讨的“表演艺术”。戏剧艺术是时间、空间加上科学技术的艺术,是“活动的戏剧”,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决定了表演艺术的本质便是通过行动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来塑造形象,于是,如何组织行为、动作,成为表演艺术中的重中之重。

世界万物都是处于运动中的,而表演艺术作为人类的行为艺术更是离不开行动之一要素,这种表演艺术既传承了人的特性与功能又能够发展成为一种艺术作品展现给观众。人类本身就是一个情感复杂的高级动物,表演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知通过个人的转化讲述给观众,是一个生理以及心理上多功能配合的行为艺术。我们都知道站在舞台上首先要明白的是,你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样做?如此才能够在台上顺理成章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但,究其根本,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身体与大脑都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这样一个思考过程,所以表演艺术就是提炼人类的行为艺术而后生的一门艺术,由此一来,演员需要有充分感知生活观察生活的能力才能进入表演阶段。

2 “戏剧”与“教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戏剧教育”与“教育戏剧”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影视工作者、表演艺术家们意识到行为艺术中的表演功能能够丰富人们生活并给人们生活带来无穷益处的一种教育领域,在中国的教育市场上至今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一个系统的探究,但是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会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过程。

“戏剧教育“与”教育戏剧“在本质上是有其重点区分的,如果说“戏剧教育”注重表演艺术的外在形式的话,那么“教育戏剧”则是注重表演者内心深处一种内涵的提升。但是,求其共性,二者均以行为艺术中的表演功能作为教育体裁进行传播。舞台上的演员懂得如何去选择行动,怎样行动?结果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与自己的心是否一致,这种全方位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会给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而人类的行为是从小就开始养成的一种习惯,其思维模式也是一样,一旦固定,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戏剧知识教育的话,其人生将会发生不可想象的改变,比如长时间的从事表演艺术对一个人的熏陶会改变他的说话方式,办事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思路,我们大家会对演员都一种莫名的好感,并不全是因为他的外貌很美,更多的是因为他想的会比常人多一点,考虑事情周全,细腻,不光会给身边的人带来良好的印象,可能在任何一个部门领域都会有不可小觑的成就,这并不是妄想,是有生理以及心理依据的。从生理上来说,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是无限多的,但是当固定思维模式之后,他的突触就会成为有限的,我们给予其足够刺激,神经元会变得超乎想象的丰富,我们的思维思路也会跳出其固有的模式。

从心理上来说,敢于表达自己,克服自己先天的心理障碍,也是行为艺术中需要做的一门功课,阶段性的培养其戏剧素养,首先要根据人们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来说,进行戏剧素养的培训对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会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影响,是我们任何一个演员艺术家们需要进行广泛传播的,总而言之,表演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戏剧化的生活。

3 表演艺术中的“速度与节奏”

然而表演艺术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根据艺术家的构思进行巧妙的组织修复,才能够成就一部有价值的表演艺术作品。

“七力四感”是任何一个优秀演员在行动前都需要具备的综合感知素质,重点说“节奏感”是演员表演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表演上的“平”“温”“拖”都会给观众一种无精打采的感觉,因此演员还应该具有适应行动发展所需要的节奏感,要掌握正确的速度和节奏,必须深入生活,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如果说行动就是运动的外在表现,那么行动的速度和节奏便是运动的内部规律。速度是运动的快慢、张弛,节奏是运动的规律,是从“紧张“到”松弛“的交替循环过程,而节奏的形成离不开速度,速度与节奏是不能分割的整体。

对于表演艺术来说,速度与节奏更是沟通着表演者的你不情感与外部表现的桥梁,即速度节奏直接影响着演员的表演,同时表演的速度节奏又影响艺术作品整体的速度节奏,因此速度与节奏对于艺术作品的成败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艺术,是很需要控制表演节奏的一种行为艺术,演员在舞台上面肆意扭动自己的身躯,少不了音乐的配合,而舞蹈的编排正是根据音乐的节奏而设计的,这样的一种节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无法抵抗的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观众的情感细胞成为整场演出的俘虏。演员这种拿捏表演中速度与节奏的方法会给表演带来新的意义,促使演员走向表演艺术的最高阶层。

4 影响表演艺术的因素

4.1 表演艺术的文学性

从电影、戏剧领域来看,表演艺术是基于文本创作而再生的一门艺术,因为表演艺术中的速度节奏与电影、戏剧中的速度节奏有着相似的理念。我们都知道,电影以及戏剧中的文本创作,是有深厚的文学内涵支撑的,其语言文学性需要编剧巧妙的渗透于作品中,进而合理的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人生哲理,思辨力量存在于故事之中,然而表演者也需要明白这种力量,才能将表演艺术提升到更深的层次。

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是编剧的第一创作期,演员需要根据生活中自身的行为进行二度创作,再加上导演进行合理化的编排,则达到创作的最高境界。如果说演员是整个艺术作品的内部动作,导演所做的一切都是所谓的外部动作时,那么演员的行为艺术即该作品的灵魂,而其他的妆容也好,道具也罢,都是为了使演员更好的表达自己所配置的躯壳,因为在这其中,只有演员是直接讲述故事的表演者,是观众最直接的信号传递对象。

例如,文学作品中描述了很多的独具个性的典型的代表人物,每个时期都有代表该时期特点的固定化符号性的人物,演员在熟知该种人物所具有的特定行为动作后,还要深刻的理解其心里的变化特征。电影作品中是由镜头编织成句子,再由句子编织成段落而形成的一种影视文学体裁,创作者会根据整个艺术作品的进度而编排速度与节奏,而表演艺术也是如此,其自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表情的变化,都好比电影镜头一样,一句一句的表达着自我的内心变化。

4.2 影响表演程序的外部因素

表演艺术作为人类的行为艺术,少不了人为的加入些许手段,也就是说表演艺术属于戏剧、电影这两门综合艺术的组成元素,因此,表演的速度节奏因为戏剧、电影艺术的特性而受到一定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因而作为表演的创作工具、材料、创作成果“三位一体”的演员,在进行表演创作,组织正确的内、外部动作的速度节奏时,也必然要考虑到艺术作品整体对其表演创作的要求,动作模仿是表演的萌芽状态。简单来说,表演者在组织好内部自我动作的速度与节奏时还要考虑到外部影响表演的客观因素。这些客观因素无非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影、戏剧,在世界艺术潮流发展多变的今天,表演艺术自身的发展变化,也与速度节奏在表演艺术中起到的作用、发挥的力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更多的现当代戏剧、影视作品中开始重视表演艺术的速度与节奏更加多样性、特殊性的变化规律,使得速度节奏设计的领域的以最大程度上的拓展。

4.3 影响表演程序的内部因素

导演在构思一个文本时,就已经确定了该作品的题材风格、基调,于是我们演员拿到文本时,就已经开始学习进行先与表演而存在的速度与节奏了,演出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与发展,演员要开始进行一个自我创作的过程,体会故事中的人生,被文本中所讲述的人物所感动,去理解、融化、融合,体会人物情感的起伏与变化,控制好自我表演的速度与节奏。

举个例子,我在话剧《康有为与梁启超》中,饰演刘洞这个角色,当师徒二人的情感一步步从浓厚走向决裂之时,第三角色刘洞的出现正好可以由内而外的阐述行动与表演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康有为与梁启超而言,刘洞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一个符号性很强的舞台因素,他的行动是师徒二人情感节奏变化的外化,同时,针对刘洞这个角色其个人而言,也是通过自身的行为动作来表现自己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

5 “表演者”与“观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表演者的受众,表演艺术的速度与节奏运用方式直接作用于表演的受众群体,也就是观众,没有观众的表演,不能称得上是艺术表演。表演者的表演依赖于观众,也就是我们的表演体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如果商业电影是拍让观众喜欢看得电影,那么艺术与商业结合的电影,就是拍让观众即喜欢又能感悟深刻人生道理的电影。

表演艺术的速度与节奏是表演者向观众传递“信息”的通道,只有合理的掌控表演的速度与节奏,“信息”对观众的刺激,才能使得观众从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走向感性与理想相结合,从而自觉的参与到表演中来,将自我本能的演变成艺术作品中的演员,陪着演员进行一场旅行,电影与戏剧中的人生就如同一场迷宫式的游戏,观众观看也就是进行了一场极具人生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的旅行,即表演艺术造就了观众。

另外,艺术作品同时又是观众最好的倾诉者,我们表演者给观众提供一种自我倾诉的渠道,他们可能表演的就是坐在观众席中的某一人,也可能是全部人所具有的却由于道德的禁锢而无法去行动的心理状态,而表演艺术正是抓住了观众的这种心理,去满足观众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意淫的艺术形式。 表演艺术也是实践的艺术,没有什么绝对的理论可言,关于表演的速度节奏的理念也是伴随着表演艺术的发展不停的发展变化的,只有意识到速度节奏对于表演艺术的实践指导意义,才能够使得演员的创作力走向演绎精神的最高领域。

6 结语

行为艺术中的表演艺术所带来的艺术功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运用戏剧的方式去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比如,企业会通过戏剧培训来加强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沟通员工之间的感情,一些艺术中心也逐渐制作各种有代表意义的艺术作品,孩子们甚至可以通过戏剧的影响改变其一生等。总而言之,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去观赏、讨论优秀的表演艺术作品,从而达到学习、成长的目的。同时,人类的这种储存情感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表演从业者们进行深层次的细化与探究,研究人类的行为是为了使表演艺术作品能够具有深厚内涵的一种重要途径。

[1] 张凯喆,2007《表演艺术的速度与节奏》

[2] 张红军,2003《高科技时代的电影艺术》

李跃辉(1971-),男,国家三级演员,本科,广州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表演艺术。

J022

A

1672-5832(2016)06-0150-02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表演者艺术作品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39:46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6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戏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1 03:23:22
妙猜两数
杂技与魔术(2017年2期)2017-02-14 20:17:00
音律与音乐表演艺术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小品文选刊(2012年6期)2012-05-08 04: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