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化法律心理形成的历史背景谈法律心理教育路径

2016-11-26 13:03:33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守法法律意识权利

银 海

(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从中国化法律心理形成的历史背景谈法律心理教育路径

银 海

(江西服装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0)

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质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核心内容就是让他们具备基础的法律心理知识,形成良好的法律信仰。本文从分析导致大学生缺乏法律心理的原因出发,提出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对策,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国家奠定群众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法律心理;法制教育;现状;对策

法律心理和我们常说的法律意识是密切联系的,是法律意识产生的萌芽阶段,是个人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对现行法律所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没有法律心理的萌芽阶段,就不会树立法治观念。大学生尚处于培养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在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的结构要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的不良诱惑,以及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不公平的现象的影响,使他们产生落差感,这种落差感是由于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所造成的。理论与实际发生冲突、矛盾,由此产生的法治心理、斥法心理等等需要通过对其进行法律心理指导的方式,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1 基于中国化法律心理形成背景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1.1 缺乏法律心理的传统

我国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我国封建社会是从来不缺乏特权与专制的。这些传统思想留有的后遗症无不影响着当代的年轻人。另外,在传统社会中“礼”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法律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人们长时间的对法律缺乏依赖和运用,因此人们的法律心理及法律心理都不成熟。

1.2 法治现状的影响

在我国推进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对大学生法律心理的培育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的法律从建国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缺乏相对的稳定性,有些立法环节的科学合理性尚待考证,导致了有法可依的原则出现问题,而且有些法律之间造成冲突,甚至会出现违宪行为而作废形成的法律空白现象,人们法律心理的缺失现象就会出现。同时,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来自多方的挑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受到了人们的怀疑;最后,我国的司法制度还需要完善,司法不公正的现象使民众对法律缺乏了信心,法律心理的树立失去了保障。

1.3 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不完善

当前高校偏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法制观念的培养和增强,即使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也仅仅局限于单纯法律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与法律实践严重脱节,而且法制教育课的设置不能持之以恒,缺乏做出长期性的课程规划,大学生法律心理的培养不成体系。

1.4 学生主观因素

新一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顺风顺水,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感性阶段。而且,经不住物欲横流的诱惑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迫于自己的学业压力,只重视自己的专业课和期末成绩,而忽视了自身法治观念的提高,法律心理的树立更无从谈起。

2 培养大学生法律心理的有效对策

2.1 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

我国的法制建设缺乏对公民权利行使的保障,只重视法律的权威性和国家强制力的建设。只有权利意识的培养才能体现出法律是代表人民的法律,才能增强公民对法律的亲和感和信任度。人民权利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增强对国家法律的认同感,有助于树立自己的法律心理。大学生也是如此,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权利意识,首先要让大学生明确自己权利行使的范围,以及了解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并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没有义务的履行,就没有权利的享有和行使。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充分认识到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的树立自己的法律心理。

2.2 增强守法意识

法律心理树立的外在表现就是在行为上要遵守法律,而守法意识是法律心理的核心立场。守法意识不仅要求人们在行为上要遵守法律,而且要求人们在心理上从“不敢违法”转变为“不该违法”,把守法看成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以及良好道德的要求,真正实现从迫于国家强制力的威慑被动守法,转变为道义上的要求而主动守法。实现这一成功的转变,靠国家的强制力是不行的,必须依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要把法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都到法律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心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学校的管理要做到依法治校,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对学校法制建设的新的要求,学校在制定校纪校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保障学生对学校各项政策的知情权,通过民主的途径如召开学校听证会和家长座谈会的方式,让学生行使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同时,对大学生违反校级校规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违反校级校规,甚至是违反法律的学生彻底悔改。

2.3 法律价值的体验

价值体验是培养大学生法律心理的根本途径。在法律心理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实践的角度,让学生主动、亲自的去体验法律的价值,认同法律的价值。法律实践是法律价值体验的基础,法律实践性课程是培养法律心理的基础环节。在接受知识上,任何经验都不如直接体验更深刻,增加法律实践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及其价值的感性认识,进而促进学生在感性认识之上对法律价值进行理性评价,奠基法律心理的形成。例如可以让学生到法院旁听审判过程,体验法在维护秩序、捍卫权利中的作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着重帮助学生体会各部门法的立法动机和立法原则; 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法理的角度剖析热点的成因以及尝试思考如何用法律武器来解决热点中的问题。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是法律价值体验的思想基础和手段保障。在法制教育课当中,要把课堂的主体还原给学生,提高学生法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自觉的守法用法,增强对法律的认同感。要知道法律心理的树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在以法律情感的形成为内在基础的情况下,正确树立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心理,通过改善国家社会的整体法治环境,提高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为大学生法律心理的培养建立一个和谐的氛围。

[1] 瑏瑨:《文化碰撞中的选择:中国传统礼仪法文化在近现代的变革》,《当代法学》2009,06.

银海,男,中共党员,硕士,河南辉县人,现就职于江西服装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法学教育。

D90

A

1672-5832(2016)02-0182-01

猜你喜欢
守法法律意识权利
我们的权利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50
人在网络 也要守法
新农业(2016年13期)2016-08-16 12:12:42
文明守法路畅通——做自觉守法的“领头羊”
敬畏与谦卑是守法之本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21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卷宗(2016年1期)2016-03-21 14:52:21
权利套装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43:39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爱一个人
文苑·感悟(2012年12期)2012-12-13 01:53:52